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心理上的强心剂.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806124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赞美心理上的强心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赞美心理上的强心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赞美心理上的强心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赞美心理上的强心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赞美心理上的强心剂.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赞美心理上的强心剂 赞美对人类心灵的重要性,好比植物依赖与阳光,没有它,就不能生长,就不能开花结果。当然,赞美也需要艺术,陶行知老师赞美学生的方法就值得我学习。一日,陶行知看见一名大个子男同学拿着一块砖头正要去砸另一名男同学的头,便走过去制止了,让他下课后到校长室去。下课后,当陶行知走进校长室时发现这个男同学已经到了,于是陶行知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块糖递给该男生,并且对他说:“你早就到了,这说明你很守时,这块糖是奖给你守时的。”说着他又掏出一块糖,“当我制止你的时候你主动地停了手,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接着掏出第三块糖,说:“据我调查,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了你班的女同学,这块糖是奖励你见义勇为的。

2、”此时,这位学生已热泪盈眶,对陶行知说:“陶校长,我打人也是不对的。”这时,只见陶行知掏出了第四块糖,“知道错了,说明你知错就改,现在我的糖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多么巧妙的处理方法,多么具有人文关怀的语言,一句句都说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在本学期中我也感受到这种赞美,体贴学生的重要性。 我们班有一位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批评他,他也无所谓。把他妈妈找来,家长也是无可奈何,真的让我感到很无奈,想放弃了。偶然的一次下课我去教室,看见他拿着黑板擦在认真地擦黑板,几位班干部倒是在一边聊天。我开始关注他的劳动情况,我发现,每次大扫除,他总是冲在第一个,找最脏的活干,倒垃圾啊,擦窗啊,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3、。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于是,在一次大扫除后,我开了一次班级小会。会上,我特别表扬了他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还号召几位班干部像他学习。他难为情地低下了头。会后,我找他谈了话,我问他为什么经常不做作业呢?他终于开口了,原来他以前是由爸爸辅导作业的,但是爸爸出国了,妈妈工作也很忙,所以作业也经常落下了。我和他说,你已经是小学生了,应该独立了,你劳动那么好,不需要老师,为什么做作业也要别人帮你呢?你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好吗?把不会的作业留下,等妈妈有空了再去问她,你是男子汉,要学会体贴妈妈,还有不懂就打电话问老师,老师随时欢迎你。他的学习成绩明显得到了提高,作业也不再是问题了。 通过这件事,使我深深地感到,接

4、受表扬,得到赞美决不仅仅是好学生的专利,对于更多的学生,老师的鼓励尤为重要。要善于从缺失处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使不同特点的学生喜欢你,进而愿意接受你的教导,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学生,你最好的礼物是给他多一些的期待,而不只是要求与责备。然而,学会期待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它不但要我们的心灵里多有一些爱,还要多有一些智慧。期待是一种特别的关注。被期待者会从对方的期待中看到自己得到了特别的关心与爱意,是不必与别人

5、分享的,他会全身心地感到愉悦、激动,充满了一种回报期待的欲望和勇气。最终这种欲望和勇气又将产生怎样的奇迹,期待者自己也难以预料。所谓教育,就是不断地关心学生的生活。我们面对的是学生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师生交往是时时刻刻的心灵接触。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关心与帮助。我们面对是个性鲜明,性格不同,心态各异的学生,多给学生一些建立自信心的机会。往往老师一句体谅的话能使学生情绪稳定下来,恢复信心,几句引导暗示的话能帮助学生冲出迷雾,走出误区。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当然,也并非要求我们违心的粉饰,美化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或视而不见,而是不要忘记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转化。最好的教育,是对学生尊重的教育,是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的教育,少责备和惩罚学生,尤其是那些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多给他们关心、鼓励和常识。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公开地予以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当一个人被认可、被信任、被尊重时,他的爱心、善心也会不断地被强化。他的自尊,也就会逐渐地提升,当一个具有了自尊、自信,这个人就会走向真、善、美的境界。“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想道理就在于此吧,注意学生的优点,放大它,激活他的自尊和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