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模板支设.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796509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漏斗模板支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漏斗模板支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漏斗模板支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漏斗模板支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漏斗模板支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漏斗模板支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漏斗模板支设.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支撑脚手架搭设要求模板支撑架立杆采用48 *3.5钢管搭设满堂支撑架,按1000mm *1000mm 网状布置,横杆步距h= 1200mm, 漏斗正下方4m4m范围内立杆间距800mm,并按规范要求设置剪刀撑,其与水平面夹角为60度,中间每个10m 设置一道, 且每片架子不少于3道。满堂脚手架每跨与柱设置连墙脚手架,每根柱上设置两组,以保证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1)满堂支撑架顶部施工荷载应通过可调托撑传递给立杆,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钢管距钢管底端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2)支撑脚手架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

2、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3)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度。 4)当支架立柱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 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 5)模板内外支撑必须坚固、可靠,应确保模板的整体稳定。单块模

3、板就位安装,必须等支架搭设稳固、模板下次楞与模板、支架垂直,防止次楞出现侧翻。 6)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48 *3.5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并应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 处进行固定。 7)施工时,在已安装好的模板上的实际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荷载。已承受荷载的支架和附件,不得随意拆除或移动。二、各部位模板支设方案 1、漏斗处梁支模 在梁下方设置立杆短面间距800mm,梁长处立杆间距1000mm,在立杆上分别设置可调托座,在短方向的托座上设置1m长横向钢管,在横向钢管上设置3根6

4、080mm木方,木方长34m,使木方架设在比梁底设计标高底10mm处使木方完全架设在横向短钢管上,木方搭接处不小于500mm。 梁侧模加固 从板下口起每150mm设置一根6080mm木方,长约34m,在木方外设置1.5m长小立杆,每1.0m设置一道,再用十字扣件将小立杆与可调托座上的小横杆进行连接,在小立杆外侧设3根46米长大横杆,大横杆间距450mm,进行固定或每隔1.2m竖向设置3道对拉螺栓,对拉螺栓距上口和下口各150mm,梁两侧的大横杆分别与板下满堂架大横杆与漏斗壁下满堂架大横杆相连接,板下及漏斗壁下满堂架大横杆直接顶在梁侧模木方上。2、板支模 采用一般支模法 立杆间距1.0m,大横杆

5、每1.5m设置一道,立杆上设置可调托座,托座上设置46m长钢管,对板下木方进行支撑,板下木方间距150mm设置,木方搭接处不小于500mm。 3、漏斗下口支模 采用一般支模法 每150mm设置一根6080mm木方,长约12m,在木方下设置长6m大横杆,大横杆下设置可调托座,大横杆水平每0.8m设置一道,再用十字扣件将立杆与大横杆进行连接,并与其他横杆连接。 4、漏斗壁支模 采用一般支模法 立杆间距0.4m,大横杆每1.5m设置一道,立杆上设置可调托座,托座上设置环箍,漏斗壁模板后每100mm设置6080mm木方,木方长2米,错位布设,搭接长度不小于500mm。可调托座支撑漏斗壁木方后的环箍上。

6、漏斗模板采用15mm厚胶合板模板,次龙骨采用50*100mm方木,次龙骨竖向布置间距为250mm,主龙骨采用双根48 *3.5水平布置间距600mm,每层主龙骨沿漏斗四个侧面用直角扣件封闭连接成一体。漏斗壁木方后设置设置三道环箍,环箍采用483.5钢管,长2m4m,环箍每750mm设置一道。沿环箍每隔0.5m竖向设置一道道对拉螺栓,对拉螺栓距上口和下口各150mm,环箍后垂直漏斗仓壁外侧作斜向顶杆间距1200mm,斜向顶杆另一端固定应伸至5.9m梁上。3 模板布置要求 模板支撑架立杆采用48 *3.5钢管搭设满堂支撑架,按1000mm *1000mm 网状布置,横杆步距h= 1200mm, 漏

7、斗正下方4m4m范围内立杆间距800mm,并按规范要求设置剪刀撑,其与水平面夹角为60度,中间每个10m 设置一道, 且每片架子不少于3道。满堂脚手架每跨与柱设置连墙脚手架,每根柱上设置两组,以保证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漏斗模板采用15mm厚胶合板模板,次龙骨采用50*100mm方木,次龙骨竖向布置间距为250mm,主龙骨采用双根48 *3.5水平布置间距600mm,每层主龙骨沿漏斗四个侧面用直角扣件封闭连接成一体。垂直漏斗仓壁外侧作斜向顶杆间距1200mm,斜向顶杆另一端固定应伸至5.9m梁上。4 模板构造及安装要求 1)满堂支撑架顶部施工荷载应通过可调托撑传递给立杆,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

8、地杆,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钢管距钢管底端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2)支撑脚手架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3)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度。 4)当支架立柱超过5m时,应在立

9、柱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 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 5)模板内外支撑必须坚固、可靠,应确保模板的整体稳定。单块模板就位安装,必须等支架搭设稳固、模板下次楞与模板、支架垂直,防止次楞出现侧翻。 6)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48 *3.5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并应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 处进行固定。 7)施工时,在已安装好的模板上的实际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荷载。已承受荷载的支架和附件,不得随意拆除或移动。 8)扣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扣

10、件规格应与钢管外径相同 ;螺栓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KN.m,且不应大于6540KN.m;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长度不应小于100mm. 模板拆除根据现场同条件的试块指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的百分率后,由技术人员发放拆模通知书后,方可拆模。 5混凝土浇筑 在浇注过程中按照对称、 平衡、 限时的原则进行浇注,在浇注过程中首先从中间两个漏斗开始向两侧对称浇注,每个漏斗一次性浇高度不超过1. 5m,浇注过程中通过预留的浇注孔进行浇注。且在浇注过程中上层混凝土在

11、下层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后再进行上层混凝土的浇注。这样既可以避免施工冷缝的产生又能确保浇注过程的安全减少因不平衡浇注产生的变形。 6 安全管理与措施 安装和拆除模板时,操作人员应配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安全帽和安全带应定期检查,不合格者严禁使用。 模板及配件应有出厂合格证或当年的检验报告,安装前对所用部件进行认检查,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 安装模板时,安装所需要各种配件应置于工具箱或工具袋内,严禁散放在模板或脚手板上;安装所用工具应系挂在作业人员身上或置于所配带的工具袋内,不得掉落。 模板安装高度在2m及以上时,应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的规定。当模板安装高度超过3.0

12、m时,必须搭设脚手架,除操作人员外,脚手架不得站其他人。 吊运模板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作业前应检查绳索、卡具、模板上的吊环,必须完整有效,在升降过程中,应设专人指挥,统一信号,密切配合。 吊运散装模板时,必须码放整齐,待捆绑牢固后方可起吊。 当遇大雨、大雾、沙尘或6级及以上大风等恶天气时,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5级及以上大风时,应停止一切吊运作业。 木料应堆放在下风向,离火源不得小于30m,且料场四周应设置灭火器。 从事模板作业的人员,应经安全技术培训。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应定期体检,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从事高处作业。雨、雪(露霜)停止后,应及时清除模板或地面上的积水及冰雪。 施工过程中应检查:立杆

13、的规格尺寸和垂直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偏心荷载、顶托螺杆伸出长度应符合规定;扫地杆、水平杆、剪刀撑等的设置应符合规定,固定应可靠;安全网和各种安全设施应符合要求。 在高处安装和拆除模板时,周围应设置安全网或搭脚手架,并应加设防护栏杆,在道路周边的应设警示牌,派专人看管。 施工用的临时照明和行灯的电压不得超过36V,照明行灯及机电设备的移动线路应采用绝缘橡胶套电缆线。 有关避雷、防触电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有关规定。施工用的临时照明和动力线应采用绝缘线和绝缘电缆线,且不得直接固定在钢管上。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并严禁非电工乱拉乱接。 作业人员严禁攀登模板、斜撑杆等,人员上下应设马道或带护栏的爬梯。 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严禁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的规定要求时拆除模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