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851147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议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议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议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新圩镇红田小学 莫海明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特别是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对学生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成绩的提高也会自然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对于刚刚跨入校门的小学生们,还处在性情习惯的生成发展阶段,还有如一张白纸,可塑性很强,正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阶段。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呢?我谈一谈自己的实践和看法。一、制定学校规章制度,规范养成教育 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

2、重。” 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同学之间有困难互相帮助,尊老爱幼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 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二、加强家校联系,构建养成教育体系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家庭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问题必然也投射到每个家庭。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

3、,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三教和一”,形成养成教育“三结合网络”。在教学实践中,我遇到一些学生,经常迟到,不爱完成作业,或者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多,爱说假话骗人等等,多数都和家长的影响或是这些学生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这些学生大多天资聪明,却抱有厌学心理,我们大部分教师颇感头疼,对他们产生厌恶或放宽尺度的方法来对待他们,这样下去将更严重地挫伤这部分孩子的健康成长。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学校要主动与家庭密切配合,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要与家长充分沟通,和家长达成对教育的共识。平时还要多和家长联系,摸清学生校外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

4、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不让孩子进游戏室,如何培养孩子在家的习惯养成等,只有学校、家庭相结合,形成养成教育的合力才能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三、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树立师表,蜡炬不成灰。 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 现在, 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

5、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队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错误并很快改正。 四、以评价为手段,落实养成教育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

6、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我们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月我校都要进行“星级学生”的评比,树立典型;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 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老师们,随着时代的发展,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会越来越多,遇到的困难也会越来越多,那么就让我们与时俱进,为培养合格的二十一世纪竞争人才而努力奋斗!2013年10月9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