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84061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醉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麻醉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麻醉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麻醉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麻醉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醉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3. 胸科手麻醉和基本要求是什么?一、消除和减轻纵隔摆动与反常呼吸二、避免肺内物质的扩散三、保持PaCO2和PaO2于基本正常水平四、减轻循环障碍 1.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优点有哪些?1、臂丛N分支均包在腋血管神经鞘内,因其位置表浅,动脉搏动明显,故易于阻滞;2、不会引起气胸;3、不会阻滞膈神经、迷走神经或喉返神经;4、无误入硬膜外间隙或蛛网膜下腔的危险; 2. 局麻药中为什么常加用肾上腺素?【答案】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能:1、使局部血管收缩,延缓局麻药吸收;2、起效时间增快,阻滞效能加强;3、作用时间延长,减轻局麻药的毒性反应;4、消除局麻药引起的血管扩张作用,减少创面渗血; 3. 术前

2、用药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使病人情绪安定,合作,减少恐惧,解除焦虑;2、减少某些麻醉药的副作用,如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局麻药的毒性作用等;3、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4、缓解术前疼痛; 1 什么叫胆心反射?如何预防和处理?(21 章) 答案: 胆道系统疾病病人,术中易因富有迷走神经分布的胆道部位受手术刺激而出现强烈 的迷走神经反射,导致血压骤降、心动过缓,甚至心脏停搏。 预防和处理:1、术前应给予足量的抗胆碱药如阿托品;2、立即停止对胆道系统的牵拉;心 率减慢者,可给予适量阿托品;血压下降者,可给予适量升压药;3、若在全麻下完成手术, 立即加深

3、麻醉;4、若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术中可辅以适量全麻醉药如杜非,氟芬合 剂等;5 术中可给予腹腔神经丛阻滞。 2氯胺酮麻醉的并发症有哪些?(8 章) 答案:氯胺酮静脉麻醉的并发症有:1血压升高。2短暂的意识混乱和行为异常。3呼吸抑制。4颅内压增高。5情绪激动和恶梦。6恶心呕吐。7复视或暂时失明。8喉痉挛和呼吸道梗阻。9用于硬膜外麻醉的辅助或其他交感神经受到广泛抑制的病人时,常用剂量有时可致血压剧降或心脏停搏。 3麻醉期间呼吸道梗阻的常见原因有哪些?(15 章) 答案: 舌后坠、呼吸道分泌物、反流与误吸、麻醉器械故障、气管受压、口腔咽喉部病变、喉痉挛与支气管痉挛 1. 麻醉中呼吸道阻塞的临床表

4、现是什么? 【答案】胸部和腹部呼吸运动反常,不同程度的吸气性喘鸣,呼吸音低或无呼吸音,严重者出现胸骨上凹和锁骨上凹下陷,以及肋间隙内陷的“三凹征”, 病人呼吸困难,呼吸动作强 烈,但无通气或通气量很低。 2. 异丙酚静脉麻醉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异丙酚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静脉麻醉药。它静脉注射后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肝肾功能正常的病人单次静脉给药后麻醉作用维持510分钟。异丙酚能降低颅内压, 降低脑血流和脑代谢率,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具有显著的优点。但丙泊酚具有较强的循环功能抑制作用,可通过直接抑制心肌收缩和扩张外周血管双重作用引起血压明显下降,尤 其对于年老体弱或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的

5、病人更为显著。它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呼吸抑制作用,可引起呼吸频率减慢、 潮气量降低,甚至可引起呼吸暂停,尤其是剂量较大,注射速率快或与阿片类镇痛药复合使用时。此外,给清醒病人静脉注射丙泊酚可引起静脉刺激性疼痛, 3. 麻醉前准备的任务有哪些? 【答案】麻醉前准备的任务包括:做好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这是首要的任务;给予病人恰当的麻醉前用药;做好麻醉用具、设备、监测仪器和药品(包括急救药品)等 的准备。 4. 麻醉期间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或心肌缺氧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麻醉期间引起心肌氧消耗量增加或心肌缺氧的原因有:病人精神紧张、恐惧和疼痛,引起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使心脏后负荷加大、心率增速,

6、从而增加心肌耗氧;血压过低或过高均可影响心肌供血、供氧;麻醉药对心肌收缩力的抑制使心输出量 减少,以及对血管的影响使回心血量减少;麻醉期间供氧不足或缺氧;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率增速或心律失常。 1. 麻醉和手术过程中有哪些措施可降低颅内压?【答案】一、药物降低颅内压:1.渗透性脱水剂;2.袢利尿剂3.肾上腺皮质激素高张液体 二、生理性降低颅内压:1.过度通气2.低温疗法3.脑室外引流4.体位 2. 采用全麻与非全麻的复合方法有哪些优点?【答案】采用全麻与非全麻的联合麻醉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可达到更完善的麻醉效果,病人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更高。2.消除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恐惧心理和精神紧张。3.减少全麻

7、中镇痛药的用量,或局麻药的应用,从而减少全麻或局麻药物所带来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4.减少静脉麻醉药或吸入性麻醉药的应用,病人术后苏醒迅速、恢复快。5.可免用或少用肌松药。6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可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此外,全麻和非全麻联合应用尚有助于改善某些特殊病情的原有病理生理紊乱。 3. 为什么高龄患者使用椎管内麻醉时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常较全麻显著?【答案】老年人硬膜外麻醉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比全麻明显,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的老年病人施行中胸段硬膜外阻滞时更易出现低血压,加 用辅助药后易导致呼吸抑制。主要由于老年人硬膜外间隙变窄,药 液易向头侧扩散,阻 滞每一节段所需的药液容量在中年以后随增龄而减少

8、。此外,老年病人的蛛网膜绒毛显著增大,使硬脊膜通透性增高,硬膜外间隙局麻药有可能弥散到蛛网膜下隙,以致5m1的试验剂量有可能出现硬膜外阻滞所需效应。因此必须强调在严 密观察下分次小量给药。中胸段以上阻滞更需谨慎。椎管内麻醉平面过高,会对循环和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导致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或呼吸抑制,老年人本身循环和呼吸功能已 有损害,如在储备功能较低的情况下应用十分危险。老年人选用椎管内麻醉,一般应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对老年人椎管内麻醉效果不全的情况下使用辅助药时应尤其谨慎,必要 时宁愿改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以策安全。 4. 为什么主张服抗高血压药的病人在术前不宜停用抗高血压药物?【答案

9、】对干已使用抗高血压药的病人,目前一般不主张术前停用抗高血压药。一是避免便己稳定的血压重新波动,甚 至出现心、脑 血管意外;二 是有些药突然停药可出现撤药综合征,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剂量。麻醉医师应该根据所用药物的药理特性,其与麻醉药物的相互 作用,以及病人的临床表理,将之纳人麻醉方案的全盘考虑之中,亦即在麻醉中要充分考虑抗高血压药物这一因素的存在。_ 六、名词解释 1. 吸入麻醉【答案】麻醉药经呼吸道 吸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致不感到周身疼痛,称为吸入麻醉。 2. 单肺通气【答案】单肺通气指胸科手术病人在剖开胸腔后经支气管导管只利用一侧肺(非手术侧)进 行通气的方法。由于

10、支气管导管的改进,对单肺通气所引起的生理改变认识的深入,以及必要时利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协助,单肺通气的安全性及成功率已有明显提高,目前支气管内 麻醉的应用范围已经大大扩展,除用于肺内分泌物多、肺脓肿、大咯血(“ 湿肺”) 、支气管胸膜疹等病人外,还经常用于食管、肺叶、全肺、胸腔镜等手术以方便手术操作,减轻剖胸 侧肺损伤,防止两肺间的交叉感染。 1. 全脊麻【答案】行硬膜外阻滞时,如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误人蛛网膜下隙而未能及时发现,超过脊 麻数倍量的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可产生异常广泛的阻滞,称为全脊麻,发生率平均为0.24%(0.12%0.57%)。临床表现为全部脊神经支配的区域均无痛觉、低血压

11、、意识丧失及 呼吸停止。全 脊麻的症状及体征多在注药后数分钟内出现,若 处理不及时可能发生心脏停搏。 全脊麻的处理原则是维持病人循环及呼吸功能。 2. MAC【答案】MAC(minimal alveolar concentration)即肺泡最小有效浓度,指挥发性麻醉药和纯氧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能达到50的病人对手术刺激不会引起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的浓 度。 3. 靶控输注【答案】TCI是根据不同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和药效学,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体重病人的自身状况,通过调节相应的目标血药浓度以控制麻醉深度的计算机给药系统。 1 控制性降压(14 章)答案: 对某些特殊手术,为了减少手术野

12、失血,给手术操作创造良好条件,减少输血量, 术中运用各种药物和方法有意识地降低病人的血压,并 视具体情况控制降压的程度和持续时 间,这一技术称为控制性降压。 3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26 章)答案:产妇增大的子宫或腹腔内巨大肿块压迫腹膜后大血管引起回心血量锐减,心输出量减少,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虚脱甚至晕厥的临床综合症。使产妇体位左侧或右髋部垫高可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1. 静脉全身麻醉【答案】将药物经静脉注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称为。 2. 眼心反射【答案】由强烈牵拉眼肌,或扭转、压迫眼球所引起,易见于眼肌手术、眼球摘除术和视网膜剥离手术过程,是一

13、种三叉神经-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心动过缓、过早搏动、二联律、交界性心律和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引起心脏停搏。 3. 高血压危象【答案】收缩压高于250mmHg并持续1min以上的高血压状态。 5. 全麻诱导【答案】无论经静脉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 气管内插管:经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制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支气管插管:经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制的气管导管插入单侧支气管内困难气道:面罩通气和直接喉镜下气管插管困难全麻;将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肌肉注射或直肠灌注进入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者全身麻醉。全麻的诱导:无论行静脉麻醉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

14、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全麻的诱导。低流量吸入麻醉:新鲜气流量小于2L/min 持续输注即时半衰期:是指恒速给药一段时间后,停止输注,血浆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要的时间,持续输注半衰期不是一个时间常数,随着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的变化,持续输注即时半衰期会有显著的增加。Cp50与Ce50:Cp50是指防止50病人对伤害刺激产生反应的血浆药物浓度。Ce50是指防止50病人对伤害刺激产生反应的效应室药物浓度。靶控输注(TCI):是指在输注静脉麻醉药时,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为基础,通过调节目标或靶位(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来控制或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

15、以满足临床麻醉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全凭静脉麻醉(TIVA)是指完全采用静脉麻醉药及其辅助药来对病人实施麻醉的方法。闭合环路麻醉:是指在进行靶控输注的过程中,如果效应信息能反馈给靶控系统并自动完成靶浓度的调节,即可以完成所谓的闭合环路麻醉(closed-loopcontrolofanesthesia)。效应信息的来源有二:一是药物效应,如用BIS或EP为反馈信息形成闭合环路麻醉;二是药物浓度,目前的浓度监测还不能对静脉麻醉药的血药浓度进行即刻测量。TOF四个成串刺激是给四个单刺激后分别产生四个肌颤搐,它们分别为T1、T2、T3、T4。恢复指数是肌松药消退过程中,肌颤搐的幅度由25%恢复到75%的

16、时间称恢复指数。静脉局部麻醉是指在肢体上结扎止血带后,静脉注入局麻药,使止血带远端肢体得到麻醉的方法。由于受止血带结扎时间的限制,只能用于四肢肘或膝以下的11.5h之内的短小手术。硬膜外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于硬脊膜外间隙,阻滞脊神经根部,使其支配的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 复合麻醉:是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或两中以上的麻醉药物。联合麻醉:指在同一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技术。静吸复合麻醉:指将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同时或先后应用于同一次麻醉过程 控制性降压是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期间,在保证重要脏器氧供情况下,采用将降压药物与技术等方法,人为地将平均动脉压降低至50-65mmHg(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