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泰工业走廊建设规划.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861735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2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泰工业走廊建设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吉泰工业走廊建设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吉泰工业走廊建设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吉泰工业走廊建设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吉泰工业走廊建设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泰工业走廊建设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泰工业走廊建设规划.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访问 工业线材联盟 吉泰工业走廊建设规划目 录第一章总则一、目的意义二、指导思想三、规划原则四、规划依据五、规划期限第二章吉泰工业走廊概况与经济现状分析一、吉泰工业走廊核心区界定二、吉泰工业走廊核心区及周边地区资源概况三、吉泰工业走廊核心地区经济现状分析第三章 吉泰工业走廊定位与发展目标一、定位二、发展目标第四章 吉泰工业走廊核心区空间组织一、走廊核心区空间组织形态二、走廊核心区域城镇发展的等级结构三、走廊核心区域城镇发展的主要功能体系第五章园区产业规划与布局一、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二、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三、园区产业布局第六章 吉泰工业走廊基础设施规划一、土地利用规划二、交通运输规划三、商贸物

2、流建设规划四、电力规划五、供水规划六、防洪排涝规划七、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七章 生态环境与空间管制一、环境保护二、生态建设三、走廊核心区生态空间管制第八章 政策与措施一、组织保障二、制度保障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四、推进产业聚集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六、实现走廊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九章 招商引资项目一、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招商二、重大工业项目招商第一章 总 则一、目的意义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促发展的新思路,践行生态文明、社会经济全面繁荣的建设理念,以决战“两区”为手段,依靠吉泰工业走廊核心区的工业快速增长,提升吉安市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增强吉安市的综合竞争力,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3、、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二、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思想,统筹吉安市城乡发展,统筹核心区域与外围区域发展,统筹吉安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吉安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吉安市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贯彻实事求是协调发展原则,通过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以市高新区为龙头,以吉水县、青原区、吉州区、吉安县和泰和县工业园为支撑,形成从吉水县至泰和县一线的工业快速崛起带,以吉泰工业走廊的兴起,引领吉安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三、规划原则总的原则:把握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现实与目标、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关系、体规划与分布推进关系。1、把握和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既要完善政府主导的走廊运作调控新机制、新模

4、式,增强政府对工业园区管理调控运作能力,又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利用市场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既要强化政府对公共资源和战略性资源的有效控制,又要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高效调节。2、把握和处理现实与目标的关系正确对待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兼顾效率与公平,在推进走廊核心区率先发展、提升层次的同时,引导生产力合理均衡布局,促进核心区城市空间扩张,带动和扶持外围区的资源优化配置,在更高层次谋求吉安市更大发展。3、把握和处理核心区与外围区的关系保障区域整体利益,实现走廊核心区与外围区有机组成一体的“无缝”发展规划,重点解决走廊核心区快速成长过程中带来的资源增量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同时,

5、对外围区域提供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政策扶持政策,创造发展机遇。4、把握和处理长远与近期的关系在保障区域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和整体利益前提下,近期为不同的投资的主体和各级行政主体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同时,为走廊核心区长远开发建设留足足够的弹性空间。5、把握和处理整体规划与分布推进的关系要坚持规划先行,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分布推进、重点突破,以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拓展工业发展空间。既要规划走廊核心区工业园区的道路、绿化、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园区的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又要定点招商,着力引进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同时,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关心支持走廊工业园区建设。四、规划依据1、中华

6、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2、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7、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8、吉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9、吉安市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10、吉安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11、吉安市新型工业化“十一五”发展规划12、吉安市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计划13、吉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吉泰工业走廊的实施意见14、吉安市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兴业的暂行办法五、规划期限:2008年2011年第二章

7、 吉泰工业走廊概况与经济现状分析一、吉泰工业走廊核心区界定吉泰工业走廊核心区地处吉安市中部,北起吉水县醪桥火车站,南到泰和县城,东以永和为分界点(北沿醪桥、天玉一线、南至泰和县沿溪),西至赣粤高速公路,南北长约70公里,东西宽约1214 公里,总面积约900平方公里。吉泰工业走廊核心区以105国道为轴线,依次贯通吉水县、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泰和县等三县二区。二、吉泰工业走廊核心区及周边地区资源概况吉泰工业走廊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8.3-18.8,年均降水量1453.9。地形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1、土地资源。走廊核心区土地总面积约900km2,占

8、全市的3.6%。荒山荒坡面积 180km2,占走廊地区土地总面积的20%。2、人口和劳动力资源。走廊核心区人口约为8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8.9%。人口密度为966.7人/km2,是吉安市平均水平的5.25倍。走廊核心区城镇化率为54%。3、水资源。走廊核心区及周边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水库密布。以赣江为中轴,有禾水、泸水、桐江、恩江、泷江等大小20多条支流。三县二区水资源总量为79.47亿m3。4、矿产资源。走廊核心及周边区域矿藏众多,主要有煤、铁、钨、石灰石、陶瓷土矿、锰、泥炭、型砂、耐火粘土、花岗岩等40多种矿产资源,开采潜力较大。铁矿区数9个,查明资源储量135990千吨。煤炭矿区数1

9、7个,查明资源储量8906千吨。陶瓷土矿分布广,储量丰富,品位高。泥碳资源是走廊区域内一大优势矿种。近年来,石膏矿的开采取得新的突破,填补了省内空白。5、森林资源。走廊核心区所在三县二区森林面积为362861公顷,占全市的20.9%。森林覆盖率为58.2%,活立木蓄积量1374.7万M3。6、科教资源。井冈山大学位于走廊核心区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1.7万余人,专任教师974人,学校有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实验示范教学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走廊区域还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0余所,在校生规模约为2.25万

10、人。7、农产品资源。走廊核心及周边地区是全国商品粮、商品猪和全省肉牛生产基地。8、旅游资源。走廊核心区旅游资源种类多样,集“绿、古、红”为一体。有“山川第一江西景”青原山、白鹭湖国家森林公园、大东山省级森林公园、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钓源、“庐陵文化第一村”渼陂、江西“四大书院”之一的白鹭洲书院、千年古窑吉州窑、文天祥纪念馆及“二七”会议旧址、公略县旧址、毛泽东木口调查旧址等遗址遗迹。区域内文风鼎盛,出现过欧阳修、文天祥、杨万里、解缙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蜚声中外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井冈山风景名胜区紧邻走廊,景区总面积213.5km2,共有60多个景点,320多处景观景物,革命胜迹与旖旎的自然风光交

11、相辉映。三、吉泰工业走廊核心地区经济现状分析(一)综合经济实力2006年,走廊核心区所处“三县两区”实现生产总值158.91亿元,占全市的45%,人均生产总值为8076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593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3:41.6:35.4,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高出全市1.8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为10.54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33%;对外商品出口额4621.7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4%.(见表1)表1:2006年吉泰工业走廊综合经济实力情况 见附件1(二)基础设施吉泰工业走廊核心区位处香港、广东经江西到中原的核心地带,既是沿海腹地,又是内地前沿。北与长江三角洲对接,南与珠江三角洲呼

12、应,东与闽三角对接,西与长株潭城市群比邻、是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黄金走廊”。京九铁路、105国道、赣粤高速公路和赣江水道贯穿走廊南北,再加上井冈山机场,走廊区域已初步形成了“水、陆、空”三路并进的立体交通网络。走廊内有全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井冈山华能电厂,有220KV变电站2座,110KV变电站11座,建成了以110KV变电站为主网架、35KV变电站为主体的输变电网络。通讯网络、移动站点覆盖走廊核心区各城镇,以市城区为中心,三县各城区为副中心的快捷信息传输网络基本形成。走廊内六个主要工业园区基本实现了“四通一平”,园区投资环境日益完善。(三)工业现状2006年走廊核心区所处三县两区实现工业增加

13、值51.37亿元,占全市比重的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及上交税收分别为38.25亿元、_127_亿元、4.2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上交税收的52%、53%和36%。(见表2)表2:2006年吉泰工业走廊规模以上工业主要经济指标见附件2走廊地区已初步形成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包括医药制造和化工工业)、食品工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和饮料制造)、冶金(包括有色金属、非金属和黑色金属冶炼)、机械制造和电力等支柱产业。(见表3)表3: 吉泰工业走廊地区主要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情况 见附件3走廊核心区现有六大工业园区,从北至南依次为吉水县工业园、吉州区工

14、业园、河东经济开发区(青原区工业园)、吉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市高新区)、吉安县工业园和泰和县工业园,其中市高新区已被列入省经贸委重点调度的30个工业园区之一,吉州区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吉水县工业园被认定为省食品特色工业园。截至2007年底,六大工业园区共规划占地面积为83.83km2(其中高新区规划面积40.7km2),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4.67亿元,聚集工业企业539家,吸纳从业人员80147人,完成工业增加值、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和上交税金分别为55.80亿元、176.72亿元和8.20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园区比重的54%、57%和54%。(见表4)市高新区的电子信息和生物制药、吉州区的电子通讯、青原区的电力和有色金属冶炼、吉水县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吉安县的电子信息、泰和县的机械制造业都已现雏形,并呈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表4:2007年吉泰工业走廊核心区六大工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 见附件4(四)开放型经济2007年走廊核心区所在三县两区商品出口总额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