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重要知识点整理.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855331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国论重要知识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六国论重要知识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六国论重要知识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六国论重要知识点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六国论重要知识点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国论重要知识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国论重要知识点整理.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六国论重要知识点整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暴霜露(通“曝”,曝露)(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通“倘”,倘若)(3)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无”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义:它实际上的数量 今义:实际上(2)思厥先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义:至:到;于:引出结果 今义:连词(4)可谓智力孤危古义:智谋和力量 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先例,旧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6)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两次 今义:又,又一次(7)然后得一夕安寝古

2、义:这样以后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8)刺客不行 古义:不去行刺 今义::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3词类活用(1) 名词作状语。 日削月割(一天天地,一月月地)(2) 名词作动词。 义不赂秦(坚持正义)(3) 形容词作动词。 不能独完(保全)/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最终)/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的方面,大的方面)4一词多义 (1)兵 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争) (2)事 以地事秦(动词,侍奉)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事情) (3)犹 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副词,仍然,还) (4)始

3、始有远略(名词,起初)始速祸焉(副词,才) (5)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副词,假使,如果)并力西向(动词,朝着,对着) (6)得 较秦之所得(动词,获得)此言得之(动词,适合,得当)然后得一夕安寝(动词,获得)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因果。 赂秦而力亏/战败而亡(2) 连词,表修饰。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3) 连词,表转折。 而秦兵又至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4) 连词,表并列。 二败而三胜 (5) 连词,表承接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2之 (1) 结构助词,的。 破灭之道也/诸侯

4、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2) 结构助词,的。 较秦之所得/诸侯之所亡/秦国之所大欲 (3) 定语后置的标志。 苟以天下之大 (4) 代词。 子孙视之不甚惜(指土地)/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词,前一个代“秦”,后一个代“贿赂的诸侯”)/ 此言得之(指上文说的道理)/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前一个代指“秦”;后一个助词,的)3以 不赂者以赂者丧 因为 秦以攻取之外 凭借 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才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来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用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用 洎牧以谗诛 因为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用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凭借以 (1

5、) 介词,因为。 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 (2) 介词,凭借。 秦以攻取之外/苟以天下之大 (3) 连词,相当于“而”。 以有尺寸之地 (4) 介词,把。 举以予人 (5) 介词,用。 以地事秦/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4为(1) 动词。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成为)/ 为国者(治理)(2) 表被动。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5则(1) 连词,就。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2) 连词,那么。 则秦国之所大欲 6与(1) 动词。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交好附)(2) 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 与战胜而得者(3) 连词,和,同,表并列。 六国与秦皆诸侯三、文言句

6、式1判断句(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用“也”表判断)(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用“也”表判断) (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用“皆”表判断)2省略句 (1)举(之)以(之)予人(省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2)(子孙)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省主语“子孙”) (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秦)郡(省定语“秦”,秦国的) 3倒装句 (1)其势弱于秦(于秦弱,介宾后置) (2)赵尝五战于秦(于秦五战,介宾后置) (3)苟以天下之大(大天下,定语后置) 4被动句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表被动) (3)洎牧以谗诛(动词

7、“诛”本身具有被动语态) 八、重点句子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译文: 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译文: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 (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

8、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译文: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 4、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译文: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 5、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威所胁迫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