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锐意进取推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实现新发展.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82863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夯实基础锐意进取推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实现新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夯实基础锐意进取推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实现新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夯实基础锐意进取推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实现新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夯实基础锐意进取推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实现新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夯实基础锐意进取推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实现新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夯实基础锐意进取推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实现新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夯实基础锐意进取推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实现新发展.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夯实基础锐意进取推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实现新发展周长奎同志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2010年12月5日)我代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向大会作报告。一、近年来的总体工作回顾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共青团组织的大力推动下,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蓬勃发展。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和青年中心工作,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当代青年特点,坚持着眼发展、着力建设,不断加强项目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机制建设,大力开展扶贫开发、助老扶幼、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

2、救灾、海外服务等领域的志愿服务工作,开创了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新局面,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扎实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共青团中央联合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服务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每年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招募一定数量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基层从事为期1-3年的志愿服务工作。自2003年启动以来,西部计划高扬理想主义旗帜,探索了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的新途径,唱响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

3、立业的时代强音。8年来,在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全国项目和地方项目共吸引了全国1000多所高校50多万高校毕业生报名,实际选派人数达到10万余人。8000余名志愿者通过西部计划扎根基层长期服务,仅新疆一地就有1678名服务期满志愿者自愿留疆工作,占来疆志愿者总数的48.1%。西部计划涌现出了莫锋、黄贵军、孙丽倩、郭碧玉等一大批扎根西部基层的优秀典型。在服务领域方面,西部计划已相继开展支教、支医、支农、扶贫、灾后重建、新疆双语教学等10多个专项行动,为促进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缓解基层人才短缺等搭建了平台。自2009年西部计划实施基层青年工作专项行动以来,共派遣4068名志愿者到中西部2

4、100多个县从事共青团工作,为各级团组织履行根本职责、促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增添了新的力量,为中西部地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志愿者工作开展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扶贫接力计划自1996年实施以来,累计选派了19766名志愿者到中西部19个省(区、市)的237个贫困县开展为期半年至2年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推广等志愿服务工作。研究生支教团连续开展12年来,从近百所重点高校累计选派5000余名志愿者在中西部地区96个贫困县开展支教工作。2.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启动实施2010年5月,团中央启动实施“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作为共青团履行基本职能、体现社会责任、促进社

5、会和谐的重要工作内容,组织青年志愿者在全国城乡广泛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助等内容的志愿服务,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切实有效帮助。行动启动实施半年来,全团以组织化动员为重点,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和各级联动机制,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工作模式,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整体工作开局良好,项目影响力初步显现。截至目前,这项工作已在2500多个县(市、区)开展,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与2万所农民工子女较集中的学校结对,结对农民工子女超过320万人。团中央通过举办项目推介会、“集善嘉年华”慈善晚宴等活动,筹集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3.奥运、世博、亚运等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不断创新近年来,广

6、大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国庆60周年庆典等一系列大型活动。特别是2008年以来,以“鸟巢一代”、“海宝一代”为代表的青年志愿者以辛勤周到的工作、细致入微的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向世界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时代风尚和精神风貌。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开启了中国志愿者事业的新时代,成功探索了中国志愿者服务“有特色、高水平”大型国际赛会的实践模式。奥运志愿者规模达170万人,分别由10万余名赛会志愿者、40万名城市志愿者、100万名社会志愿者和20万啦啦队志愿者构成。上海世博会成功探索了服务超长周期、超大人群的大型活动志愿者工作模式。200余万志愿者经受住了184天、730

7、0多万客流的考验,为世博会筑起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广州亚运会更加注重对59万志愿者责任意识和岗位技能的培育,精心凝练以“志愿彩、志愿礼、志愿歌”为标识的时尚、艺术元素,表现出志愿文化与城市文化融为一体的特有景致。在这些志愿者中,青年成为主体性的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团中央协调主办地以外的省市级团组织按照“省、校、馆”对接原则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的赛会服务。4.抗击汶川地震等抢险救灾志愿服务有效开展在汶川、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雨雪冰冻灾害及西南旱情面前,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有效动员和引导广大青年志愿者迅速投身到抢险

8、救灾的任务当中。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团紧急动员,全力以赴,共募集捐款11.2亿元,筹集物资价值约5.5亿元,动员组织491.4万名志愿者在全国各地参与各种形式的抗震救灾服务工作;组织派遣了4286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到地震灾区开展为期1-3年的灾后重建志愿服务,协助当地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参与灾后重建工作;2010年,5900名志愿者深入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3000多名志愿者参加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救援工作。共青团组织的青年志愿者在参与应急救援工作中,带动形成了各类社会团体志愿者、民间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抢险救灾的良好局面。团中央也探索建立了属地团组织负责、全团参与支持、团

9、中央统筹协调的抢险救灾志愿行动工作机制,并将该机制推广应用至大型赛会等志愿服务工作中。5.海外志愿服务领域和影响逐步扩大2002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正式启动。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商务部的支持下,协调有关省(市)、高校团委承办援外青年志愿者项目。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19个国家派遣476名援外青年志愿者,在教育教学、农工科技、社会发展、国际救援等多个领域开展为期1年的志愿服务,圆满完成了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确定的3年内向非洲派遣300名青年志愿者的重大政治任务。同时,志愿服务国际交流活动不断加强。海外志愿者工作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对外友好事业的重要组

10、成部分,促进了受援国发展,增进了中外友好,树立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6.青年志愿者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各级青年志愿者专门工作机构及志愿者协会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协会人员组成和工作机制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全国已初步构成了由35个省级志愿者协会、90%以上地(市、州、盟)协会、80%以上的县(区、市)协会、近2000所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组成的全国性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实施网络。各级志愿者协会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加强与青年自组织的协作关系,充分吸收、整合包括青年志愿者在内的更大的志愿服务群体和各种社会资源。北京、广东、贵州建立了以共青团为主导的志愿者联合会、志愿服务基金会,上海、浙江等地

11、志愿者协会也积极探索社会化建设,加强协作配合,并通过发展社区合作伙伴、法人志愿者等方式,不断整合各类青年自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努力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社会化发展。各级志愿者组织注重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志愿者培训工作,提高志愿者责任意识和岗位技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各级共青团组织经过规范注册的志愿者超过3124万名,全国初步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具有一定岗位技能的青年志愿者队伍。7.青年志愿者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各级共青团、青年志愿者组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团中央修订颁布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联合教育部、财政部、人

12、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管理办法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各级项目办和服务单位职责,各地志愿者组织也结合工作实际,纷纷出台各种规章管理制度。志愿者激励表彰活动的规范性和权威性不断加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组织奖、项目奖评选表彰活动,成为“全国清理办”正式批准保留的全国性志愿服务评选表彰活动。志愿服务立法工作进程不断加快。广东等17个省(区、市)和成都等12个城市相继颁布实施了志愿服务地方性法规,其中青年志愿服务条例9件,为志愿服务全国立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团中央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全国立法进程,多次向全国人大、政协提交立法提案,配合全国人大内司委、国务院法制办深入开展志愿

13、服务立法调研、志愿服务全国性法律法规研究论证和立法实践研讨等工作。8.志愿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理念。综合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兴网络媒介,深入挖掘优秀典型,精心培育志愿服务文化,推出了徐本禹、冯艾、熊宁、丛飞、赵晓婷等一大批优秀志愿者典型,产生了燃情岁月西部志愿者日记、志愿者等一批优秀志愿者主题书籍和影像作品。通过开展“奉献者风采优秀志愿者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唱响了青年志愿者的时代强音,将志愿服务精神和理念渗透到全社会,进一步营造了尊重志愿服务、支持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各位代表,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共青团在近20年的

14、奋斗历程中创造出的宝贵工作品牌和重要事业,是共青团在特定历史发展时期作出的重要社会贡献。回顾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围绕党政中心,紧扣社会需要,把青年志愿者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和推进;必须坚持紧紧把握青年的内心需求,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有效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必须坚持持之以恒、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完善和创新志愿服务的体制机制,以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必须坚持把弘扬志愿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理念贯穿于志愿服务的全过程。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取得瞩目成就,是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

15、步建立后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自主意识高涨和热情参与的必然趋势;是共青团组织和社会各界不懈追求和努力奋斗的必然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向大力支持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各级党政领导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青年志愿者工作付出辛勤努力的各级共青团、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同志们和广大青年志愿者致以诚挚的敬意!二、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中国的志愿服务事业已经成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

16、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今后五年,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和青年中心工作,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加强品牌和自身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基础,锐意进取,推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实现新发展。(一)着力推进关爱农民工子女、西部计划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不断提升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品牌影响力品牌建设是提升新时期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影响力的关键所在。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综合考虑党政关切、社会关注、青年易参与、具有普遍性和工作基础等综合因素,将在若干重要领域继续巩固发展已有品牌,不断开创新品牌,着力构建主题突出、层级清晰、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青年志愿者工作品牌框架。在全国层面重点实施关爱农民工子女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