淄博市都市农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864895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淄博市都市农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淄博市都市农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淄博市都市农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淄博市都市农业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淄博市都市农业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淄博市都市农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淄博市都市农业发展规划.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淄博市都市农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各区县委、人民政府,高新区工委、管委会,市委各部委,市政府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军分区:淄博市都市农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淄博市委办公厅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0年6月10日淄博市都市农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为加快推进都市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和谐宜居城市建设,努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农业的意见(淄发20108号),结合山东省农业功能区划方案、淄博市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

2、规划、淄博市城市总体规划、淄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划。一、发展都市农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一)总体思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立足组群式城市实际,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都市城市化地区和周边间隙地带,依托城市的人才、科技、资金、信息和市场优势,突出“生态、安全、优质、集约、高效”五个要求,综合开发农业的经济、生态与社会等功能,加快实现路域美化、田野绿化、水系生态化、园艺标准化,形成与组群式城市相协调、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都市农业体系,增创淄博农业发展新优势。(二)工作原则1、坚持生

3、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原则。在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都市农业在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增添城市景观、传承地域文化和教育示范等方面的作用。2、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组织推动和政策扶持,培育发展新型农业市场主体,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种要素发展都市农业。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严格保护耕地和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正确处理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4、坚持重点突破原则。以中心城区为重点,突出发展花卉园艺产业,推动

4、张店区、高新区都市农业率先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次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因地制宜发展功能多样、业态丰富、产业融合的都市农业综合体系。(三)发展目标以城乡和谐、产业融合、建设生态和谐宜居城市为目标,到2012年,基本完成由城郊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转型,形成以生态有机农业、休闲观光农业、高产高效农业为主体,集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科研示范、休闲观光、景观绿化、生态涵养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农业体系,基本实现农业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由注重生产向注重市场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城市建设增添新的景观,生态建设增加新的效应,农业发展拓展新的空间,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渠道。到2015年,全部完成中心城区

5、所有山头、水系生态修复和景观绿化,以花卉苗木、智能温控、餐饮娱乐为主的园艺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占到中心城区农业用地的50%以上,建成绿色长廊1000公里,都市农业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彰显,整体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全国前列。1、生态功能目标。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业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基本建立起涵养能力较强、生态景观优美、空气水源清洁、高效节能节水和农业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生态服务价值较高的农业生态体系。到2012年,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1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到2015年,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稳定在18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6%以上。2、景观功能目标。都

6、市农业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得以充分展现,建成一批城市森林公园、城市公园绿地、沿路绿色长廊、沿水系景观休闲带和街头精品绿化点。到2012年,全市建成城市森林公园20个,城市绿地率达到37%以上;到2015年,全市建成城市森林公园23个,城市绿地率达到38%以上。3、经济功能目标。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机械装备和科技支撑水平大幅度提升,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健全落实,都市农业综合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到2012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96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到2015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08亿元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0万吨以上,农

7、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00元以上。4、社会功能目标。服务城市的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的科技转化、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餐饮服务和农产品展示交易等功能得到有效开发,建成一批基础完善、功能齐备、服务规范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到2012年,全市农业社会服务人数占全部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显著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9%以上;到2015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二、都市农业区域布局按照山东省农业功能区划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全面发展现代精准农业,着力建设南部生态有机农业区、中部休闲观光农业区、北部高产高效农业区,统筹推进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都市农业发展,拓展农业五大功能。(一)三大都市农

8、业功能区布局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围绕三大区域板块建设,确立主导产业和发展重点,形成区域板块发展的带动力量。1、南部生态有机农业区。主要包括沂源县、博山区和淄川区南部,处于我省鲁中南山地丘陵农林复合生态调节功能区北部。该区主导功能和拓展方向是依托林果、蔬菜、中药材、畜牧业等农业资源优势,搞好生态保护,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和特色流域,实现环境有特色、地方有特产、旅游成体系的发展目标。一是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以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为重点,构建百万亩林果生态涵养农业区、淄河流域和太河库区有机农产品生产区,建成“名特优”牧菜果生产基地。二是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林、经济林和生态养殖

9、,对25坡以上的20万亩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推广“畜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形成林牧良性循环。三是建设生态农业旅游景区和休闲度假胜地。依托特色产业和特色流域,发展果品采摘、山野采风等休闲产业。突出生态、饮食、民俗等地方特色,打造鲁山、姚家峪、五阳湖、梦泉山庄、沂河水景公园、胜利山公园等山区特色旅游度假胜地。2、中部休闲观光农业区。主要包括张店区、周村区、高新区和淄川区北部、桓台县南部,属于我省胶济山前平原及城郊文化传承休闲功能区。该区主导功能和拓展方向是依托区位优势,提升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利用效率,以都市文化为主线,以“山、水、园、林”为特色,以展示现代高科技农业和乡村文明为主要内容,构建中心城区半

10、径15公里范围内的花卉苗木产业带和各类农业示范园,形成融都市文明与乡村文明于一体、特色鲜明、科技凸显、精品荟萃的休闲观光农业区。重点建设“二湖五带六山”休闲观光农业区,“二湖”:萌山湖、马踏湖;“五带”:孝妇河生态观光带、猪龙河景观绿化带、范阳河湿地保护带、张周路花卉苗木产业带、淄河景观绿化带;“六山”:玉皇山、炒米山、四宝山、凤凰山、萌山、葫芦山观光旅游农业。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方式,以生态建设带动旅游开发,以农业结构调整促进都市农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效益。3、北部高产高效农业区。主要包括临淄区、高青县和桓台县,处于我省鲁北低洼平原大宗农产品供给功能区。该区农

11、业基础条件好,农艺水平高,是我市重要的粮食、棉花、蔬菜、水产、畜禽等农产品供给区,承载着全市粮食安全和畜牧、蔬菜等农产品供给功能。重点发展以精准种子工程、精准施肥、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动态管理、精准收获为主要内容的精准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出效益。在临淄区、桓台县、高青县北部平原建设200万亩精准农业基地,其中100万亩粮食、60万亩蔬菜、20万亩棉花、20万亩速生林和100个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搞好农田综合整治,使北部平原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沟渠路桥涵闸、机电管井泵房齐配套”的高标准农田。(二)四级中心都市农业发展布局围绕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四级中心”展开分层

12、级产业布局和定位。各中心形成功能错位、产业协调、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各中心之间通过主要道路、水系构成的都市农业长廊连接成绿不断线、景不断链、城乡联动、浑然一体的市域都市农业整体布局。1、中心城区都市农业发展重点。包括张店区、高新区。突出都市农业的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大力发展以城市绿化、居室美化、园林景观、休闲娱乐、产品展示等为主要内容的景观农业、休闲农业、会展农业,打造“城在绿中,人在城中,水绕城转”的中心城区面貌。2、次中心城区都市农业发展重点。包括淄川区、博山区、周村区、临淄区四个区和桓台县、高青县、沂源县三个县。淄川区、博山区、周村区、临淄区重点发展园区农业、体验农业、科普农业

13、、精品农业和休闲农业,与中心城区都市农业形成功能互相补位、产业结构协调、景观错落有致、体系配套完善的互动格局。桓台县以发展精准农业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国内一流的精准农业示范样板,整建制建成全国精准农业示范县。高青县充分利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优势,以黄河文明为依托,突出“北国水乡”特色,建设沿黄生态观光、大芦湖湿地、黄河大堤绿色长廊三大景观,适度开发艾里湖生态旅游区和大芦湖休闲度假区,打造黄河湿地公园,建成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示范县。沂源县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完成沂河生态修复工程,构筑都市生态绿地网;依托“奥运果”品牌,建设“中华大果园”,开展农家乐、休闲农庄、农业观光采摘等活动,建成

14、都市“花果山”。3、中心镇都市农业发展重点。立足区域特色,确定主导产品,合理划分功能区,大力发展“一镇一业”。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农产品集散基地,增强农业服务功能,发挥连接城市和农村的纽带作用,带动乡村经济发展。4、中心村都市农业发展重点。突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深度挖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发展以特色唯一性农产品培育、民俗旅游、度假休闲等为主体的专业村、特色村。注重农业景观的保护,突出地域农村特色,丰富区域农业文化内涵。(三)拓展农业五大功能1、开发生态功能,发展循环农业。重点抓好小流域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生态公益林、农田防护林体系、农业基础

15、设施建设,合理开发保护土地和水资源。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方向,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推广应用“畜-沼-果”、“畜-沼-菜”生产模式,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形成具有淄博特色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技术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和运行管理机制,到2015年,基本建成循环农业示范市。突出生态环境改善,做足“绿”色文章。到2012年,北部平原实现高标准农田林网化,中心城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到2015年,完成所有城镇、工业园区环形宽幅隔离林带建设,对所有旅游景点进行高标准绿化美化。2、开发生产功能,发展高效农业。在城市周边地区和城市间隙地带,大力发展牧草种植、花卉苗木等园艺产业,到2012年,力争中心城区的园艺生产面积增加一倍以上。加快推进区域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经营、产业化开发,形成优势产品强、特色产品新、初级产品优、加工产品精的农产品生产格局。到2015年,粮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