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836552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公路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公路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公路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公路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路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路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目前,国内已建、在建高速公路中最常采用的是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面层通常分为上、中、下三层,对路面结构而言,由于各层所处位置不同,在路面结构中发挥不同的功能。下面层处于沥青混凝土层最下层,与半刚性基层粘结,主要起着传递荷载和过渡层的作用川。一条质量可靠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公路,除了要有好的基层、好的原材料、严格的施工工艺外,下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也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某高速公路设计为双向六车道,面层设计为上中下三层,上面层为4 cm厚的AC-16C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为5 cm厚的AC-20C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为7 cm厚的AC-25C型沥青混凝

2、土。本文重点介绍下面层的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1 材料选择1.1 沥青沥青型号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施工季节等因素选择,该工程采用的是 AH-90,技术指标:针人度(2590)为 83,软化点为46, 60动力粘度为 155,10延度为45, 15延度 100,蜡含量 (蒸馏法)为1.9,均符合技术要求2)。1.2 集料1. 2.1 粗集料粗集料为玄武岩破碎的碎石,其粒径1号集料为19.0-26. 5 mm, 2号集料为 9.5-19. 0 mm, 3号集料为4.75-9.50 mm, 4号集料为0-4. 75 mm。部分检测结果见表1,符合规范要求。1.2.2 细集料细集料采用0-4. 7

3、5 mm天然砂,检验结果表观相对密度为2.644,毛体积相对密度为2.572,含泥量为2.8%,细度模数 (Mx)为2.57,均符合规范要求。1.3填料填料采用由石灰岩磨细而得到的矿粉,要求表观密度不小于2.50酬c3 cm,含水量不大于1%,粒度范围0. 6 mm含量为100%, 0. 15 mm含量为90%-100%, 0. 075 mm含量为75% -100%,外观无结团、无结块,亲水系数1,塑性指数4。经检验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2 设计过程目标配合比设计主要确定各矿料的组成比例、目标级配和最佳油石比,并进行相关试验,指导生产配合比的设计3102.1 矿料筛分及配合比设计设计思路:混合

4、料级配必须符合 AC-25C型规范要求;考虑到高速公路的特点和要求,合成级配曲线偏向级配曲线下限。现场取样,对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进行筛析试验,借助计算机得出符合级配要求范围的各组成材料用量比例。结果见图1。2.2 确定最佳油石比(1)按照设计确定的矿料配合比,采用油石比P,(%)3.3、3.6、3.9、4.2、4.5制作5组马歇尔试件,每组 4块。通过马歇尔试验,测定试件的密度、稳定度、流值,用真空法测定最大理论相对密度,计算试件的空隙率、沥青饱和度和矿料间隙率。然后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综合考虑地区的气候条件,对马歇尔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以沥青用量为横坐标,以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稳定度、饱和度

5、、空隙率、流值为纵坐标,绘制沥青用量与各项指标的关系曲线图,见图2。(2)根据稳定度、毛体积相对密度、空隙率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初始值1 (OAC1):从图中取相应于稳定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a1、相应于毛体积密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a2、相应于规定空隙率范围的中值的沥青用量a3,求三者的平均值作为最佳沥青用量的初始值OAC1。即OAC1=(a1+ a2+ a3 ) /3=3.83%(3)由各项指标与油石比的关系图可得符合各指标要求的油石比范围,其中值为3.82 %,此即OCA2。OAC1与OCA2的平均值为3.825%,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和该高速公路的交通特性,最终确定油石比为4.0%。3 设计检验3.

6、1 水稳性检验按油石比为4.0%制作试件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测定 48 h稳定度,并计算得出残留稳定度为78.4%,大于规范要求值75%。3.2 车辙能力校核对油石比为4.0%的混合料试件进行渗水试验结果渗水系数为81 ml/min,满足车辙试验渗水系数不大于120 ml/min的条件。车辙试验的温度为60试验轮压为0. 7 MPa,试验条件为不浸水,测得动稳定度为4 520次/mm,满足动稳定度大于3 500次/mm的要求。4 结语(1)从试验结果可见采用油石比为4.0%时耐久性较佳,各项试验指标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因此,目标配合比采用油石比为4.0%的沥青用量是合理、可行的。(2)工程实践表明,优良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不仅依赖于严格的原材料 (集料、沥青和矿粉等质量控制,还与良好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息息相关。为此,在目标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应做到因地、因材制宜,根据项目的原材料、气候及交通量等条件具体设计,不能盲目套用规范,否则可能对路面的使用性能、材料用量及工程造价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