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811325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 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 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 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 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 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

2、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 可见愁思的深重。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 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 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 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 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 壮志难酬的苦痛。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 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更形象、生动的作

3、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 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 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 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染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哀愁。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 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

4、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蟾宫曲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 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 感情。“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乌江亭 )使用 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9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 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 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 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 气概。作者

5、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 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 扬州慢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 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10点化:点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 的一种创作方法。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 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点化了范仲淹的苏 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江山 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一句点化了苏东坡

6、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 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诗句的意境。11双关: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 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 风趣。如韦庄的忆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 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中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 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 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12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

7、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 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 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 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二)表达方式 古诗词中主要的表达方式有四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设题较 多的是其中的抒情和描写。1抒情手法:这是古诗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分直接抒情和间 接抒情两种。(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 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

8、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的 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2)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感情。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 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 情,别具韵致。寓情于景。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写的自然景物

9、或生活场景中,借 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 式。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托物言志。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 的感悟。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 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如虞世南的蝉:“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 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 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 度自信。(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 关,

10、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 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一一哀景、乐景、愁景? 一般 情况下,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 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2描写方式(1) 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有者为实,无者为 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 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 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

11、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 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 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2) 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 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 “每着一字”,而使“境

12、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 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 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 然分开。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 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3) 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 象是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方式给 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从军行)。王诗第二句侧面描 写战况,一方面是写风势很大,卷

13、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写高度 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4) 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 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 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 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往能有指 出一点,隐托全面的效果。(5) 细节描写: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像叙事性作 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 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文学作品中 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

14、微而知著”的效果。(6) 白描工笔: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 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诗 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 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 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 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重彩浓墨的描绘。如崔道融溪居即事“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 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素淡的 水乡风景图,表达了作者

15、闲适恬淡的心情和乐观的生活情趣。(三)表现手法1渲染与烘托:诗歌中的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 描写,以突出形象。诗歌中的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 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 突出本意的目的。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2衬托与对比: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 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 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突 出主体。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 颜色”,以美衬美。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 主体。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 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其特 性更加鲜明。用对比的方法,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如梅尧臣陶尽门前土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3比兴: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 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 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