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一单元备课6.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835064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一单元备课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语文一单元备课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语文一单元备课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一单元备课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一单元备课6.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目标教学备课授课时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总第 课时教学内容火烧云第 1课时课型新授媒体投影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句,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彩。2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3对火烧云形成整体感知,初步得到美的体验。4细读第1自然段,对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有所感知。重点1抓住文眼,初步理解火烧云的总体特点,对本文所描绘的情景有大致印象。难点城市的学生对于火烧云感受可能不深,使得理解文本存在一定困难。模式合作探究教师活动时控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引导谈话,激发学习欲望。1出示火烧云的图片或投影:在早晨或傍晚,我们经常会看到天空中出现这样一些美丽的云霞,谁能描绘一下它们的模

2、样?2检查预习情况:这些云霞叫什么?它们是怎么产生的?(板书课题)3激发阅读欲望:自然界里这奇丽的景象,引起了无数的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我们来看看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是什么样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布置学生初读课文,给出相关问题:(1)火烧云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这特点的?(2)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都有些什么特点?(3)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1观看图片,发挥想象,描述云霞的模样。2介绍火烧云的成因等相关知识。3兴致勃勃地进入本课的学习。1自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思考相关问题。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并了解火烧云,此时以图片激发学生的谈话欲望,同时让

3、其对火烧云形成直观感受,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本课的学习。教师在初读阶段布置给学生的问题是一种引导,是学习目标,教师活动时控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过程2提问:通过读课文,你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感想?3安排学生再读课文,指导其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将课文分成三部分。三、找出文眼,探讨火烧云的特点。 1启发思考:人们为什么要将这种美丽的云霞称为“火烧云”?文中有一句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请大家把它找出来。2组织学生就这句话展开讨论:(1)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火烧云的什么特点?(2)“烧”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四、指导学习第1段。1。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

4、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2汇报学习成果。3读课文,划出好词佳句,反复朗读,并尝试给课文分段。1默读课文,找语句,全班交流,明确:天空中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想象大火蔓延时的状态,了解此处的“烧”除了表现颜色外,还说明了火烧云有蔓延速度快、面积大的特点。1集中精神,配合教师朗读。使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不至于盲目,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引导学生找出文眼,对火烧云的特点形成总体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活动时控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过程2组织学生讨论: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黑母鸡为什么会变成紫

5、檀色?3引导解决:文中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要去写霞光下的人和动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简要介绍“排比”(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让学生找出该段的排比句,感受其作用。5鼓励谈话: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从哪些话可以看出来?2观察书中火烧云的图片以理解文中描写的颜色变化,体会到作者的观察是很细致的,并非凭空想象。3按照读读、想想、议议的顺序解决问题。明确:作者写霞光下人和动物颜色的变化为火烧云的出场作了铺垫,有着先声夺人的效果。4找出排比句并加以朗读,比较体会。明确:排比句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5由人物神态、语言等感受人物心情。问题的提出能激发学生探知欲,再通过读、思、议的环节,学生对文本的印象会更深刻。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作业生字熟读课文课后随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