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散文教学的新认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817292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散文教学的新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对散文教学的新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散文教学的新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散文教学的新认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散文教学的新认识每天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教室,站在三尺讲台上,演绎着自己和学生的情感,诠释教科书里的情感,谱写教学生涯无数个日日夜夜春秋寒暑酸甜苦辣,是我最为幸福的事。而对于散文的热爱让我打开了语文教学的突破口,用自己真实的情感,珍贵的灵感,参透散文教学中的奥秘,这其中一定离不开精读文本,用心感悟,让学生抓住令人感动的瞬间,换位体验走进作者,和学生共同进行一次愉快的心灵之旅。但由于我刚踏入教学行业不久,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缺失。因为,教学不是光靠热爱、有热情就行的。通过这次学习,不仅增加了我对散文的热爱,也让我对散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近年来 随着散文的大流行,许多贴近生活,歌颂人间大爱的

2、作品的大量涌现,散文作品已悄然出现在中考试卷中,并有增多之势。我认为散文教学应该放在阅读、感悟、品味上。阅读、感悟是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必备素质。指导学生阅读感悟,能让学生把握文章的脉搏,领会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情感。散文教学如此,所有的文章教学也这样。近年对鉴赏能力的考查,意味着对学生的阅读要求越来越高。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7-9年级的阅读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品味散文,要真切地领会作者所创设的

3、情景。体会作者所创设的情景,能领悟到作者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进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品味散文,要领会散文独特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在的韵味。品味散文,还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深入理解,反复揣摩,才能对散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如何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呢?一是教学散文,首先要动情。著名诗人郭小川说过:“诗歌的生命,就在于饱和浓烈的生活激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诗”。其实散文又何尝不是饱和浓烈生活激情的文体,没有感情,作者笔下的山川风雨,花鸟草虫,绝不会如此跳跃着作者的审美和对人生、对自然的感悟。所以古人早就从写和读两个角度明确地提出过“缀文者情动而辞收,观

4、文者披文以入情”。从教学角度来说,要想使学生“披文以入情”,教师首先得动情。老师动了情,读起课文来才能声情并茂,“如出我口”,讲起课文来才能“如出我心”,才能把无声的文字,讲得声色俱佳,生动地再现作品形象,打动学生的感情。朱自清的春字里行间流溢着作者对春天,对自然,对生活的强烈而细腻的感情。教读这篇课文,就要从“情”字入手,教师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饱含感情的赏析,就能把学生带入那一幅幅优美的春光秀丽图中。二是教学散文,要借助多媒体。多媒体中的景象画面、音乐等创设的形象、生动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耳听目视,口诵心动,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参与意识

5、。如在教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时,课文中“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能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全文的精彩片断,是理解全文的关键。倘若用多媒体放出池塘中荷花迎风摇曳的景象,学生的注意力会马上集中起来了。再及时启发“看到这幅美景,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一石击起千层浪。很容易出现同学们踊跃发言的可喜局面,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荷花的情态,抒发内心的感受。此时,如再配上相应的乐曲,师生一起吟诵这段课文,让学生凭借音乐去感知图画的形象,继而理解教材语言的形象。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会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氛围中,感受到荷花色彩的淡雅,体会到它静态的庄重、动态的轻柔,进而赞赏

6、荷花所蕴含着的高洁气质。三是教学散文,要注重朗读手段的运用。俗话说:“书读百篇,其义自现”。散文所蕴涵的优美意境和作者的独特感悟,常常是难以解说的,特别是对初中学生来说,即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讲析透彻了,由于中学生在阅历上比较浅,接受起来也会存在着某些障碍。所以,学习散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在吟诵的基础上心领神会,并融合自己的情感,细心品味,逐渐感悟既而产生受其熏陶的愉悦感受。散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要引导学生反复读。有的段落,教师可以通过引读创设情境,从而使学生悟情抒情,有的部分可由老师读上句,学生接下句,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气氛会随着情感逐步推向高潮。通过反复的朗读,

7、学生想象的翅膀就会张开,他们就会领悟到所谓“意象”,就是作者赋予情感色彩的事物,是情感物化的外现,“景象”构成的一种环境氛围。无需老师做多么深刻全面的讲解,学生意会了这种知识,形成印象后,在朗读中就会形成一幅优美完整的画面,获得美的教益,情的感染。另外,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散文,均出自大家之手,是运用语言的精品,这些精品各自呈现着语言的美,如简练美、含蓄美、形象美、音乐美、整齐美、错落美、和谐美、风格美等等。这些语言的美,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领悟到,最好的途径便是让学生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品味语言的美。朗读,首先要求学生朗读清朗,吐字清晰,发音正确;其次要求朗读自然流畅;最后要求做到感情深浅适度。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在朗读的速度、读音和语调上对学生进行一些技巧性的指导。四是在散文教学中,搞好师生互动。要使作者、教师、学生三者的情感沟通起来,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讲课时,教师要用感情叩动学生的心弦,渗透到学生的心田,达到“披文入情”的效果。总之,教学散文这一文体,应该结合散文的特点,加强对学生情的熏陶,美的感染,以达到提高素质教育之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