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的储量级别.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80978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产资源的储量级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矿产资源的储量级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矿产资源的储量级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矿产资源的储量级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矿产资源的储量级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矿产资源的储量级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产资源的储量级别.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矿产资源的储量级别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预测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4(333)资源量的精度为15-30,(334)资源量的精度仅为2-10。勘查阶段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勘探后才能获得采矿证,才能真正进入到可以采矿阶段。1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或)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未发现的矿产资源。2普查是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

2、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开展综合找矿。对区内地质、构造特征达到相应比例尺的查明程度;对矿体形态、矿石质量、矿石加工技术条件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做到大致查明、大致控制的程度;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断的。通过概略研究,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3详查是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采用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综合方法和手段开展勘查工作,进行比普查阶段更密的系统取样,基本查明矿床地质、构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体形态、矿石质量、矿石加工技术条件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做到基本查明、基本控制的程度,矿体的连续性是基本确定的。基本控制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特征,基本确定矿体的

3、连续性;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新类型矿石和难选矿石应作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在详查所获信息的基础上开展概略研究,作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必要时,圈出勘探范围,可供预可行性研究、矿山总体规划和作矿山项目建议书使用。4勘探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采用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加密各种取样工程,详细查明矿床地质、构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体形态、矿石质量、矿石加工技术条件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做到详细查明、详细控制的程度,矿体的连续性是细确定的。详细控制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特征,矿体的连续性是确定的;对矿石的加工选

4、冶技术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新类型矿石和难选矿石应作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必要时应进行半工业试验,在勘探所获信息的基础上开展概略研究,为可行性研究或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开发利用方案,且还有一个系数,334是远景储量,是推断出来的。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预测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4 (333)资源量的精度为15-30,(334)资源量的精度仅为2-10。我们国家储量分类有三个轴:第一位数字表示经济意义第二位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第三位数字表示地质可靠程度321表示内蕴经济的,预可行性研究,探明的储量。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

5、条件8.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8.1.1 地质可靠程度8.1.1.1 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在具有初步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8.1.1.2 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等,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8.1.1.3 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

6、确定,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8.1.1.4 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8.1.2 经济意义8.1.2.1 经济的: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估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也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8.1.2.2 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

7、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才可变成经济的。8.1.2.3 次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为经济的。8.1.2.4 内蕴经济的: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8.2 矿产资源储量类型(附录A)8.2.1 储量8.2.1.1 可采储量(111):是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

8、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估算的可采储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8.2.1.2 预可采储量(121):是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达到勘探阶段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时开采是经济的。估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

9、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8.2.1.3 预可采储量(122):是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连续性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可提供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也可利用同类型矿产的试验成果。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估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8.2.2 基础储量8.2.2.1 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是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111)。8.2.2.2 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

10、121b):是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预可采储量(121)。8.2.2.3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是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预可采储量(122)。8.2.2.4 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是指在达到勘探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圈定了矿床三维形态,肯定了矿体连续性,有相应的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的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当技术、经济等条件改善后才可变成经济的。估算的基础储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8.2.2.5 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是指在达到勘探阶段工作程

11、度要求的地段,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圈定了矿体三维形态,肯定了矿体连续性,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性能试验成果。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的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待将来技术经济条件改善后可变成经济的。估算的基础储量的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8.2.2.6 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是指在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的地段,基本上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基本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的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待将来技术经济条件改善后可变成经济的。估算的基础储量的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

12、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8.2.3 资源量 8.2.3.1 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的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必须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估算的资源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8.2.3.2 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与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分布特征相同,估算的资源量可信度高。但本类型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8.2.3.3 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详查阶段

13、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的当时,开采是不经济,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估算的资源量的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8.2.3.4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但未做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仅作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至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估算资源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8.2.3.5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详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可行性评价仅做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

14、至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估算的资源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8.2.3.6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只达到普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推断的,资源量只根据有限的数据估算的,其可信度低。可行性评价仅做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至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8.2.3.7 预测的资源量(334)?:依据区域地质研究成果、航空、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异常或极少量工程资料,确定具有矿化潜力的地区,并和已知矿床类比而估算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有无经济意义尚不确定。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A.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

15、类表经济意义 地质可靠程度 查明矿产资源 潜在矿产资源 探明的 控制的 推断的 预测的经济的 可采储量(111) 基础储量(111b) 预可采储量(121) 预可采储量(122) 基础储量(121b) 基础储量(122b) 边际经济的 基础储量(2M11) 基础储量(2M21) 基础储量(2M22) 次边际经济的 资源量(2S11) 资源量(2S21) 资源量(2S22) 内蕴经济的 资源量(331) 资源量(332) 资源量(333) 资源量(334)?注:表中所用编码(111334),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即1=经济的,即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即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即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