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滴定—专题(难).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799684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酸碱中和滴定—专题(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酸碱中和滴定—专题(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酸碱中和滴定—专题(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酸碱中和滴定—专题(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酸碱中和滴定—专题(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酸碱中和滴定—专题(难).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酸碱中和滴定专题训练 一、知识要点:1、中和滴定的概念;中和滴定的仪器的使用,操作方法及步骤;2、同时氧化还原滴定、混合物的成分、含量测定均应用到滴定原理。3、中和滴定的原理及误差分析。一:误差分析(分析V标)误差原因导致待测液的浓度1)仪器的洗涤与润洗盛标准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液润洗后再装入待测液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瓶内留有少量蒸馏水2)滴定时溅漏液体滴定时将标准液溅出锥形瓶外用滴定管量取待测液放入锥形瓶时,待测液溅到锥形瓶外或上方的内壁3)尖嘴气泡处理不当装标准液的滴定管在滴定前尖嘴部位有气泡,滴定后

2、气泡消失装标准液的滴定管在滴定前尖嘴部位无气泡,因操作不当,滴定后出现气泡滴定至终点时,尖嘴端有一滴标准液未滴入锥形瓶中4)观察读数的视线不正确有滴定管量取待测液时,开始平视后仰视用滴定管量取待测液时,开始平视后俯视用滴定管装标准液时,开始平视后仰视用滴定管装标准液时,开始平视后俯视对于标准液,滴定前仰视,滴定后平视(或俯视)对于标准液,滴定前俯视,滴定后平视(或仰视)二、指示剂选择:例题1、(1)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醋酸,选用的指示剂_;用已知浓度的HCl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氨水,选用的指示剂_(2)取体积相同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分NaOH溶液,把其中的一份放空气中一段时

3、间后。用已知浓度的硫酸中和上述这两份溶液,若中和第一份(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所消耗硫酸溶液体积为V1,另一份消耗硫酸溶液体积为V2,若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时,V1和V2的关系是_ _;若以酚酞为指示剂时,V1和V2的关系是_ _例题2、在室温下进行中和滴定,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时,以下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B.参加反应的酸中的氢离子总量和碱中氢氧根离子总量相等C.反应混合液的pH=7D.能用适当的酸碱指示剂来判断例题3、(09宁夏卷11)将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加到醋酸稀溶液中,下列各图示意混合溶液有关量或性质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答案:D解析:mA选项氢氧化钠和醋酸发

4、生中和反应,反应放热,当酸反应完成后,再加碱,相当于往热水中加入冷水,温度降低。B选项醋酸中滴加氢氧化钠酸性减弱pH增大。C选项醋酸中滴加氢氧化钠,相当于弱电解质溶液变成强电解质溶液,因此导电能力增加。D选项醋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醋酸发生反应了,因此氢氧化钠开始时为0.三、典型练习:1、分别用pH=2和pH=3的醋酸溶液中和等物质的量的苛性钾溶液,消耗两种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V1和V2的关系正确的是( )A.V2 =10V1 B.V110 V2 C.V210V12、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洗涤的仪器是 ( )A.酸式滴定管 B.碱式滴定管 C.锥形瓶 D.移液管

5、3、刻度“0”在上方的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A.滴定管 B.量筒 C.移液管 D.量杯4、有一支50毫升的酸式滴定管,其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10毫升刻度处,现把管内液体全部流下排出,用量筒接收,得到溶液的体积是( )A.不能确定 B.为40毫升 C.为10毫升 D.大于40毫升5、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滴定硫酸溶液,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等于锥形瓶中硫酸溶液的体积,则说明( )A.NaOH和H2SO4的质量百分比浓度相等B. NaOH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 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的两掊D. NaOH溶液的pH值和H2SO4溶液的pH值

6、之和等于146、向盛有100毫升0.5摩尔/升硫酸的溶液中加入25毫升0.8摩尔/升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其酸性,需2.5摩尔/升的氢氧化钠溶液( )A.100mL B.40mLC.25mL D.20mL7、(98全国)用0.1mol/L NaOH溶液滴定0.1mol/L盐酸,如达到滴定终点时不慎多加了一滴NaOH溶液(一滴溶液体积约为0.05mL),继续加水至50mL,所得溶液的pH为( )A.4 B.7.2 C.10 D.11.38、某一元强酸稀溶液跟一元弱碱稀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7。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碱溶液的物质的量

7、浓度B.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酸溶液中的H+小于碱溶液中的OH-D.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9、在一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OH,NaHCO3,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取等体积的两份上述溶液分别以酚酞和甲基橙作指示剂,用同样浓度的盐酸进行滴定,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1 mL和V2 mL,如果V1V22V1,则上述溶液中的溶质是( )A. NaHCO3 B. Na2CO3 C. NaHCO3和Na2CO3 D. NaOH和Na2CO310、已知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稀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b mol/L,当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

8、后,所得溶液的pH=2(混合溶液的体积视为原溶液体积的加合),则a和b的关系为( )A. a=b/2 B. b=a/2C. a=b+0.02 D.a=b+0.0111、现在相同体积,相同pH值的Ba(OH)2、NaOH、NH3H2O溶液,分别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标准盐酸中和,耗用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 mL,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V1=V2V3 B. V1V2V2V3 D. V1=V2V312、用已知浓度的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时,会导致待测碱液浓度偏低的操作是( )A.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C.滴定中,不慎将锥形瓶中少量

9、待测液摇出瓶外D.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未充满溶液13、常温下,已知某强酸溶液的pH=a,某强碱溶液的pH=b,将强酸和强碱按Va:Vb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的pH=7。则混合前强酸,强碱溶液的pH值之间的关系为( )A.a + b = 14 + lg(Va/Vb) B.a+b=14C. a + b = 14 + lg(Vb / Va) D.aVa = bVb14、 (2007年江苏17)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 原理为: 4NH4 6HCHO =3H6H2O(CH2)6N4H 滴定时,1 mol (CH2)6N4H与 l mol H 相当,然后用Na

10、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I 称取样品1.500 g。步骤II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步骤III 移取25.00 mL样品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0 mL 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1) 根据步骤III 填空: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_(填“偏大

11、”、“偏小”或“无影响”)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A) 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_色变成_色。(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滴定次数待测溶液的体积/mL标准溶液的体积/mL滴定前刻度滴定后刻度125.001.0221.03225.002.0021.99325.000.2020.20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 molL1,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拔高题、含有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溶液,为确定其成分,用标准盐酸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时,耗用标准盐酸的体积为V1L,酚酞的变色范围81

12、0,当酚酞由红经粉红恰好变为无色时,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用标准盐酸继续滴定,当甲基橙由黄变橙时,又耗用V2L盐酸,甲基橙变色范围是3.14.4(NaHCO3不能使酚酞试液显红色)当V1,V2的关系如下时,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mol/L时,填写溶液的成分和它们的物质的量。(1)V10,V2=0:成分: NaOH ,物质的量 MV1 (2) V1=0,V20成分: NaHCO3 ,物质的量 MV2 (3) V1= V20成分: Na2CO3 ,物质的量 MV1 (4) V1 V20成分: NaOH 和 Na2CO3 ,物质的量 M(V1-V2) 和 MV2 (5) V2 V10成分: Na2CO3 和 NaHCO3 ,物质的量 MV1 和 M(V2-V1) 第 3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