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试考试试题-语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802882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池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试考试试题-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徽省池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试考试试题-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徽省池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试考试试题-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徽省池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试考试试题-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徽省池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试考试试题-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池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试考试试题-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池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试考试试题-语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池州市普通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语 文 试 题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座位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考场座位号、姓名及科目。2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无“网”不胜今天,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跨入网

2、络化社会,走向新的文明。在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将成为联结未来信息社会的纽带。各种网络将把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联为一体,形成“地球村落”,促进了人类的共同发展。全球将形成一种崭新的信息与通信网络系统,它能以更快的速度传送和处理数量日益增加的数据、信息和知识,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 网络影响极其巨大。网络化使远程观测、远程信息反馈、遥距控制、复杂市场的多方面跟踪检测成为可能,工业社会时代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将被设计研制、施工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并行工程”生产方式所取代,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生产出个性化的产品。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将大大改变。家庭将再次成为社会重要

3、的工作和生活单元,作为网络上的一个节点参与整个社会的运作。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同万里之外的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思想认识,交流经济信息,商讨学术见解;通过网络选购各种物品,接受优良教育;利用网络还可以欣赏到想要看的全世界的优秀文化艺术节目。 网络发展极其迅速。据了解,目前因特网,这个世界上影响最大、用户最多、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已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计算机网络连接。其他类型的局域网和广域网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世界各地诞生。可以预见,就像人类开掘运河、修筑铁路、公路、高速公路和发展航海、航空业一样,网络将进一步把地球变小,并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尽收网中。1从原文看,下列对“个性化的产品

4、”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具有个体特征的产品B反映人的智能的产品C富有特殊功能的产品D包含高新科技的产品2下列各项,对网络的巨大影响概括得最全面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并行工程”生产方式将取代工业社会时代的流水线生产方式。B数据、信息和知识通过网络系统将得到更快速度的传送和处理。C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将发生改变。D地球进一步变小,人类走向新的文明,得到共同发展。3下列根据原文已有信息所做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化使工业社会时代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可以生产出个性化产品。B在网络时代,人们所有的思想交流、经济交流、学术交流较以前便捷得多,也直接得多。C没

5、有网络我们就无法欣赏到想要看的全世界的优秀文化艺术节目。D科技革命将带来人类交流方式、发展方式、娱乐方式的变革。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著,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

6、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金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

7、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注释】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 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弃疾间与之游游:交往B说下之,使隶京说:通“悦”,高兴C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壮:以为壮D州罹兵烬,井邑凋残罹:遭受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8、是(3分)( )A怀英遇“坎”,因留事金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B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以其无礼于晋C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月出于东山之上D乃创奠枕楼,繁雄馆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辛弃疾与党怀英同学时曾经一起占卜仕途,党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于是南归大宋。B辛弃疾曾劝说义端投奔耿京,但义端却窃得耿京的大印逃跑了,耿京为此大怒并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请求耿京给自己三天期限去抓义端。C辛弃疾曾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当着众人将杀害耿京投降金的张安国捆绑起来带走。D乾道六年,孝宗召见

9、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趁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鹧鸪天宋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晞:晒干。此二句化用古乐诗薤露歌“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

10、样的情感?请结合下阕作简要分析。(4分)9这首词上阕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进行赏析。(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天姥连天向天横,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7)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8) ,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

11、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前方注曹文轩 (1)一辆破旧的汽车临时停在路旁,它不知来自何方?它积了一身厚厚的尘埃。一车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望着前方。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归家,说明他们在此之前,曾有离家之举。而远行,则是离家而去。 (2)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3)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祖先们是在几乎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今天,我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大迁徒的宏大场面:它们不停地奔跑着,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其间,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与追捕,或摔死于

12、山崖、淹死于激流。然而,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召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了漫长的光阴。 (4)后来,人类有了家。然而,先前的习性与欲望依然没有寂灭。人还得离家,甚至是远行。 (5)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6)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抑或是心和身一起受着家的压迫。他必须走

13、,远走高飞。因此,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 (7)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屑。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8)因此,这世界上就有了路。为了快速地走向前方和能走向更远的地方,就有了船,有了马车,有了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简陋的汽车。 (9)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当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流

14、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形而上一点说。因为,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四野茫茫,八面空空,眼前与心中,只剩下一条通往前方的路。 (10)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像: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也出现过这种拥挤的汽车。丰子恺先生有篇散文,也是专写这种老掉牙的汽车的。他的那辆汽车在荒郊野外的半路上抛锚了,并且总是不能修好。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一番苦旅。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11)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