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生物学科新授课课型导学003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855444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生物学科新授课课型导学00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下生物学科新授课课型导学00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下生物学科新授课课型导学00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生物学科新授课课型导学00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生物学科新授课课型导学00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 年级 生物 学科 新授课 课型导学稿编写人: 苏坤兰 审核人: 冯建玲 编写时间: 2.12编号: 八生 003 班级: 姓名: 小组: 教师寄语: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课题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1、通过观察和比较,说出两栖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2、(重点)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能描述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及特点。3、(难点)通过小组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自疑自探学组研讨展示交流反馈总结内容学法时间内容形式时间方案要求时间练习笔记小结【回顾导学】(3分钟)你知道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吗?说说看。【自疑自探】(10分钟)自学一 青

2、蛙生殖和发育预习14-15页回答问题:1说出常见的两栖动物?2、两栖动物的概念?3、春末夏初青蛙“呱、呱”的叫声的青蛙是?原因是什么?4、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是什么?自学二、两栖动物青蛙生殖和发育预习15-16页内容解决题1、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条件有什么关系?2、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有没有影响呢?【我的困惑】(2分钟)【研讨策略一】:两人小组交流与分享(3分钟)检查自研笔记,重点讨论以下问题:两栖动物的概念以及类型和生殖现象等级以及不同类群之间关系分享自研成果,相互等级评定。【研讨策略二】:四人组冲刺与挑战(3分钟)重点研讨解决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以及对环境的关系

3、及排序四人共同研讨解决遗留的问题【展示方案一】(6分钟)展示主题:青蛙生殖和发育展示内容:1、说出常见的两栖动物?2、两栖动物的概念?3、春末夏初青蛙“呱、呱”的叫声的青蛙是?原因?4、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是什么?展示方法 :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给出评价并补充【展示方案二】(6分钟)展示主题:两栖动物青蛙生殖和发育展示内容 : 1、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条件有什么关系?2、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有没有影响呢?展示方法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给出评价并补充课堂反馈总结5分钟1、先给学生及时巩固读背2、通过堂堂清练习题进行有效的反馈并根据课堂时间,习题的答案进行学组间的展示和交流

4、3、总结提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知识的树立、方法的总结、并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等,不仅对知识进行了归纳而且思路方法进行了概括和提升。小组评定: 生物堂堂清达标训练题(6分钟)【基础题】1、写出常见的三种两栖动物 , , 。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 进行,幼体要经过 发育才能上陆生活。3、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有、没有)影响。4、下列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 )A、扬子鄂 B、大鲵 C、老虎 D、鸭5、雌雄蛙抱对的作用是 ( )A、使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可能性增大 B、进行体内受精 C、雌蛙保护雄蛙 D、保证精子和卵一定结合6、青蛙的生殖发育的特点是 ( )A、体

5、内受精、体内发育 B、体外受精、不完全变态发育C、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D、卵生、体内发育7、刚孵出的蝌蚪,是用什么进行呼吸 ( )A、鳃 B、鳃和肺 C、皮肤 D、肺8雄蛙呱呱的叫声是 ( )A、唱歌 B、吸引人们注意 C、向雌蛙示爱 D、玩耍9、两栖动物不能真正适应陆地生活,必须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最主要的原因是( )A、体温不恒定 B、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C、肺不发达 D、变态发育【提高题】10、两栖动物是指 ( )A、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只能在陆地上生活 B、有时在水中生活,有时在陆地上生活C、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D、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上生活,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1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在 ( )A、水中和陆地进行 B、水中进行 C、陆地进行 D、母体进行【发展题】12、娃娃鱼产于我国西南地区,终身生活在水中,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它属于脊椎动物中的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13、近年来为何发现很多畸形的青蛙请你分析是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的触动是什么?反思:今日一得: 今日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