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意识”入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843543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问题意识”入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问题意识”入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问题意识”入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问题意识”入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问题意识”入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问题意识”入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问题意识”入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问题意识”入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意味着,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看做能动的主体。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在内容上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每节课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活动”,这有利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个性化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活动”内容的教学,有意识地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加强对“活动”内容的教学策略的研究。一、“活动”内容的教学策略(一)将“活动”内容作为

2、新课导入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把“活动”内容放在导入部分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上课伊始就产生一种刨根问底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如: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根据活动内容首先列举了如下内容:19481973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进行了四次战争,统称中东战争。19801988年,伊朗与伊拉克之间进行了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1998年,美、英再次轰炸伊拉克。北京时间2003年3月20日10时36分,美英对伊拉克再次发动军事行动在电视上的国际新闻中,差不

3、多每天都有关于中东地区的报道。让学生思考:这个地方为什么战争不断?学生根据自己从网上或电视、报纸、杂志中获取的信息自主发言。教师也可提供材料导入新课,例如讲“气温”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手向空中抓一下问学生:“老师抓到东西了吗”?有的同学说没有,有的同学说抓到了空气,我点头赞同:“抓到了空气,空气是有温度的。现在(10中旬)早晨骑自行车上学冷不冷?”同学们回答:“不冷。”“两个月以后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非常冷!”这说明空气的温度是变化的,那么什么叫气温?气温是如何测定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简短几句话和一个动作像磁铁一样吸引了学生的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活动中。边画边讲、角色扮演等

4、活动既能使教学手段简单快速,又形象生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落实到图形上,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如:讲世界上的人种这一节时,提前让学生自学教材以及在网上查询或课外资料上收集的材料,了解各人种的外部特征及分布特点、列举各人种的几个杰出人物。教师也做好准备:用白、黄、黑三种颜色的纸剪成“小人”(尽可能一个分布区一个“小人”),在黑板上画出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上课时,让学生分三大组讨论,最后推荐一位学生扮演角色。教师写好标有白、黄、黑三个人种的标签,让学生抽签,抽到什么人种,就扮演什么人种的角色。让学生把扮演的人种的“小人”贴在所在大洲的位置,然后

5、扮演角色,介绍“自己”的种族的外部特征、分布、杰出人才。学生兴趣盎然,争着表演。实践证明,体验学习和参与实践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将“活动”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的基础,这就是在活动中学习,以活动促发展。(三)将“活动”内容作为课堂小结将“活动”内容作为小结,起到巩固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如,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活动”,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设计以下情境:让学生模拟电视上天气预报节目的主持人,播报2001年5月18日的天气情况。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扮演角色。同学们为做好这一活动,积极准备,他们首先熟记天气符号,还考虑到如何讲好开场白,还有姿势、语言的运用,他

6、们跃跃欲试都愿意到讲台上试一试。这类活动既对课文内容起到巩固作用,又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才能,增加了对课文内容或角色的亲切感,加深了对内心的体验。二、“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课堂讨论,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可以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或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有关地理问题,展开讨论与辩论,在讨论中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对问题的看法,如,七年级下册活动第4题近年来在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地带污染严重,地面下沉,用地用水紧张。日本已加快扩大海外投资,将一些工业,包括把污染较多的工业移往海外,日本这样做,对其他国家有何影响?日本森林覆盖率居世界前列,日本在保护本国森林资源的同时,又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

7、家之一,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什么?日本是渔业大国,捕鱼量居世界前列,是渔业资源日益枯竭的主要国家之一。怎样看待以上问题?通过广泛讨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深化对地理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和忧患意识以及关注社会的情感。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二)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自由组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对于第十章极地地区,有的小组通过自学及多渠道收集有关资料,编成小品演出。旁白:按照上级指示,我们去南极洲考察,11月的一天我们来到南极大陆。甲:我们好像进入白茫茫、广袤无边的“白色沙漠”,这里到处是冰雪的世界,怪

8、不得 被称为“冰雪高原”。丁:对,这些深厚的冰雪平均厚度可达2000米,如果全部融化,可使世界海平面升高5070米,世界上的许多滨海城市就可能有进入海底的危险。乙:听!什么声音?旁白:突然一阵越来越响的隆隆声,像是一架快速驶来的飞机。大家吃惊地抬头望去,可是声音不是飞机发出的,在海湾那边。一位英国生物学家告诉大家:“岸边冰川崩解了,把大块冰雪抛到海里,形成冰山,南极大陆周围海洋上的冰山大约有22万座,有1万多立方千米,这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巨大水库。”(顿时大家松了口气。)乙:瞧你!活像白胡子老头!旁白:这里最低气温达到-88.3 。南极洲的风凶极了,刮起来就像是尖叫的声音,平均风速1718米/秒

9、,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大家你看看我,我瞧瞧你,都乐了,因为帽子等裸露的部分都结了厚厚的一层白霜。甲:这里降水这么少,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怎么有这么多冰?丙:让我来告诉你,这里降水虽然少,可都以降雪方式降落,而且气温低,下的雪又不融化,你想想,地质历史多长了,日积月累都存了下来。乙:所以才没有人在这里长期居住。丁:你看!那就是南极的主人。旁白:“身穿白衬衣、黑燕尾服的绅士”成群地从岸边歪歪扭扭地走来。甲:噢!企鹅。乙:那是干什么的。丙:从直升机上发出并接受反射回来的无线电信号,用来测量南极大陆岩床上的冰层厚度。甲:那一边呢?丁:利用钻孔机从冰层钻取圆柱样品,

10、可以获得南极过去数千年的降水和气温记录。甲:还有那么多外国人。丙: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的国家越来越多。很多国家先后派出科学考察船和科学家到南极考察,这里的暖季尤其是有利于科学考察。暖季知道吗?乙:我知道,就是现在,11月下一年3月都是暖季,全是白天。甲:是极昼。丙:每年暖季在南极基地上活动的人达2000多人,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乙:那么多科学家千辛万苦来到这里,兴师动众的,值得吗?丁:怎么不值?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除了咱们脚下的固体淡水资源,还有海洋生物,还有矿产,更重要的是,这里为科学家们进行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

11、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甲:什么矿产?丙:煤矿、铁矿等。这里有世界最大的煤田,面积25万平方千米,储量500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3。这里的铁矿是我国女地质工作者金庆民在最高的文森峰上发现的。乙:这里白雪茫茫,没有草木,怎么有煤炭?丙:你得动脑筋了,你忘记了,世界上的大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后来飘移分离了,南极大陆过去曾位于热带或温带地区,过去曾有过茂密的森林,后来飘移到现在的位置。甲:我们赶快休息,明天到我国的考察站去。乙:是先去中山站,还是长城站?甲:先去长城站,边走边看穿行过南极大陆,而后再去中山站。丁:说得轻巧,我国的秦大河是第一位徒步登上南极点的中国人。他与美、

12、苏、法、英、日六国南极考察队员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历时7个月。气候的恶劣、风的吼啸,令人心惊胆寒;雪的弥漫,使人昏眩迷途。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终于在1989年12月12日再一次到达南极极点。甲:考考你,若在南极点上搭建房子,窗子朝向什么方向。乙:这个简单,都朝向北。丙:明天可别忘带塑料袋。甲:这个东西很重要吗?丁:对!南极是洁净的土地,我们用过的废品都得带回来处理,并且有些垃圾还要带回国内处理呢,我们不能在外国人面前为我国丢丑啊!通过以上小品的演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收集资料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意识。(三)“活动”可由课内搬到课外给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主体验;给学生困

13、难,让学生自主克服;给学生问题,让学生自主找答案;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锻炼;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前进。如讲地形时,我与几位老师合作,带一部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青檀寺进行郊游。同学们个个像放飞的小鸟,自由展翅飞翔,一路上七嘴八舌。他们寻找到不同的岩石,亲眼目睹山谷、山脊、鞍部,并且提出:为什么山前山后植被不同?为什么山谷下就会出现一条小河等问题,有的同学提出问题,有的同学又可试着解答,回到课堂,他们很轻松地理解了我们学习的地形图。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体验到探索的艰辛、发现的乐趣、成功的愉悦,让人振奋,积极向上。三、在“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一)在“活动”中应鼓励学生创新在学生活动过程

14、中,鼓励学生勇于发现新问题,敢于质疑,不迷信书本与教师,勇于表现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独特的活动方法。地理活动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创新搭建了一个平台,学生可自主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如七年级上册第8页“活动”第3题:在地球仪上按下表中列出的经纬度,找出该经纬度附近的一座大城市的名称,或者按表中的地名,找出该地点大致的经纬度。这道题的表中列有天津、温哥华、悉尼、上海、伦敦、纽约几个城市。学生进行这一“活动”时因为所用的地球仪太小,找不到这些城市。有的同学建议:“教材编写时如能在此处附一张城市分布图,那该多好啊!另外,本页上的两处导语中提到的位置也可在地图上

15、轻易找到。”(导语如下:2001年3月23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安全坠入44.4S、150W的南太平洋海域。今天20时,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N、125.3E,中心气压950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对这位同学的独到见解,我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从此,这位同学学习地理的兴趣更浓了。(二)对于有难度的“活动”,教师应示范指导如七年级上册第18页要求绘制地形剖面图,第51页“活动”2要求画一幅气温曲线图,第55页“活动”2要求画一幅降水柱状图。绘制这些图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绘图技巧和要点,并进行示范,再由学生动手绘制,教师批改,让学生交

16、流各自的作品及体会。七年级上册第31页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出七大洲的轮廓图,教师要讲解画图要领,然后指导学生画图,并且要求学生记住这个图。因为运用这个图,可为以后各章学习打下铺垫。如,在学习第四章居民中的人口、人种的分布,世界的语言、宗教分布,学习第五章国家及地区分布时,都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在教师所画的图上找到所学内容的位置。通过教师引导,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完成绘图。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灵活运用地图的能力也提高了。(三)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活动”教会学生思考,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问,然后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运动,让学生通过预习教材,自己创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