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词赏析.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787654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词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词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词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词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词赏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词赏析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唐代: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赏析 诗题曰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中最活泼的形象便是黄昏骤来的一阵微风。“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李陵答苏武书)。风,是古人常用来表示思念、思恋的比兴之物,“时因北风,复惠德音”表现了对故友的思念,“故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又为对故园的思恋。又,风又常用以象征美妙、高尚。孟子云:“君子之德,风也。”因风而思故人,借风以寄思情,是古已有之的传统比兴。此诗亦然。这微风便是激发诗人思绪的触媒,是希望故人相见的寄予,也是构造全诗的

2、线索。 诗从“望风怀想”生发出来,所以从微风骤至写起。黄昏时分,诗人独坐室内,临窗冥想。突然,一阵声响惊动了他,原来是微风吹来。于是,诗人非常感到孤独孤独,立刻激起对友情的渴念,希望故人来到。他谛听着微风静静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环境熟识,似乎真的是怀想中的故人来了。然而,这究竟是幻觉,“疑是”而已。不觉时已入夜,微风拂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那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已蔓生青苔,滴落的露水已慢慢润泽了苔色。这是无比清幽静谧的境地,无比肤浅的孤独和思念。惋惜这风太小了,未能掀帘进屋来。屋里久未弹奏的绿琴上,积尘如土。诗人说:风啊,什么时候能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结句含蓄隽永,

3、语意双关。言外之意是: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的意绪。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屋,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照旧独坐室内,又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结出寄思的主题。 全篇紧紧围绕“闻风”二字进展艺术构思。前面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来。“时滴”二句是流水对,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浪漫主义的遐想。绿琴上积满尘埃,是由于孤独无心绪之故,期望风来,拂去尘埃,重理丝弦,以寄思友之意。诗中黄昏微风是实景,“疑是故人”属遐想;一实一虚,疑似恍惚;一主一辅,交错写来,绘声传神,引人入胜。而于风着力写其“微”,于己极显其“惊”、“疑”,于故人则深寄之“悠思”。因微而惊,因惊而思,因思而疑,因疑而似,因似而望,因望而怨,这一系列微小的内心感情活动,随风而起,随风递进,交相衬托,生动有致。全诗构思奇妙,比方维肖,描写细致。可以说,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实际上并不在以情动人,而在以巧取胜,以才华令人赏叹。全诗共用了九个动词,或直接写风的动,或因风而动,如:惊、思、开、动、疑、滴、沾、入、拂。但又都是以“寄(思)”为暗线的,如影之随形,紧紧相连。这正是诗人的匠心所在,也是此诗有极大的艺术魅力的重要缘由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