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物掷远》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840090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轻物掷远》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轻物掷远》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轻物掷远》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轻物掷远》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轻物掷远》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轻物掷远》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轻物掷远》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轻物掷远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让学生体验到主动参与并获得成功的乐趣,从而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活动得到加强,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根据三年级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并参照新课标中学习领域的水平目标,针对提高课堂的时效性,来实施教学过程。二、教材分析投掷教材对小学生来说是一项很有兴趣的活动,持轻物掷远是水平二(三年级)学生肩上投掷方法的基本动作。在日常生活、劳动、体育活动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投掷的正确姿势,发展上肢力量以及身体协调

2、性、灵敏素质。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协同合作的良好作风和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在教具的选择上,根据教材特点,自制海棉球,以一球贯穿课的始终,充分利用海棉球这一价廉、环保、安全的器材进行投掷教学,体现了一材多用的特点。三、教学目标: 1、掌握持轻物掷远的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发展投掷能力。2、发展力量素质和身体的协调性,提高投掷的能力。3、培养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刻苦耐劳的品质。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肩上屈肘,快速挥臂。教学难点:投掷动作快速,连贯。五、场地器材: 海棉球40块 录音机1个授课年级:二(2)班 人数:46人 任课教师:杨江坪 课型:新授教学

3、内容1、 投掷:轻物掷准2、 游戏:轻物掷准教学重点肩上屈肘,快速挥臂。教学难点投掷动作快速,连贯。教学目标1、掌握持轻物掷远的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发展投掷能力。2、发展力量素质和身体的协调性,提高投掷的能力。3、培养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刻苦耐劳的品质。课的结构课的内容指导与练习运动负荷次数时间开始部分2分钟1、 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2、 师生问好,宣布课堂内容。3、 强调活动安全,鼓励学习。队形: 要求:1、 站队要快静齐。2、 注意安全,有序活动。 2准备部分78分钟1、 游戏:快马加鞭2、 热身操:(1) 头部运动(2)扩胸运动(2) 体转运动(4)腹背运动(5) 压腿运动(6)大

4、臂绕环队形:圆形(教师站在圆心处)快马加鞭教与学法:1、讲解游戏方法,强调安全。2、学生统一甩鞭子。3、集中评价。要求:动作敏捷,注意安全。教与学法:(保持圆队形)1、 提出要求。2、 教师领做。要求:动作规范、有力度。54833基本部分2728分钟1、 学习轻物掷远。动作要领:两脚前后开立,投掷臂的异侧脚在前;投掷臂肩上屈肘,肘关节向前;然后投掷臂向上、向后伸,接着后脚蹬地、挥臂向前上方把物投出。教学重点:肩上屈肘,快速挥臂。教学难点:投掷动作快速,连贯。易犯错误(1)、肘关节外展(2)、出手过早,或过晚(3)、动作不协调2、学生掷远比赛1、成四列横队面向等级区。2、统一掷统一捡。3、对掷进

5、“好极了”优秀区域的学生进行鼓励。讲解队形: 教与学法:1、 教师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2、 任选2名同学做动作,指出优缺点。3、分组练习。练习队形:四小组散点练习。4、教师各组示范并指导。5、个别展示,学生评价。 比赛队形: 加油真棒好极了教法:1、教师讲解比赛方法和规则并提出要求。3、分组比赛。4、总结评价。要求:遵守游戏规则,注意安全。22031110107结束部分3分钟1、做放松操1、 总结评价。2、 安排送器材。组织:四列横队,体操队形。要求:积极放松。总结:四列横队,密集队形。教法:师生交谈。要求:回顾学习,畅谈感受,归还器材。21器材海棉球40块 录音机1个预计运动负荷预计练习密度

6、4050%教学反思: 1、开始部分的小游戏,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圆的队形便于教讲解和指导,也便于同学们观察和学习。2、在教具的选择上,根据教材特点,自制海棉球,以一球贯穿课的始终,充分利用棉球这一价廉、环保、安全的器材进行投掷教学,体现了一材多用的特点。3、贴近学生。通过这堂课我深刻地认识到,要做好一位体育教师不但要有满腔的热情,更要关注每一个孩子,保护他们的自尊,随时留意特殊群体的行为变化,并能够机动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活动场景,和学生同玩同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把课堂真正建设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乐园。4、提供足够空间,倡导新型学习方式。从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给学生足够的展示机会,只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