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5000亩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策划建议书.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85986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15000亩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策划建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7年15000亩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策划建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7年15000亩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策划建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7年15000亩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策划建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7年15000亩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策划建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15000亩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策划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15000亩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策划建议书.doc(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000亩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11.2 建设性质:新建11.3 项目管理单位11.4 项目建设单位11.5 建设地点及期限11.6 建设规模11.7 建设内容21.8 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31.9 资金筹措41.10 项目建设目标和效益4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52.1 编制原则52.2 编制依据63 绩效目标6第二章 项目背景71 项目的由来72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92.1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9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3 项目拟建区域(项目区)的基本情况123.1 地理位置123.2 气候条件133.3 土壤条

2、件133.4 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143.5 水利资源条件144 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14第三章 市场预测与分析151 本地及周边市场现状的调查152 本地及外地市场供需情况的预测163 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分析174 产品的基本营销策略18第四章 项目地点的选址181 项目选址原则和基本思路181.1 项目选址原则181.2 项目区选择的基本思路192 场址选择193 项目区的建设条件193.1领导重视,产业政策环境好193.2丰富的农业资源为蔗糖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3.3技术力量强,项目实施有保障203.4具备良好的蔗糖产业化经营体系203.5 项目区周边基础设施条件具备21第五章

3、项目总体方案设计211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212 建设规模213 主要生产技术路线22第六章 项目的组织与管理241 项目筹建时期的组织与管理241.1 管理机构设置241.2 职责分工262 项目建设管理措施272 项目运营时期的组织与管理282.1 产业化运作方式282.2 利益连接机制282.3 风险抵御机制283 劳动定员与技术培训293.1 劳动定员293.2 农民技术培训29第七章 效益分析291、经济效益292、社会效益303、生态效益31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321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322 主要建议33第九章 附件目录331 附件334第一章 总 论1 项目提要1.1 项目名称#县

4、15000亩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1.2 建设性质:新建1.3 项目管理单位主管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1.4 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县恒东制糖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所有制形式:私营企业1.5 建设地点及期限建设地点:#省普洱市#彝族自治县文井镇建设期限:1年1.6 建设规模l 2017年#15000亩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为新建项目,根据2017年度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申报指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蔗糖产业体质发展3年行动计划的意见(云政发【2016】83号)和当地糖料甘蔗生产需要,计划在现有设施设备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和完善15000亩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

5、广,改善和提高#县甘蔗科技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计划建设甘蔗全膜覆盖15000亩,单产比前三年平均4吨提高1.5吨,实现5.5吨,总产达8.25万吨,出糖率比前三年平均11.9%提高0.4个百分点,达12.3%。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实施,辐射带动#县锦屏、文井、漫湾、林街、大街、花山、太忠7个乡(镇)5万亩甘蔗生产。实现“十三五”末(即2020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6.5万亩,工业入榨量30万吨的目标。1.7 建设内容1.7.1 拟建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15000亩,从技术上大力推广应用抗旱型早熟品种系列 (新台糖16号、20号、26号)、云蔗品系(云蔗89/151、99/91、云蔗05

6、/51、云蔗05/49等)、粤糖系列(粤糖93/159、86/368、粤糖60号、粤糖83/271等)、盈育91/59、柳城03/1137等甘蔗抗旱良种、健康种苗下种、高效节水滴灌技术、除草降解地膜、甘蔗生产全程机械、秸秆还田、蔗田宽行密植、深耕深松、增施农家肥(或有机肥)等技术,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缓解劳动力矛盾,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效果,形成一套早、中、晚熟合理搭配的抗旱品种新格局。1.7.2 从工程上打造抗旱蔗区,加大土壤改良培肥力度,实行沟路配套,变“三跑”为“三保”,控制水土流失,做到一平、二深、三肥、四有埂、五有沟、六有路,形成抗旱丰产蔗园;积极改革甘蔗种植制度,大

7、力发展早冬植,同时围绕节水抗旱,坚决实行“三改”:一改甘蔗种前土地翻犁为夏秋翻犁;二改传统的浅耕浅种为深沟板土深种;三改传统的开沟、种植、覆膜三脱节为开沟、种植、覆膜一气呵成,千方百计利用和保持水分,实现旱作甘蔗丰产高效。1.7.3 推广除草地膜全膜覆盖,甘蔗萌芽率高、分蘖率高、出苗整齐,不需要人工破膜掏苗;充分利用杀虫剂的熏蒸作用,提高了杀虫效果;中耕管理时不需要除草、追肥、施药、培土,实现了甘蔗生产的轻简化管理;达到合理使用生产资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持作物生长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物最大生产潜力,实现作物高产、优质、低耗、无公害,最终获得最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目的。1.7

8、.4 推广农业耕作机械,鼓励文井蔗区积极推广使用小型农业耕作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小劳动强度,降低劳动力成本。1.7.5 项目区全面实施甘蔗病虫草害专业化绿色防控,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具有一定植保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组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对病虫防控实施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通过病虫专业化防治,可以提升病虫防治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推进病虫专业化防治向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1.7.6 甘蔗标准化栽培及管理技术培训10期1000人次。1.8 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估算项目建设总投资2000万元。申请财政资金200万元

9、,用于项目示范区地膜、化肥、农药补助和技术培训资料费用。1、生产性资料购置费195万元,其中,15000亩全膜覆盖区每亩补助地膜30元,小计4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5%;每亩补助化肥、农药100元,小计1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 2、开展项目技术资料推广费5万元。其中印刷技术手册500册费用0.5万元;开展技术培训及观摩场地租赁费2万元;专家讲课费1.5万元;测产验收、总结费1万元。1.9 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2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10%,主要用于购买地膜、化肥、农药及开展项目技术资料推广。企业自筹1800万元,占总投资的90%,主要用于地租

10、、种苗、道路维修等基础设施。1.10 项目建设目标和效益(1)在大营村建设高产示范样板原种园250亩。从省内引进繁育云蔗05/51、云蔗05/49、粤糖60号、粤糖83/271、盈育91/59、柳城03/1137等抗旱高产良种200吨,加快引进品种和地方当家良种的繁育和推广速度,实现年供种能力1750吨的能力。(2)通过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建设甘蔗全膜覆盖栽培示范15000亩,配合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生产能力。使平均亩产甘蔗达到5.5吨,亩增加1.5吨,平均田间甘蔗含糖分达14.6%以上,糖分提高0.7个百分点,平均出糖率达12.3%,提高0.4个百分。(

11、3)通过推广先进栽培技术,建立起支撑#县甘蔗产业优化和基地发展的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提升#县蔗糖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4)通过财务经济指标分析,项目建设后,项目区250亩高产示范样板平均年产甘蔗种茎1750吨,14750亩全膜覆盖示范园年产优质原料甘蔗8.075万吨。15000亩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投入科技推广费200万元,每亩投入新增生产费134元,甘蔗平均亩产5.5吨,甘蔗糖分14.6%,提高0.7个百分点,出糖率12.3%,提高0.4个百分点。项目区新增甘蔗总产量为2.25万吨,实现总经济效益2967.38万元,新增纯收益为1012.5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增量)48.36%

12、,增量内部收益率14.5%。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好,从财务角度可行。(5)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辐射带动#县锦屏、文井、漫湾、林街、大街、花山、太忠7个乡(镇)5万亩甘蔗全膜覆盖栽培,使全县甘蔗糖料面积稳定发展到6.5万亩,甘蔗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并实现早中晚熟甘蔗品种4:3:4的良性搭配,良种良法结合。通过项目建设,250亩高产示范样板可增加当地农民土地出租收入1.25万元/年、新增劳务收入2万元/年。使9500亩项目区平均甘蔗单产由4吨亩提高到5.5吨,比建设前亩增产1.5吨,新增农业产值675元/亩、新增纯收入645元/亩。甘蔗平均含糖分达14.6%以上,企业出糖率由1

13、1.9%提高到12.3%以上。同时,辐射带动#糖料甘蔗发展到6.5万亩,年产甘蔗33万吨以上,实现工业入榨量30万吨以上,产糖3.6万吨以上,使#县成为#、全国具有明显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糖料生产县。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2.1 编制原则(1)优势区域发展原则:重点发展优势区域,合理规划,科学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2)巩固提高原则:以科技为动力,大力推广高优甘蔗新良种,加强高优蔗园建设,同时以现代高新技术改造制糖工艺、开发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3)产业化发展原则:项目实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行社会化服务和订单农业,形成结合紧密、利

14、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促进糖料与食糖的产业化经营。2.2 编制依据l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7年度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申报指南l #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蔗糖产业体质发展3年行动计划的意见(云政发【2016】83号)l 普洱市“十三五”规划发展纲要;l #县甘蔗产业发展规划;l #县“十三五”规划发展纲要;l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l #县恒东恒漫制糖有限公司甘蔗原料种植扶持政策及收购办法。3.绩效目标表11 项目主要绩效目标项目绩效指标绩效类型绩效标准项目绩效目标预计完成情况说明优良中差甘蔗全膜覆盖面积产出指标15000亩14500-15000亩14000-14500亩14000亩15000亩按实施方案实施,完成建设面积推广应用抗旱早熟品种产出指标5个4个3个3个5个按实施方案实施,引进推广甘蔗良种甘蔗平均单产产出指标5.5吨5.3-5.5吨5-5.3吨5吨5.5吨根据田间测产办法组织相关专家测产甘蔗糖分产出指标14.6%14.2-14.6%14-14.2%14%14.6%根据田间测产办法组织相关专家测产项目简讯、总结、报告产出指标10份8-10份6-8份6份10份体系报简讯、工作总结、技术总结报告科技培训覆盖率产出指标95%90%-95%85%-90%85%95%通过查看项目管理台账进行考核甘蔗亩增产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