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84346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著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原著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原著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原著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原著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著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著教学大纲.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课程宗旨:帮助学生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质,锻炼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理论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课程内容:以颁发的统一教材为基本依据,参照兄弟院校经验,选讲马克思的4篇原著,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各一篇原著,每篇辅之以课堂专题讨论,写出讨论提纲,作为平时成绩。考试考查内容以选讲内容为据。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之比为20/80。目的要求:师生共同尊重、学习原著,学生要记课堂笔记。通过讲授学习,达到以下目的:(1)较准确地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2)尊重原著文本,反思清理哪些是

2、经典作家原意;哪些是后人错误的附加;哪些需要坚持;哪些需要结合实际加以补充、修正、发挥、发展?坚持不断开拓和与时俱进的批判创新精神。(3)用原著的丰富思想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求得个人的全面发展。(4)用马克思主义原著中的原理、原则、方法指导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讲解内容:1、原著简介:这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匆匆写就的一个研究提纲,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进一步研究使用的。恩格斯在写作费尔巴哈论时,从马克思的旧笔记本中发现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稿,称该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费尔巴哈一生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在唯心主义长期统治德国之后,恢复了唯物主义的

3、权威,把自然界看作是唯一现实的东西,是世界的本原。他曾经这样概括自己思想的发展历程:“我的第一个思想是上帝,第二个是理性,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是人”(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读上卷,P.247)。他1823年在海德堡大学神学系学习,信仰上帝;1824年转入柏林大学,听黑格尔的哲学课,但同时已经开始怀疑“绝对理念”外化为自然界的说法(他一边听老师的课,一边怀疑老师的学说。这是费尔巴哈的可贵品格!)。1839年发表黑格尔哲学批判,标志他在理论上同黑格尔哲学的决裂。1841年发表基督教的本质,标志着他的唯物主义的成熟,创立了自己的“人本学”体系。马克思在“提纲”中对费尔巴哈哲学进行了实践改造,突出了主体视角

4、,转换了哲学的功能。2、第111条,逐条写出讲解提要;3、重点讲解1、2、3、11条;4、详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理论变革。讨论题:联系实际,谈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的关系。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讲解内容:1、原著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于1845年秋至1846年5月,书中通过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等人的唯心史观的批判,首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并根据新的历史观对未来社会作出了科学的预见和论证。该著作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当时的德国,与法国、英国等国家相比,社会经济基础方面比较落后,因此,它的意识形态也

5、不能靠“进口”。意识形态归根结底要从“基础”去得到说明。2、人类历史的唯物主义前提和它所依赖的几种现实关系现实的个人,是他自身创造的内容:人怎样生产其生活资料,他也就怎样生活,从而他本身也就怎样。现实的人所面临的三重关系:他对自然的关系;他对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他对自身的关系。均受物质生产关系的制约,因此:“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历史过程的四重关系:人们为了生存而生产生活资料;人的需要及其历史发展历史活动的深层动因;人自身的再生产:自然(本能生命体)关系的生产和社会关系的生产;人的共同活动方式产生“扩大了的生产力”。于是,人们的意识受其生产方式的制约。3、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概念及对异

6、化的扬弃:异化与异化劳动;异化的扬弃:发展生产力、培养新型劳动者、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所代替;补充人的异化专题: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P.40、41、42、43、44、45、4647。4、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和个人发展的理论一切历史冲突都跟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共产主义着眼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之创造物质条件;有个性的个人与偶然的个人的本质区别:自主活动有个性的个人;被局限的个人偶然的个人。“真实的共同体”与“虚幻的共同体”与“两种个人”相对应。个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经常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对比关系中加以说明。5、总结:(1)把社会

7、历史过程归结为几种现实关系,是确立唯物史观的前提;(2)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把实践观贯彻其中;(3)异化劳动的扬弃,必然导致唯物史观的结论历史是人的活动的产物;(4)个人选择自我发展和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生道路;(5)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必须与主体活动相联系,否则将陷于经院哲学的形而上学和唯心史观;(6)从事实际活动的人马克思主义考察一切问题的出发点。讨论题(任选一题):(1)“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二者究竟是什么关系?(2)“生活资料的生产”与“人类自身的生产”是什么关系?(3)从“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出发”包含哪些主要内容?(4)“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双重作用的

8、关系是怎样的?共产党宣言讲解内容:1、原著简介:三篇“序言”作了相关的背景说明,其中,恩格斯的第三篇序言指明了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宣言”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政治纲领,同时也是它的基本理论主张。2、资产者和无产者(1)资产者资产者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一系列变革的产物。资产者在历史上曾经起了非常革命的作用。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资产阶级创造了比它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总和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用于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生产力,社会矛盾,无产者),现在却对准了资产阶级自己。(2)无产者无产者的前身小作坊工人。现代工业的发展,促使无产者队伍逐步壮大起来。没有资产者,也就没有无产者(二

9、者相互规定):资产者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诸方面影响、启发和教育了无产者;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分化,一批批成员被抛向无产者队伍,从而为无产者队伍带来了有教育素养的因素;阶级斗争激化,旧社会内部瓦解,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无产者方面。流氓无产者是值得警惕的腐化的部分,它极容易被收买!为地主打工者,不是无产者(生产方式分散、狭隘);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3、无产者和共产党人(1)共产党人同无产者的关系。(2)所有制的历史变更与共产党人的纲领:消灭私有制。(3)分析雇佣劳动的实质“过去支配现在”物支配人、劳动成果支配劳动者;“现在支配过去”人支配物、劳动者支配劳动成果。(4)对资产阶级种

10、种非难的批驳关于消灭个性与自由;消灭私有制与懒惰之风兴起;消灭家庭;关于“工人无阻国”;对永恒宗教、永恒真理之类的批判;共产主义革命的实质;同传统所有制和传统观念实行决裂关于家庭: 经济人文、精神归宿、精神家园家庭是一个符号,与国家消亡相类似,未来社会将有类似于国家、类似于家庭的形式。共产主义革命的十项措施;对于这些措施,要结合时代特点去理解,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公式。关于马克思历史观中关于“人的自由发展”的著名论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结合分析个人与他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复习:马克思的“两类共同体”和“两种个人”的思想。4、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对错误的社会主

11、义理论与主张、实践的批判(1)反动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家长制的社会主义);不能用封建主义去批资本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教条式的社会主义):撇开人的生活状况,抽象地、概念式地谈论或信仰社会主义。(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3)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特点:空想(否定政治行动和一切实际活动);批判(抨击现存社会的全部基础);其历史意义同历史发展成反比。5、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派的态度(1)实行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策略;(2)公开宣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3)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6、几点结论:(1)

12、坚持宣言的一般原则,特别要争做“世界性公民”;(2)“发展”,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本意弄得面目全非;(3)生产力的基础地位是不能随意抹杀的。长期来,我们一心想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建立“一大、二公、三纯”的公有制经济,表现出极大的决心和不可耐的迫切性,但是,经济基础决定社会形态,而不是专政形式决定社会形式。社会意识不可能决定社会存在。课后讨论:(1) 马克思是如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的?(2) 如何理解马克思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构想?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讲解内容:1、原著简介:该篇著作是马克思于1857年8月23日至8月底为其经济学手稿写的一篇总的导言。其中通过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经

13、济思想的清理,详细叙述了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的思想,说明了关于社会的物质基础同意识形态这一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的一系列极为重要的理论。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同其他济学家的显著区别在于,他在经经济学研究中特别地关注人、尊重人。学习本篇的难点是:如何分清哪些是马克思的观点?哪些是马克思转述别人的观点?哪些是别人的观点?2、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斯密、李嘉图等)的述评与批判(1) 如何看待进行生产的个人?(2) 生产和生产者的社会性。越往前追溯历史,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他们往往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家庭氏族氏族公社)。3、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1)总体关系:生产

14、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这种“三段式”:生产是一般,分配和交换是特殊,消费是个别。这是一种肤浅的联系。从动态关系说来,“在生产中,人客体化,在消费中,物主体化”。(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3)生产和分配的关系(4)交换和流通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但不再是具体事物或过程本身的产生演进过程(文学典型阿Q之类)。(2)理论地把握世界的方式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只能使用抽象的力量。5、总结:(1)学习原著

15、的基本方法和衡量标准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充实主体。人的素质能力发展状况,是衡量学习的最终标准。(2)沿着人的发展的方向,走出一条学习理论、指导实践、丰富自己的学原著的道路。(3)在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都既有值得肯定、吸收、借鉴的东西,也有需要反思、清理、扬弃的东西。课后讨论:(1)谈谈你对马克思经济思想中的人是如何理解的?(2)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对你的专业思维有何意义?实践论讲解内容:1、 原著简介:这是毛泽东于1937年7月为揭露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而写的。因为重点是在于揭露轻视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错误,故题为实践论。毛泽东曾经以这篇著作的观点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做过讲演。2、 实践论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中国化阐释、发挥和发展。3、 辩证唯物论的两个最显著的特点:阶级性、实践性。4、 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作用以及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5、 认识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