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积极关注.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787895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条件积极关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无条件积极关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无条件积极关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无条件积极关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无条件积极关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条件积极关注.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条件积极关注,象神奇的魔术一样改变孩子的性格一、为什么孩子容易生气、着急、很犟、不听商量? 大家对 “小皇帝”现象自然是印象深刻的,大都知道对孩子不能溺爱、娇生惯养。但是不知不觉中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限制太多,要求孩子听话,不听话就批评、训斥,更有甚者,把挫折教育做过了头,有意创造挫折情景折磨孩子。 这可能会导致孩子情绪、行为出现问题。为什么孩子会爱生气,容易着急?会很犟,不听商量?在很多情况下这可能与家长的做法有关。让我们想起 “理解”的法宝:家长按照自己的标准处处要求孩子,限制他,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他自然不爽,自然生气(是常理吧)。而且他会发现,只有生气、哭闹才会管用(合乎常理)。

2、当大人要求他做他不愿意的事情时,他只能采用“犟”的办法,不跟你商量,因为他发现商量是没用的,大人反正不听他的。一个扭曲的性格就这样形成了。二、学学无条件积极关注 让我们看看心理咨询人本主义学派掌门人罗杰斯怎么说的吧: 不再想控制孩子的一切,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而是把他当做一个人,来尊重他,会激发他的能量。相信他会成为他自己。不需要伪装,不需要压抑。他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自我主导的人,一个拥有个人目标和价值观的人。而且他会从这样的家庭关系得到很大的满足,会爱家人,爱交流。 简单来讲,就是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他自由,多让他做决定。心理咨询的专业术语叫“无条件积极关注”。(对来访者表示无条件的温暖和

3、接纳,使来访者觉得他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三、举个例子 有个 孩子小时候大多是老人带。老人确实非常爱孩子,但是,过分的保护也就意味着限制,结果孩子不能按照自己意愿来,经常急得哭;她也很“犟”,有个要求非要按照自己的来,她不这样是达不到自己的要求的。 后来开始采用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教育方式: 1、尊重孩子的想法,给她自由,很多事按照她的想法来。结果呢,孩子逐渐很少哭了,因为她不需要哭就能按照她的意愿做了。 2、凡事跟她商量,即使已经有了倾向性意见,也征得她的同意。这样她经常会回头跟大人商量怎么办,因为她也学习了大人的做法。 3、不再犟了,也不哭闹了。其实这些都是以前她不得已才被逼出来的办法,现在不需

4、要这样就能达到目的了,自然不费那个劲了。 4、没有压抑,个性得到充分尊重和自由,性格自然逐渐变得越来越好了。 这就象神奇的魔术一样,孩子现在性格变得很好,别人都问她:你怎么那么爱笑?自由且被尊重的心灵自然爱笑! 因为经常让她做决定,她也很有主见;另外,由于学会了商量,她的人缘挺好,别的孩子都愿意和她玩儿。 老师给孩子的评语是:可爱乖巧的小姑娘. 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初听起来好像和娇惯孩子是相似的,但诸位看官如果细细体会,会发现简直是天壤之别。 四、“无条件积极关注”等于“什么都听孩子的”吗? 对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尊重他的想法和愿望,会有利于他的成长,至少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孩子不会感到压

5、抑。但是这里有一个尺度的问题。1、自由 无条件积极关注提倡给孩子自由,但这种自由只能是相对的自由,需要适当的约束,孩子的愿望也需要节制。 适当地立规矩,比如看电视、看电脑、玩耍的时间,吃麦当劳的次数。这些约束、规矩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和她商量达成一致,并且注意不以让孩子难受的方式来执行,争取让孩子较愉快地接受。 在习惯形成的初期完全依靠孩子来管理自己是不大可行的。以前有些家长误解了尹建莉老师的“不管”,成了完全“不管”,结果出了问题。其实尹老师反对的是过多的管,提倡的是适当地管。“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在习惯培养初期更多的是一种有心无痕,让孩子容易接受的“管”吧。 此时无条件积极

6、关注体现在不以父母的意志为中心,体会、考虑、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和意愿。2、尊重 正如大人的想法经常会有问题一样,孩子的想法有时也会有问题。此时如何无条件积极关注呢? 我倡导对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重点在于尊重孩子的愿望和意见,但并不等于什么都按照孩子的想法来。成人之间也是如此,我尊重你的意见,这代表我会认真考虑你的想法,并最终通过协商达成一致,结果采纳的可能是一个妥协的方案。在孩子的想法确实是有问题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商量、谈判,使他能够愉快地同意父母的意见或者产生一个妥协的方案。 比如孩子想看电视,而大人认为看电视没有什么好处。此时,简单地尊重孩子的要求,以及简单地不允许孩子看电视都是不好

7、的。可以采用折衷的方案:可以让孩子在网上看经典动画、电影,这既满足了、尊重了孩子的愿望,同时时间也是可控的,而且这些经过选择的精品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很好的营养。 比如孩子想吃一些“垃圾食品”,可以好好和他商量,换做其他的他喜欢的食品或玩具,既尊重了他的愿望,又坚持了你的原则。3、做主 人都是有一定惰性的,我们是如此,孩子也是如此。我们有时也希望有一点儿外界的压力,借助它推动我们前进。比如我们会说:如果不是因为考试必须通过,我也不会下决心来学习。孩子也是有惰性的,如果完全随他的心愿,有些事情,他确实可能不会主动去做,所以,此时成人也是需要督促和推动的,但是无条件积极关注体现在这种督促和推动是一种孩子愿意接受的、不反感的。比如孩子喜欢阅读,不太喜欢数学。如果让孩子学习,完全让孩子做主,他自然会选择阅读。但是这样逐渐就会在数学上落后,这也是孩子所不愿意的,所以此时可以用平和的态度适当地勉强孩子,推动孩子去做数学题。同时也给孩子辅助,让孩子觉得容易些,也帮助他激发兴趣,是一种比较合适的尺度。 这也是与溺爱、娇生惯养相区别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