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考文言文断句题答题技巧.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802548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中考文言文断句题答题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完整word版)中考文言文断句题答题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完整word版)中考文言文断句题答题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完整word版)中考文言文断句题答题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中考文言文断句题答题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中考文言文断句题答题技巧.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整word版)中考文言文断句题答题技巧中考文言文断句题答题技巧 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接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所以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通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u).给古文断句又叫“断句读”.给文言文断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的一种题型。真题解析1. (2008年广东省课改卷)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邱,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邱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

2、,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解析】此题可根据修辞知识和古汉语语法知识来断句.“强者绥之以德”和“弱者抚之以仁是对偶句,应分别在“强者和“弱者前断开,在“仁”字后断开。“恣”是一个动词,作谓语,“所安”作“恣”的宾语,应在“安”字后边断开。所以该题的断句为:老父在太邱/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2. (2008年大连市课改卷)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

3、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释:孝公:秦孝公.卫鞅:人名,即商鞅。虔;人名.黥:古代的一种肉刑.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断句。【解析】“也”是句末语气词,其后可断开。“刑”和“刑”是两个相同词语连用,第一个“刑”是名词,作动词“施的宾语,意思是“刑罚”,第二个“刑”是动词,意思是“处

4、刑”,“刑刑”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应当从中间断开。“傅公子虔”是名词,作“刑”的宾语,应在“傅公子虔”后断开。“黥,名词作动词,“师公孙贾作“黥的宾语,“黥其师公孙贾”不能断开。所以此题的断句为: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答题技巧1。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应考虑这些字的后面点断。2。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句首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开,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句末语气词

5、“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一般后面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乃”“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开。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前面可以断句。3。 文言文的一些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如何”“唯是”“非唯抑亦”“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可得欤”“得元乎”等,可在其前后断句.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例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不要把它们拆散.4

6、. 注意借助自己掌握的古汉语语法知识来断句。例如名词、代词经常作主语或者宾语,遇到名词、代词作主语了,就在它的前面断开;若名词、代词作宾语,就在它的后面断开。动词、形容词经常作谓语,一般来说,尤其是动词的前后往往都不能断开,因为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5。 古人写文章,讲究对仗工整,讲究互相照应,多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往往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6。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温馨提示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钥匙,有了它还不能确保就完全具备了断句的能力.

7、真正的断句能力从何而来?以课本为本,掌握常用实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课外多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另外,还要像古人说的那样,“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这样,断句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运用中提高。热身训练1。 阅读下面语段。请用“/”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有 大 略 者 不 问 其 短 有 厚 德 者 不 非 小 疵 家 给 人 足囹 圄 空 虚.2.

8、 阅读下面语段,请用“/”给下文画线句子断句。(断五处)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疾。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西汉刘向新序刺奢)桀 纣 之 亡 也 遇 汤 武 今 天 下 尽 桀 也 而 君 纣 也 桀 纣并 世 焉 能 相亡?3. 请用“/给下文画线句子断句.(断三处)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

9、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战国策齐策一)注:将城薛:将要修筑薛地的城墙。无为客通:不要给纳谏的人通报。三言:三个字。益:增加。反走:撒腿就跑;有于此:留于此。止:捕获。失 齐 虽 隆 薛 之 城 到 于 天 犹 无 益 也 君 曰 善 乃 辍 城薛。专家支招 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方法: 1根据形旁推断词义。如2009年江西卷

10、“事连吾侪中的“侪”,形旁为“亻”,联系上下文,不难推断出“吾侪应是“我辈”的意思。 2根据实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推断词义。如2009年广东卷“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中的“奇”,本义为“奇怪”,但从文句语法特点推知“奇”在这里充当谓语成分。形容词后不跟宾语(名词或代词等),如果带了这些词,那么形容词就或用成了动词,或意动,或使动,因此可以推知“奇”为意动用法,应理解为动词“认为奇怪”较合适。 3联想课本推断词义。如2009年全国卷“动以军法从事”中“动”释为“招致”,字典中无此义,又与语境不合。联想赤壁之战“动以朝廷为辞”可知“动”应译为“动不动”,作副词讲。 4结构相似推断词义。如2009

11、年重庆卷“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两句结构相似,其对应位置的词语的意思也比较接近,由此“丧、亡的意思有可能都含有“灭亡、丧命”的意思。“丧其国”,“使国家灭亡”故可知“亡其身”,“使他自身丧命”,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利用结构的相似性来推断一些词义,那么对解释文言实词、翻译文言句子,都会有帮助。例句可译为“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 5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如2009年北京卷“若真鄙儒也中的“鄙”,据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内容“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

12、和叔孙通笑着说:“你等真是的儒生”及下一段众儒生被征召的情况来看,叔孙通此处断不会认为他们“品德低下”,应当译为“见识浅陋。 6代入原文进行推断词义。如2009年全国卷第8题A项“禀至行,养亲必己力中“禀”被理解为“赐与,但把“赐与的意思代入原文,讲不通,可知理解错误,结合原文语境“郭原平生性(禀性)很孝顺,他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侍养父母”可以推断出该词的含义“生性、禀性则较为合适。阅读课外文言文时碰到陌生的词句怎么办?下面介绍几种推断文言词义的方法:(1)根据文意推断词义。在古文中往往可从上下文的词义推断出某词的意义。如“小则获邑,大则得城”。“邑”颇为费解,但从下文“城”可推知“邑”为小

13、城。(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如“范增数目项王”中“目前有状语,后带宾语,则为动词,应理解为“用眼睛示意”。(3)依据字形推断词义。如“樯橹灰飞烟灭”,“橹是常见字,是木制的船具。“樯”是冷僻字,但“樯从木,与“橹联合成词,可知“樯”也是木制的船具,联系本句,便以局部代整体推出“樯橹”是战船。(4)根据通假字推断词义。如“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惠”本义为“仁爱,在这里显然是讲不通的,可借助于音的联系来推断其通假,“惠通“慧”,聪慧.(5)用今双音词推断古单音词义。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数,现代汉语以双音词居多数。古代单音词一般都保留在今天的双音词中,我们可用今双音词去推断和掌握文言单音词的意义。如“内立法度,务修耕织守战之具”中的“修”,可用现代汉语“修建、修造、修长、修饰”去推断,就不难从比较中找它的确切解释是“修造”。(6)根据词语结构或修辞推断词义。如“存亡之理”中“存”与“亡”反义并列,是“生存”之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