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开放性骨折的止血固定.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841080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臂开放性骨折的止血固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前臂开放性骨折的止血固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前臂开放性骨折的止血固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前臂开放性骨折的止血固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前臂开放性骨折的止血固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前臂开放性骨折的止血固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臂开放性骨折的止血固定.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臂开放性骨折的止血固定(用止血带止血)标签:开放性 骨折,骨折,止血带 右前臂开放性骨折,若你是一个急诊医生,到达现场后应用止血带和夹板对患者进行止血与固定,详细步骤 乖乖兔 回答:2 人气:28 解决时间:2009-08-29 20:10 满意答案开放性骨折最重要的事情是进行止血。如果发现有搏动性的出血或者是比较凶猛的血液涌出,最简单的办法是应用一根止血带进行止血。在非医院区域,最可取的止血带是应用较粗的橡胶带,一般来说,上肢止血带应用的部位是上臂的近端1/3。应用止血带之前先用比较柔软的衬垫(比如卫生纸)包绕肢体几周,而后捆扎止血带。松紧度应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脉搏为合适。过松这不到止

2、血目的,过紧会损伤组织。时间一般不应超过5小时,原则上每小时要放松1次,放松时间为12分钟。使用止血带者应有明显标记贴在前额或胸前易发现部位,写明时间。如立即送往医院,可以不写标记,但必须当面向值班人员说明扎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对于单纯伤口少量的渗血,最佳的止血方式是进行局部的加压包扎,首先寻找当时相对比较干净的布类剪成合适的大小,然后填塞于伤口的局部。在利用绷带进行缠绕加压固定。事实上,外出时,人们很少能够携带绷带之类的东西。可以将裤腿或袖子撕开成长条状,利用其进行缠绕肢体加压包扎。伤口包扎在急救中应用范围较广,除了具有止血的作用外,还可起到保护创面、固定敷料、防止污染和止痛作用,有利于伤口

3、早期愈合。为下一步医院的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问人的追问 2009-08-19 18:59 我题目中说了是用止血带止血,还有另一个问题没有回答,就是用夹板固定的方法回答人的补充 2009-08-20 08:51 (一)手法复位外固定 尺、桡骨骨干双骨折可发生多种移位,如重叠、成归、旋转及侧方移位等,若治疗不当可发生尺、桡骨交叉愈合,影响旋转功能,因此治疗的目标除了良好的对位、对线以外,特别注意防止畸形和旋转。 1、麻醉 局部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2、体位 仰卧。 3、牵引 在肩外90度,屈肘90度位,沿前臂纵轴向远端牵引,肘部向上作反牵引。远端的牵引位置以骨折部位而定,若为桡骨在旋前圆肌止

4、点以上骨折,近折端由于旋黑肌和肱肌的牵拉,而呈屈曲,旋后位,远折端因旋前圆肌及前方肌的牵拉而旋前,此时应在略有屈肘、旋后位牵引,若骨折线在旋前圆肌止点以下,近折端因旋后肌和旋前圆肌力量平衡而处于中立位,骨折都略旋前,应在略旋后位牵引,若骨折在下1/3,由于旋前方肌的牵拉桡骨多处于旋前位,应在略旋后位牵引,经过充分持续牵引,取消旋转,短缩及成角移位。 4、复位 术者用双手拇指与其余手指在尺桡骨间用力挤压,使骨间膜分开,紧张的骨间膜牵动骨折端复位。必要时再以折顶,反折手法使其复位。在操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双骨折中,若其中一骨干骨折线为横形稳定骨折,另一骨干为不稳定的斜形或螺旋形骨折时,

5、因先复位稳定的骨折,通过骨间膜的连再复位不稳定的骨折则较容易。 (2)若尺、桡骨骨折均为不稳定型,发生在上1/3的骨折,先复位尺骨、发生下1/3的骨折先复位桡骨,发生在中段的骨折一般先复位尺骨,这是因为尺骨位置表浅,肌附着较少,移位多不严重,手法复位相对较为容易,只要其中的一根骨折复位、且稳定,复位另一骨折较容易成功。 (3)在X线片上斜形骨折的斜面呈背向靠拢,性认为是远折端有旋转,应先按导致旋转移位的反想象使其纠正,再进行骨折端的复位。 5、固定 (1)小夹板固定:维持复位位置,用四块小夹板分别放置于前臂掌侧,背侧、尺侧和跷侧,用带捆扎后,将前臂佛在防旋板上固定,再用三角巾患肢为了更好地维持

6、复位位置,可在尺、桡骨间使用分骨垫和固定垫,但应注意松紧度,避免压迫引起皮肤,肌坏死,或引起骨筋膜室综合症。 (2)石膏固定:手法复位成功后,也可用上肢前、后石膏夹板固定,待肿胀消退后改为上肢管型石膏固定。一般812周可达到骨性愈合。 (二)切开复位内固定 1、手术指征 (1)手法复位失败。 (2)受伤时间较短,伤口污染不重的开放性骨折。 (3)合并神经、血管、肌腱损伤。 (4)同侧肢体有多发性损伤。 2、手术方法 (1)麻醉:臂丛神经阻滞或硬膜外阻滞麻醉。 (2)体位:仰卧,患肢外展80度置于手术桌上,驱血后,在止血带控制下手术。 (3)切口与暴露:根据骨折的部位选择切口,一般均应在尺、桡骨

7、上分别作切口、沿肌间隙暴露骨折端。 (4)复位与固定:在直视下准确对位,用加压钢板螺钉固定,也可用髓内钉固定。可不用外固定。提问人的追问 2009-08-20 21:22 请审清题意,我说的是急诊医生到达现场需要做的事,主要是是夹板固定的具体方法与步骤,像手术之类的好像在现场没有那条件吧,回答人的补充 2009-08-20 21:38 使用夹板固定患处,固定不应过紧;夹板和肢体之间垫松软物品,再用带子绑好,夹板长出骨折部位包括腕和肘两个关节心肺复苏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因各种急性中毒、溺水、触电等引起的心跳和呼吸骤然停止的患者。此时如果有人掌握急救方法,往往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或为争取进一步

8、到医院治疗而赢得时间。如果不懂急救方法,而是晕头转向,手忙脚乱,或者只顾四处找医生,结果贻误了抢救时间,往往造成病人死亡。医学家们认为,非医务人员对于在进院前的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所给予的急救措施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抢救成功的有力保障。那么,究竟应当怎样施行家庭急救呢?目前美国心脏学会公布的心肺复苏七步骤是实用有效的措施。第一步:首先检查病人是否还存在着知觉。如病人已失去知觉,又是呈俯卧位,则应小心地将其翻转过来。第二步:必须保持病人的呼吸道畅通,使病人头向后仰,以防止因舌根后坠堵塞喉部影响呼吸。第三步:若病人确已无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即救护者深吸一口气后,对着病人之口,将气吹

9、人。注意在吹气时要先捏住病人的鼻子,不让吹入的气从鼻孔跑出,而使之进入肺内。吹气时若看到病人的胸、腹随之起伏,证明肺部已经通气。应该连吹下去,直到病人恢复自主呼吸为止。如果病人在恢复呼吸后出现呕吐,必须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第四步:救护者一手放在病人额头上,使其维持头部后仰的位置;另一手的指尖要轻模位于气管或喉两侧的颈动脉血管,细心感觉有无脉搏跳动,如有则说明心跳恢复,抢救成功。第五步:如果没有摸到颈动脉的跳动,说明心跳尚未恢复,需立即作胸外心脏按压术:病人仰卧,救护者右手掌置于病人胸前的胸骨上,左手压在右手上,两肘伸直,有节律地垂直用力下压病人的胸骨。由于胸受力而下陷24厘米,正好压在心脏上,

10、而且一压一松使心脏被动收缩和舒张,可以促进心跳恢复,一般要求每分钟按压心脏80次。第六步:救护者跪于病人胸部左侧施压,这点很重要,因为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吹气需要交替进行。最好有两个人同时参加急救,其中一个人按压心脏,另一个人作口对口吹气。第七步:如果抢救现场只有一个人时,也不应放弃心肺复苏术。在抢救过程中,每按压心脏15次,给予口对口吹气2次;每隔一分钟就要检查一次颈动脉有无跳动。另外,对于心脏复苏术的“候选人”,即一些具有心脏病史的人,尤其曾患冠心病、心肌梗塞的病人,家庭中的成员要心中有数,并掌握好这种急救术。一旦他们发生了心跳、呼吸骤停,便能及时有效地抢救了。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步骤、方法

11、及注意要点2009年07月02日 星期四 19:13判断意识 一看:看形态.面色.瞳孔 二模:模股动脉.颈动脉三听:听心音.在心前区叩击二下(喊、摇肩、掐人中或合谷穴、看瞳孔、探鼻翼呼吸)招手呼叫他人协助抢救摆正复苏体位 (仰卧,头、躯干、下肢平直,两上肢置于躯干两侧,解开扣子暴露胸部。)畅通呼吸道:将头侧向抢救者一侧,并用食指勾出口腔异物或拔出活动义齿。开放气道下进行判断呼吸用耳听,同时用面颊部皮肤感觉气流。看胸部起伏。开放气道进行判断心跳:触模颈动脉 用中食指尖触及气管正中部位(喉结)然后向抢救者对侧滑动2-3cm,在气管旁胸锁乳突肌前 缘软组织深处感觉颈动脉有无搏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下进

12、行人工呼吸(2次)(头后仰,捏闭鼻孔。深吸一口气。口包口紧密,用力吹一口气超过1秒钟,快速松开口和捏鼻的手指,头稍抬起侧看胸廓起伏;再深吸气,吹气。)胸外心脏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2按压部位 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 两手食指沿肋弓上划,找到剑突,一手食指“点”在剑突上,另一手(食指和中指)两横指“点”在其上缘,一手的食指再在两横指上缘“点”住,最后用两横指的手撑根中心对住“点”。放 置 一手掌根中点与按压位置对位,另一手掌根重叠,两掌手指交错或伸直,手指上翘脱离胸壁。姿 势 身体前倾,肩与按压位置垂直,肩、肘、腕三点一线并与地面垂直,以髋关节为点,通

13、过上身的力量下压。深 度 下压深度成人4-5cm,5-13岁3cm,婴幼儿2cm。频 率 80-100次/分,婴幼儿90-100次/分。注意点 剑突上两横指,双掌重叠,手指翘起,三点成一线。垂直,髋关节为支点,上身力量,不要摇摆,压:松=1:1,松时手掌不移位,按压时看面部。最后看瞳孔,用食指触摸颈动脉判断复苏效果观看图片:1. 叫:評估意識 2. 叫:呼叫求援 3. A :維持呼吸道暢 4. B:評估呼吸 不超過10秒 5. B:進行2次人工呼吸 6. C:循環不超過10秒 7. 找出正確胸外按摩的正確位置 8. 進行胸外按摩時正確的姿勢-19. CPR10. CPR時正確的姿態-2 每分鐘4個循環,胸外按摩與人工呼吸比例為15:2 11.检查颈动脉博动情况12. 無脈搏繼續CPR 13. 有脈搏需評估呼吸 14. 若無呼吸,每5秒給一口氣直到有呼吸或專業人員接手 类别:默认分类 | 添加到搜藏 | 分享到i贴吧 | 浏览(658) | 评论(0) 上一篇:难忘-难过的5.12下一篇:随想相关文章:徒手防刀8要点2徒手防刀8要点1最近读者:登录后,您就出现在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