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文学科目标的再认识_4047.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839324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语文学科目标的再认识_404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语文学科目标的再认识_404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语文学科目标的再认识_404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语文学科目标的再认识_404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语文学科目标的再认识_404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语文学科目标的再认识_404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语文学科目标的再认识_4047.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论文语文学科目标的再认识_4047语文学科目标的再认识华中师大教科院 学科课程目标体现教育总目标,并决定了学科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是实施学科教学计划和学科评价的准则 。语文学科目标上的偏颇和缺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思想道德教育目标上,二是在工具性训练上,三 是目标层次的孰先孰后和是否给予重视上,并由这些方面的偏失影响到内容陈旧、方法落后。 一、思想性?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 在我国,关于语文学科性质问题争论之激烈,延续时间之长久,恐怕在世界各国母语教学研究中都是少见 的。 语文课曾一度被当成政治思想课给语文教学造成重大损失,后来有了重大变化。时至今日,检查起来,这 种偏失仍然存在。有批

2、评认为语文教材“在具体选编上无不反映出以思想教育为中心的倾向”1,“在高一 第一学期的语文课本中,真正从语文的角度来编的篇目大约只占一半,其余一半大体上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 教育来考虑的,而且还是五、六十年代那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2。 毋庸置疑,要在语文课中突出思想教育是完全必要的,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课程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当今 世界各国都注重把道德价值观念结合进“课程设计”之中,关键是强调什么样的道德价值观念、哪些思想教育 内容。1980年有16个国家代表参加的道德教育会议上,“各国的道德教育计划所强调的道德价值观念可分为如 下几类: 1.社会价值标准:合作、正直、和蔼、孝敬长辈、社会正义、尊

3、重他人、公民精神、社会责任感、尊重人 类尊严、人权、劳动尊严等。 2.有关个人的价值标准:忠厚、诚实、守纪律、宽容、有条理、襟怀坦荡、上进心强。 3.有关国家和世界的标准:爱国主义、民族意识、和平的公民责任、国际理解、人类友爱、民族间相互依 存的意识等。 4.认识过程的价值标准: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辨别真伪、追求真理、慎于判断等。”3 当然,我们在讨论母语教学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教育内容时,不能离开本民族伦理道德传统。当今中国,弘 扬优良的传统道德(包括革命传统),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改善社会风气,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 稳定,形成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都具有重要意义,怎样认识这些优良传统呢

4、?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伦 理产生的优良传统主要有四点: 1.爱国主义理想; 2.人格价值观念; 3.人际和谐思想; 4.社会责任观念。” 他还说:“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陈腐传统主要有两点:一是等级意识,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不平等。 ”“二是儒家学说的迂阔倾向”即“割裂了道德理想与物质利益的关系。”他指出:“中国古代法家主张法 不阿贵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法定所谓法制是专制主义的法,维护君权,是不可取的。”4 我们是否 可以从上列论述比较一下小学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呢? 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思想教育方面的四点主要内容是: 1.使学生认识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民

5、勤劳智慧,语言文字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使学生了解革命领袖、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的杰出贡献,培养学 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3.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了解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 状况,懂得社会主义好,从而更加热爱社会主义。 4.使学生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艰苦朴 素、诚实勇敢、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等教育,陶治爱美的情趣。 稍作比较,就可以看出小语思想教育在“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继承无产阶级革命传统、认识社会主义 好、资本主义坏

6、”等方面给予了重视,而在“合作、宽容、人格价值、社会正义、国际理解、尊重人类尊严、 追求真理、辨别真伪、实事求是”等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态度、个性方面的要求显然不足,反映在教材上就必 然出现一些偏颇和缺失。 例如在人教社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十二两册中,写外国人民(主要是少年儿童)生活的课文共有 7篇。第十一册有3篇;月光曲写贝多芬为穷苦的盲姑娘弹琴;小音乐家杨科写8 岁的波兰小孩杨科热 爱音乐,动了地主仆人的一把小提琴被管家着人活活打死;卖火柴的小女孩写小姑娘冻死在大年夜里。第 十二册有4 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写衣着褴褛痛苦不堪的一群纤夫;穷人写穷渔夫帮助贫病交加的寡 妇;凡卡写9岁的童工

7、挨打骂,急切盼望脱离苦海,“要不就要死了”;高尔基的童年写阿辽沙在主人 家艰难地读书;小抄写员写穷人的孩子叙利奥熬夜悄悄地帮助父亲抄写签条,换钱补贴家庭生活,四个月 没睡过一次好觉,以致“疲劳到极点了”。 应该说这些文章大都不错,对培养儿童的同情心、正义感是有益的,奇怪的是所选文章为清一色的写外国 人受剥削受压迫的主题,大约是在贯彻大纲规定的“了解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状况” 的思想教育要求。 编者似乎仍然在向少年儿童展示:除了我们之外,“世界三分之二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一种 扭曲了时空关系的比较。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要我们放

8、眼看世 界,而不是自我封闭;是要增进理解合作,而不是盲目自大。了解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既是历史的也应是现实 的。在这一点上,教材选编者回避了当今世界的战争、压迫、剥削、专制、灾害给儿童造成的痛苦,回避了世 界各国之间的相依相存,未能客观地展示我们的进步和不足,“没有当今社会图表和种种矛盾冲突”。现在的 儿童少年在课外通过多少渠道该接受世界多少信息!时至今日,语文课企图这样去加强思想教育,必然苍白无 力。 现行语文教学大纲都确立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特征,然而,训练哪些内容?怎样训练?仍然存在严重问题。 当今语文教学界呼唤语文学科的人文复兴,主要是针对“工具性”训练中的弊端,同时也针对“突出思想性” 中

9、的僵化、教条、形式主义的作法。于漪老师在弘扬人文,改革弊端关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反思一文 中指出:近年来,语文教学中工具性的砝码越来越重,对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只是寻章摘句,用解剖刀肢解, 作为训练语文的例子。怎样弘扬人文呢?于漪老师认为:第一,既要注重语文形式,又要注重语文内容,重视 语文文化内涵的挖掘;第二,要看到使用语文工具的人,引导学生学语文做人,进行认知、情感、人格教育; 第三,赋予人文以时代精神;第四,开放语文教育空间。因此“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应该是语言工 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综合。”5 在弘扬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倡导中,还有论述者为纠正语文训练技术化倾向,提倡语文教学要重意会、重

10、感 觉、重自悟,倡导“天人合一”,反对“主客二分”。但是,我们还不能因此认为加上“人文性”就解决了语 文学科性质目标问题。因为“人文性”仍然不是明确的合适界定。人文性指什么?是人文学科的特性吗?那么 其他人文学科同样具有。如果是指突出人文精神,那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人文精神 是相对于科学精神的,现代人文精神和现代科学精神的统一是每门学科都应追求的目标。在语文学科里只讲人 文精神(尤其是只强调意会、自悟等)又容易导致模糊笼统和神秘莫测,也难以提高教学效率。中学语文界这 一争论仍很激烈。在小学语文界这类讨论不多,研究者主要批评小学语文工具性训练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 背基础知

11、识,忽视综合运用能力。天津师范大学田本娜教授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字词句的讲读多于篇章讲读,字 词的练习多于段篇的练习,理解性练习多于运用性积累性练习,“有的练习实际上是在做文字游戏”。“目前 语文教学过于支离破碎,太机械,往往一个无关紧要的词不厌其烦地分析其深刻含义,而且必须与教学参考 书的解释一字不差,僵化了学生的思想,造成了过重的负担。尤其是学语文需要一定的灵气,需要心领神会 。哲学家熊十力曾说过:人的思维和智慧有两种,一种叫量智,这是科学;另一种叫性智,是指文学 艺术的修养。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就缺少这种性智的训练。”6 这实际上提出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 和审美教育问题。 对语文工具性训练目标

12、的贯彻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如对很好掌握的汉字硬要作艰难的字形、笔顺分析,对极平常极好理解的词要求 作出解释,对含义十分明白的语句还要求说出这句话的意思。例如六年制十册大理石街一课,课后一练习 : 1.在初步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着重理解带点的词语,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1)在昏暗的光线中,时时迸出金色的火花,飞溅着碎石, 弥漫着呛人的石粉气味。年老的工匠,年轻 的学徒,就在这样的小房子里长年累月地劳动着。 (2)大理石并不是生来就那么美丽,要经过人的选择和琢磨。 有经验的人看了开采出来的石块,就清楚 它内在的含蕴,懂得它的价值,知道它可以做成一件什么器具。” 怎样才叫正确体会

13、了句子意思?有的要发挥,有的只要换几个词,真是不好说清楚。但考试时一定要有标 准答案,“标准”的答案是教学参考书上的如下解释: “在昏暗的光线中长年累月地劳动着。这段话是讲工匠劳动的艰苦。第一句讲劳动条件很差,可 以从光线昏暗,碎石飞溅,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石粉气味看出来。第二句讲要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长期工作。 大理石并不是生来就那么美丽的做成一件什么器具。这段话主要讲经过人的加工,大理石的美才 能显现出来。第一句强调人的劳动对于显示大理石的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句讲有经验的工匠善于发现 大理石的美。美是人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这句话是对人的劳动的赞美。是说人通过劳动,创造出许许多 多美好的事

14、物。” 小学生做这类练习,往往要背熟对应课文句子的这些似概括、似解释、似阐述、似发挥,甚至就是在重新 说一次更别扭的语句。 二是体系化倾向严重和体系不科学。如试图编出一套序列分明的教学目标,从坐标的横轴上列出语文知识 内容,纵轴上列出语文能力的训练项目,每课书确定工具性训练的目标以循序渐进,“思维训练”也力求有序 ,一些很不周延的理论体系苦了小学老师,更害苦了学生。在教学中,往重点训练项目序列硬套的程序指令确 实容易扼杀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创造、顿悟和审美情趣。语文训练应有一个基本体系,但它应是最基本的, 是浅显明白的,是师生都好把握的。而且不能要求把一切训练都往体系上硬套。 在此,有必要提提

15、语文教学的审美性问题。学校中的美育主要是通过文学艺术和借助大自然、现实生活的 美进行的。语文学科在美育中有独特的作用,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其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悦性培养学生对美的感 受、理解和追求。汉文字特有的审美价值更使汉字书写具有鲜明的审美特性。重视语文学习的审美性对培养健 全人格、高尚情操、丰富感情具有重要意义。重视审美特性,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作为义务教育内容的小学语文首先是把握好基本工具性特征,而且应以相对成熟的理论作指导确定其最基 本的内容,让教师、学生都好掌握。要以儿童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教学,要重视儿童的生活经验,并力求在活动 中让他们主动阅读,主动写作,在这些活动中渗透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 二、教育目标的新三级层次与课程目标的三种取向 课程是使受教育者实现教育目标要求的主要手段和中介。关于教育目标的讨论至今仍然活跃。近年来有关 素质教育的讨论,也是对教育目标的再认识,更具体地说是关于教育目标重心放在何处的大讨论。因为素质教 育并未提出更多新的目标内容,只是更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主动活泼发展,强调在 未来社会里劳动者必须具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