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确认制度方法及其程序样本.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817850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方法及其程序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方法及其程序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方法及其程序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方法及其程序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方法及其程序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方法及其程序样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患者身份确认制度方法及其程序样本.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就诊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病人在院期间应被正确识别身份, 包括门、 急诊病人和住院病人。1、 住院病人均应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2、 腕带佩戴规范 目的: ( 1) 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 如加床、 转床、 外出检查等) ; ( 2) 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 随时提醒, 方便核对; ( 3) 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 ( 4) 医生查房时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 读取病人信息。危重病人以及过敏性体质病人必须佩带腕带, 作为病人识别标志。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有损坏, 及时更新, 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按

2、操作规范给病人佩带腕带, 垫1-2指按紧搭扣, 松紧适宜, 防止扭曲、 勒伤。病人出院时去除腕带( 在医院死亡病人需经家属确认尸体后才去除) 执行各项治疗、 护理操作时均需核对腕带。附: 国际病人安全目标管理规程( 一) 目的保证医院相关运作流程和政策符合国际病安全目标的要求, 经过有效的监控措施, 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得到执行, 以确保病人安全, 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 标准1、 正确识别病人: 要使用至少两套病人识别码( 1) 当给病人用药、 输血或输血制品、 抽血标本或采集其它临床检验标本、 给病人进行其它任何治疗或操作时, 至少要有两套病人识别码。( 2) 住院病人使用住院号(

3、性别或年龄) 和病人姓名作为病人的识别码, 在病人入院时记录在腕带上; 急诊抢救室的病人使用病人的姓名( 对于身份不明的昏迷病人, 由接诊的医护人员临时命名) 和门诊号作为病人的标识码, 在病人进行抢救室时记录在手腕带上; 门诊病人使用病人姓名、 就诊卡号作为病人的识别码, 出生日期、 住址、 电话号码能够作为病人识别的补充信息, 当使用识别码有困难时可选择这些补充信息, 询问病人后再与这些信息进行核对。在核对病人的识别码时, 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让病人回答, 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信息进行核对。( 3) 放射科、 检验科等辅助科室允许使用流水号或住院号、 姓名等其它符合要求的号码

4、作为病人标本的识别码, 但科内必须统一, 并在科室管理规程中书面写明政策。( 4) 在病人的、 药袋和标本的标签上要写明进行病人的识别码, 以便与病人进行核对( 5) 在给病人治疗、 用药、 输液、 输血、 抽血或留取其它标本时要对病人的识别码进行核对。( 6) 病人的床号和房间号不能作为病人的识别码使用。2、 有效改进相互沟通( 1) 在工作只能需执行口头医嘱或电话医嘱、 接到各类的紧急口头报告时, 必须有一个口头确认过程, 护士或接听报告的人首先要把别人告诉你的信息写下来, 要有书面记录, 然后大声复述一遍口头医嘱的全部内容、 各类检查紧急的口头报告内容, 对方确认无误。( 2) 医院允许

5、在病人抢救、 中深度镇静治疗、 手术时使用口头医嘱。在紧急情况下, 在医师不能立即到达又需要立即处理时能够使用电话医嘱, 其它情况不准口头医嘱或电话医嘱。原则上尽量减少使用电话医嘱, 患者出现病情变化, 下级医生请示上级医生后, 上级医生在电话中下达的医嘱要由值班医生或管床医生下达书面医嘱后护士才能执行, 而且要在病程记录中记录相关内容。( 3) 口头或电话医嘱下达后, 护士即要立即书面记录( 可记录在口头医嘱单或其它记录纸上) , 并根据书面记录内容大声复述给下达医嘱的医生后, 听到复述医嘱后, 医生要明确示意, 经确认无误后护士执行。在特别紧急且人手紧张的情况下, 护士记录口头医嘱会影响到

6、病人抢救时, 可先按要求在保证正确用药的前提下执行口头医嘱, 事后立即补记医嘱内容。口头或电话医嘱要在病人抢救完成后六小时内在电脑系统内补录, 并打印签字。( 4) 所有急诊检验结果、 危及到病人安全的异常检查、 检验结果( 简称危急值) 需要及时通知临床医护人员。检验科和其它辅助检查科室要建立检查危急值报告标准, 标准中要包括检验、 检查危急值得项目名称、 临界值、 报告流程和报告责任人。并以书面的形式确认, 同时要对全科人员、 新入职员工进行培训。检验危急值得报告能够经过LIS系统自动控制, 并提醒检验师。所有急诊检查项目的结果和/危急值结果的书面报告要在审核后立即发送, 并电话通知临床科

7、室, 以便医师及时得到相关报告。( 5) 临床科室工作人员, 包括医师和护士在接听到急诊检查结果、 危急值结果报告后, 要有书面记录, 并将记录的内容大声复述一遍给报告人听, 要得到对方的确认。记录的内容包括病人姓名、 住院号、 检查项目名称、 检查结果、 接听电话时间、 报告给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的时间等。各科要有记录本登记, 以便职能部门检查。( 6) 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接到检查项目高危报告后, 要及时对病人进行评估和处理, 必要时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请示报告, 并在病程记录中记载。( 7) 在急诊病人入院前与接收科室进行电话沟通时, 需将收治病人的姓名、 性别、 年龄、 初步诊断、 生命体征

8、、 基本病情、 病人可能需要的特殊医疗设备( 氧气、 心电监护、 呼吸机能) 以及病区问的其它相关信息等告知病区, 病区接电话人员要有书面记录并大声复述给打电话的人员, 要得到对方的确认, 同时医护应相互告知。其它情况下进行的电话沟通要按医疗工作电话沟通记录管理规程进行记录。3、 减少病人跌倒风险( 1) 建立可靠和有效的评估工具来测定和确定病人跌倒的危险因素, 对高危病人进行跌倒风险评估。( 2) 门、 急诊病人对病人进行跌倒风险的评估和记录, 如有跌倒风险要进行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 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 住院病人每位住院病人的初次护理评估中必须包括对病人跌倒的风险评估( 新生儿除

9、外) 。跌倒风险评估内容包括病人的年龄、 意识状况、 走动能力、 自我照顾程度、 跌倒病史、 药物使用情况、 环境设施情况等引起跌倒的风险因素, 并对病人及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宣教, 且要有记录。所有跌倒高危病人均须进行动态评估, 病人出现下列情况需随时评估: 转入病人、 病情变化( 如手术后, 意识、 活动、 自我照顾能力等改变) 、 使用镇静/止痛/安眠/利尿/降血压/、 调血糖等药物时、 跌倒后、 分值发生变化时、 更换陪人或家属时; 同时对病人家属进行预防跌倒教育, 并有书面记录。对于跌倒风险的病人要在床头挂标识医院牌, 并根据医院的相关指引制定切实的预防病人跌倒的计划, 而且这些计划要得

10、到执行。病人跌倒发生后护士要对病人是否受伤、 受伤的程度进行评估, 如有受伤立即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对病人的伤情进行进一步评估, 并进行相应处理。同时要对病人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和采取预防再次跌倒的计划, 同时要按流程和要求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跌倒发生的时间、 地点、 伤害程度、 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 事件处理经过及具体建议总务、 基建后勤要确定哪些环境因素和设备因素是引起病人跌倒的高危因素, 定时巡查评估, 同时要培训和教育医务人员, 特别是病区护士发现病人跌倒的高危环境和设备因素存在时, 及时通知后勤进行处理。护理部、 医务科每月对导致病人跌倒的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改进意见, 并报院安全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相关部门执行。科主任和护士长要对员工, 包括新入职的员工进行预防跌倒的培训, 医护人员对病人及家属进行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护理部、 医教科等职能部门联合制定预防病人跌倒的指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