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考语文(A卷)试卷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3839907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高考语文(A卷)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北高考语文(A卷)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北高考语文(A卷)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北高考语文(A卷)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北高考语文(A卷)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高考语文(A卷)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高考语文(A卷)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类型:A绝密启用前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 文本试题卷共8页,六大题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统一提供的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选择题的作答: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2、。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语文基本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题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似的一组是A.灵秀 磷光 玲珑剔透 聆听教导.宿营 诉说 夙兴夜寐 素昧平生C诞生 旦角 淡泊明志 担当重任D征询 滋生 芝兰之室 孜孜不倦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羞涩 袅娜 歌声缈茫 荷塘薄雾霜天 廖廓 峥嵘岁月 浪遏飞舟C嫩黄 葱翠 婆娑起舞 繁茂苍翠D细腻 箫索 落蕊残叶 秋蝉嘶叫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说究竟,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要人慢下来。中国这如许的都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 ,且将它 地挥洒出来。这 江城街头巷尾、湖畔

3、公园里数不胜数的茶馆、茶铺。一种人在清晨里不慌不忙地起来, 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种悠闲!趣味 痛痛快快 当是 遛B韵味 尽情尽兴 恰是 晃C意味 兴致勃勃 自是 逛D.滋味 淋漓尽致 便是 踱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游览三峡大瀑布时,我们从倾泻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尖叫声、嬉笑声响成一片,那真是布满刺激的难忘体验!B.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和谐相依,随风生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当今已经很少有人会像此前那样的闲情逸致,拿出一本故事,从头到尾地阅读一遍,欣赏其委婉动人的故事。D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

4、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并且发明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宋词至苏轼,让人耳目一新。苏轼拓宽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风格,丰富了词的体现手法,开创了具有革新意义的豪放词派。.已知杀父娶母的实情却迟迟不采用复仇行动,这一情节构成哈姆莱特中出名的“延宕”,体现了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心理。C.孔乙己描写了科举考试失意者的命运。作者对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和因窃书而被赶出鲁镇的悲惨遭遇,寄予了同情。D意识流故事以心理时间作为论述的重要时序,代表作品有墙上的斑点、追忆逝水年华等。斯特林堡的半张纸也有一点意识流的味道。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分,共3小题,每题3分)阅

5、读下面的文章,完毕68题。中国哲学家体现自己思想的方式冯友兰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种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并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字,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习惯于精密推理和具体论证的学生,要理解这些中国哲学究竟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她会倾向于觉得,这些思想自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尚有什么中国哲学。由于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可以这样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照中国的老式,

6、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可以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她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可以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因此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她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这些信写于她毕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因此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

7、和论证。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方例证的形式体现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布满比方例证。甚至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方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方例证一定无联系。因而名言隽语、比方例证就不够明晰。它们明晰局限性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固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体现,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体现,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正由于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因此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抱负,诗歌、绘画以及

8、其她无不如此。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照中国的老式,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聪颖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中国艺术这样的抱负,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体现自己思想的方式里。中国艺术的抱负,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庄子说:“言者因此在乎,得意而忘言。”道家觉得,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某些结论,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都给丢掉了。它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暗示才耐人寻味。你可以把你从老

9、子中发现的思想所有收集起来,写成一部新书。不管写得多么好,它也但是是一部新书。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协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6.下列有关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对的的一项是A论语每章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由于它不只是一人所记,因此彼此不相联系是可以预料的。B.照中国的老式,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体现哲学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学著作,而是可以散见于平常的交谈和书信之中。.西方哲学著作采用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体现思想,而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方例证体现思想,因此思想的体现不够明晰。庄子各篇大都布满比方例证,这些比方例证之间可以没有互相

10、联系,不像西方哲学著作中的推理论证那样有密切联系。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意往往不直接体现,而是通过暗示让人领略。中国哲学家体现自己思想的方式,例如名言隽语和比方例证,正是一种诗意的体现方式。B.照中国的老式,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由于其意可由读者读出。同理,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正由于语言简短,才干读出更多新意。C明晰的体现固然值得肯定,但富于暗示的体现则更耐人寻味,只有聪颖的读者才干发掘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D.中国艺术的抱负,固然不是只为中国艺术所独有,中国哲学家体现自己思想的方式就体现了这种抱负,老子堪称范例。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A

11、.中国哲学家体现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映了中国艺术的抱负,但从主线上说还是由中国哲学自身的认知特点决定的。B.中国哲学家体现自己思想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哲学对言意关系的独特结识,那就是觉得语言难以直接、完全地呈现思想。C.中国哲学家体现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由于思想无法靠语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体现。D.中国哲学家体现自己思想的方式决定了它所体现的思想是难以还原的,由于读者所发现的思想涉及她自己的体会。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毕12题。家有名士注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但是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

12、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精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觉得痴,唯父昶异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济性好马,

13、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环节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称其实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如下,魏舒以上。”【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服其德宇。时人谓湛上方山涛局限

14、性,下比魏舒有馀。”】注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有删改。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对的的一项是(3分)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 肃:恭敬B.绝难乘,少能骑者 绝:非常C.唯当就蚁封耳 就:留下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局限性 谓:评价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白家人不理解王湛的一组是(分)济先略无子侄之敬 唯父昶异焉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浑曰:“何如我?”虽兄弟宗族亦觉得痴 卿家痴叔死未A B . D11下列对正文及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对的的一项是(3分)A.王湛不被人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觉得叔父痴呆,每次去祖父坟场祭祀从不看望叔父,会面但是寒暄而已。B.王济看到王湛床头放着周易,感到奇怪,问叔父要此书何用,与否看过此书,流露出对叔父的轻视。C王湛看不上王济的那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