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期中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792372 上传时间:2024-04-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物理期中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物理期中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物理期中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物理期中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物理期中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期中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期中知识点总结.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三物理期中知识点总结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转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讨论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讨论物体的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外形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抱负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状况下位移的大小小

2、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准确描述. (2)速率: 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肯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

3、者才相等. 5.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 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图像与横轴穿插,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 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图线与横轴穿插,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高三物理期

4、中学问点总结2 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状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缘由。 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转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转变电阻的。 12.利用欧姆定

5、律公式要留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16.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高三物理期中学问点总结3 一、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种(阅历): 当一列鸣着汽笛的火车经过某观看者时,他会发觉火车汽笛的声调由高变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是由于声调的凹凸是由声波振动频率的不同打算的,假如频率高,声调听起来就高;反之声调听起来就低.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它是用发觉者克里斯蒂安

6、多普勒(ChristianDoppler,1803-1853)的名字命名的,多普勒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和物理家.他于1842年首先发觉了这种效应.为了理解这一现象,就需要考察火车以恒定速度驶近时,汽笛发出的声波在传播时的规律.其结果是声波的波长缩短,好象波被压缩了.因此,在肯定时间间隔内传播的波数就增加了,这就是观看者为什么会感受到声调变高的缘由;相反,当火车驶向远方时,声波的波长变大,好象波被拉伸了.因此,声音听起来就显得消沉.定量分析得到f1=(u+v0)/(u-vs)f,其中vs为波源相对于介质的速度,v0为观看者相对于介质的速度,f表示波源的固有频率,u表示波在静止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当观看

7、者朝波源运动时,v0取正号;当观看者背离波源(即顺着波源)运动时,v0取负号.当波源朝观看者运动时vs前面取负号;前波源背离观看者运动时vs取正号.从上式易知,当观看者与声源相互靠近时,f1当观看者与声源相互远离时。 二、光波的多普勒效应 具有波动性的光也会消失这种效应,它又被称为多普勒-斐索效应.由于法国物理学家斐索(1819-1896)于1848年独立地对来自恒星的波长偏移做了解释,指出了利用这种效应测量恒星相对速度的方法.光波与声波的不同之处在于,光波频率的变化使人感觉到是颜色的变化.假如恒星远离我们而去,则光的谱线就向红光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假如恒星朝向我们运动,光的谱线就向紫光方向移

8、动,称为蓝移. 三、光的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20世纪20年月,美国天文学家斯莱弗在讨论远处的旋涡星云发出的光谱时,首先发觉了光谱的红移,熟悉到了旋涡星云正快速远离地球而去.1929年哈勃依据光普红移总结出的哈勃定律:星系的远离速度v与距地球的距离r成正比,即v=Hr,H为哈勃常数.依据哈勃定律和后来更多天体红移的测定,人们信任宇宙在长时间内始终在膨胀,物质密度始终在变小.由此推知,宇宙构造在某一时刻前是不存在的,它只能是演化的产物.因而1948年伽莫夫(G.Gamow)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大爆炸宇宙模型.20世纪60年月以来,大爆炸宇宙模型渐渐被广泛承受,以致被天文学家称为宇宙的标准模型. 多普勒-斐索效应使人们对距地球任意远的天体的运动的讨论成为可能,这只要分析一下接收到的光的频谱就行了.1868年,英国天文学家W.哈金斯用这种方法测量了天狼星的视向速度(即物体远离我们而去的速度),得出了46km/s的速度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