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野菊花》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野菊花》阅读.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于广府文化的研究广东一隅,史称岭南。岭南文化,源远流长。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融汇升华,自成宗系,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千百年来,为华夏文明的历史长卷增添了绚丽多彩、凝重深厚的篇章。岭南文化中包含汉族三大民系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应该承认,对广府文化的综和研究无论从成功数量还是社会关注程度,都不如客家研究和潮汕研究。“广府”认同没有经过像“客家”、“潮汕”民系那样的由知名学者号召,历数十年的包括学者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建构过程。当然,对广府文化的一些具体内容,如广州地区的历史、广州话乃至粤剧、粤菜等,前人都有过不少的成果,有些学术水平还相当的高。现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2、。但是因为对“广府文化”的研究开展时间还不算很长,我觉得尚有很多待拓展的空间,很多问题并没有讲清楚。在20世纪经建立对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专门的研究机构,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学术研究,成果斐然,有“潮学”、“客家学”之说。而对广府文化的研究却只在分散的、表象的层面上,显然这与广府文化在岭南文化中的地位很不想称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对象之不确定则是重要的原因。因此,对广府文化界定一个比较严谨的、明确的概念,圈定一定的研究范围,是系统研究必须面对的一个基础性、前提性的课题。广府文化是指以使用粤方言为语言特征,分布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以珠江三角洲周边的粤西、北部分地区的民系文化,在岭南文化
3、中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一提到岭南文化的表现,许多人马上想到的就是喝早茶、看粤剧、讲粤语,这些都是属于广府文化的表现。 当然也算是岭南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但不是岭南地域的普通现象,更不等同于全部的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开放、务实、善变。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开放是民系环境的特征,务实是民系的本质特征,善变是民系的表现特征。广府民系的开放,不仅有其自然环境条件,还因为其历史环境条件。作为自然条件,便利的江海交汇,面向大海的水路交通,以及远离政治中心的地理位置,使得广州长期的持有长期的、合法的全国对外贸易中心的优势地位,与开放的经济交流俱来的是广泛的文化交流。作为历史条件,岭南文化起步迟于中原
4、,岭南十大一统封建国家中远离全国政治中心基层。务实,是广府民系生存所造成的,表现在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讲实惠上。善变赋予广府文化与时俱进的能力,也给予广府文化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的生命力。善变的动力在于开放与务实,广府文化的活力,是在将外来的东西化为已有而又不留痕迹。 广府人主要由早期移民与古越族杂处同化而成。广府民系文化特征以珠江三角洲最为突出,既有古南越遗传,更受中原汉文化哺育,又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畸形经济因素影响,具有多元的层次和构成因素。广府民系分布的地域西江、北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在广东是封建文化最早开发的地区。两宋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到了明代,是当时岭南著名的粮食和多种
5、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顺德、南海、中山、番禺等地基塘农业驰名于世。多层次的农业经济架构,又有广州这个世界贸易大港为依托,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市场广阔,产销活跃。明代后期,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商品化倾向日渐明显,成为岭南最活跃、最具商品意识,因而最富有反传统精神的地区。广东近代工业的新兴产业,主要从 19世纪末叶从珠江三角洲一带兴起。经济发达推动了文化的兴盛,珠江三角洲地区从宋代以来,人文兴旺,一直居于全省人才优势的地位。广府文化的中心城市广州,自古以来是广东乃至岭南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建筑、艺术、宗教、戏剧、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园林、风俗等各个文化领域,处处表现出悠久的历史渊源
6、和鲜明的个性,给人以多层次、立体的和丰富的感受,使广府文化在广东各民系文化中占有优越的地位。 由于至少从汉代开始与海外文化的接触交流不断,故广府民系的人民,在三大民系中最具开放性,比较易于接受外来新事物,敢于吸收、摹仿和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将传统文化与之相互融合。广府人还具有敢于探索和尝试的拼搏精神,视野较为宽广,思路较为开阔,商品意识和价值观念较强,精明能干,善于计算,创造了珠江三角洲多元化农业商品经济,以广府人为主干的“广帮商人”清中期就已驰名全国。同时,也带来了投机性、市侩性的负面作用,以及较为浓厚的宿命观,如广府商家中普遍可见到供奉关公为财神,在穗港澳等地民间存在迷信命运,敬
7、神奉鬼的风气。商品意识不仅弥漫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往往制约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人们更多的是注重经济上的利益关系,民系中的内部凝聚力相对较弱。? 广府人由于最早受到海外,尤其是近代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影响,得风气之先,加上强悍的民性,冒险、创新的气质,因而反抗性和斗争性也特别强烈,在中国近代史上,精英继出,在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新中国以及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中,有一种“敢为天下人先”的最为宝贵的性格特征。 由于广府文化在广东民系文化中的突出地位,因此,广府文化在各个领域中常被作为粤文化的代称。如广州话称为“粤语”,广州方言歌统称为“粤讴”;广州戏剧音乐分别称为“粤剧”、“粤曲”、“广东音乐
8、”;广东饮食文化体系中虽有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之分,但“粤菜”常用以指广州菜;广州工艺品的重要品类被称为“粤绣”、“广彩”、“广雕”等。节俗婚嫁 在节俗上,既有对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其地方特色。在广州,有除夕花市。南汉时就已有之,到 19世纪中叶,花市例定在除夕前几天举行,花木涌入城市,十里长街,市民结伴“行花街”,热闹非凡,至今越办越旺,发展到 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城市都有此俗。番禺的飘色游艺活动,珠江三角洲各地的生 菜会(取发财之谐音)、波罗诞、郑仙诞、金花诞、何仙姑诞、日娘诞、盘古 王母诞、鱼花诞、田了节、龙母诞等,内容多与祭祀本地神仙以及发财致富、出航平安等主题有关。反映了广东风俗文
9、化的深层结构的品格。婚姻习俗上,旧时既接受了汉族的封建婚姻制度,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城乡,还存在不落夫家和自梳女的风俗,前者保留古越族遗风,女子出嫁后,除了年节、庆贺、吊唁等红白喜事以外,一般不回男家,而长住娘家。后者是一些女子为了独立谋生和摆脱封建婚姻的束缚而宣布自梳,终生不嫁。这种婚俗,既是古老婚俗的变异,又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建国后,这两种婚俗已渐而绝迹了。 饮食风俗 广州的饮食文化享誉海内外。粤菜是我国的四大菜系之 一,其特点是善于在模仿中创新,用料广博,选料珍奇,配料精巧,做工考究,讲究“镬气”,注重形象,品种繁多,五味俱全,浓淡适宜。粤菜善于博采众长,根据 广州的气候、物 产条件进行
10、改造,体现了岭南文化融通善变的韵味。粤菜中, 飞禽走兽、山珍海味、野菜山花,皆可入肴,著名的“龙虎斗”、“菊花三蛇羹”、“上汤焖禾花雀”、“红烧果子狸”、“瓦钵炖禾虫”、“开煲狗肉”、“粗盐焗乳鸽”,成为公认的美味佳肴。鸡的菜款既多又可口,更显粤菜的制作功夫。广式饮菜,兴起于 19世纪末的广州,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众化茶楼兴起,渐而蔚成风习,扩展至珠江三角洲城镇及西、北江流域沿江城镇。茶楼的点心精美而又丰富,常见的如蛋挞、蛋盏、蛋散、干蒸、烧买以及各类粥品。改革开放以后,引进许多西点,食品更为新潮、精美。 民居习俗 广府早期的民居建筑,较为明显受到江南地区建筑模式的影响,官僚地主常常是四五代
11、人聚族而居,建立封闭的建筑群。珠江三角洲民居的大中型住宅 基本格局为“三间两廊”。有地位人家以镬耳风火墙为特色。 砌墙材料有三合土、卵石、蚝壳、砖等,清代以后多用青砖。清末在广州的西关民居密集的环 境条件下,形成的独特风格的西关大屋民居。内部布局紧凑,间隔灵活,正立面之门以“三件头”(脚门、趟拢和大门)、水磨青砖墙面、花岗石墙脚等构成其外表风貌。近代受西方文化影响,在侨乡出现有异国风格的碉楼,在城市出现别墅式居宅,在商业繁华的城镇街道两旁出现骑楼。 均是开南国建筑风气之先。 戏曲音乐 粤剧以粤方言演唱,是广东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粤剧是由多种外来戏曲声腔和本地土戏、民间说唱艺术不断
12、融合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以后又在伴奏乐器上大胆采用了一些西洋乐器,大大增强了烘托唱腔和戏剧动作的效果。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粤剧演员有被称为“粤剧四大家”的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廖侠怀等。红线女所创的“红腔”近半个世纪以来影响最大。以粤语演唱的曲艺品种,有粤曲、木鱼歌、龙舟歌、南音和粤讴等。广东音乐是产生、流传和发展于珠江三角洲一带以及粤西广府方言区的纯器乐演奏的民间音乐。19世纪60年代起,严老烈等代表性人物,运用带规律性的使用装饰音和“加花”的旋律发展法创作改编出旱天雷、倒垂帘、连环扣、饿马摇铃、雨打芭蕉等有独特风格和地方色彩的著名乐曲,标志着广东音乐作为乐种的形成。 粤方言 粤语,又
13、称为广东话、广府话、白话,是一种声调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在中国南方的广东中西部、广西中南部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的部分国家或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它的名称来源於中国古代对南方的称谓越或粤。由於在语言学分类上,中国与西方有分歧,故粤语属於一门独立的语言抑或是一门方言尚有争议。注1。 目前全球中,粤语使用人口大约为7千万。粤语的使用人口在中国国内语言使用人口排名中处於第三位,次於约8亿人使用的汉语北方话及约8千万人使用的吴语,而在全球则排在第十六位。虽然使用人口比官话汉语少,但粤语的使用地区非常广泛。粤语不仅在海外华人社区中被广泛应用,而且支持著以香港文化及南粤文化为中心的粤语文化,
14、这使得粤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可以说粤语是目前世界上有较强生命力的语言之一。广州话口音是粤语的公认标准口音。但是随著近年来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广东境内一些原粤语城市甚至出现外来人口多於本地人口的现象,与之相伴的是汉语北方话使用人群大增,加上近年来香港粤语流行曲、电视电影对中国大陆粤语使用人群的强势影响,粤语文化的中心城市事实上已经由广州迁移到了香港。 香港粤语跟广州话,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异,有时可以从整体口音上作出区别;但在於个别字词上,则往往难以区别。美术工艺 广东画坛从明清起有较大发展,人才辈出,风格独特,技法纷呈,求新求变。其代表人物有:南海林良的写意花鸟,东莞张穆著称画马,新会高
15、俨擅长山水,顺德黎简诗书画皆绝,顺德苏六朋、苏仁山尤擅人物,番禺居巢、居廉工花卉草虫,重视取法自然,创造了“撞水”、“撞彩”技法。 20世纪初,在广东产生了“岭南画派”,其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均为番禺人。他们主张以倡导艺术革命,建立现代国画为宗旨;以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为途径;以形种兼备、雅俗共赏为审美标准;以兼工带写,彩墨并重为艺术手法。独树一帜,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美术流派。现代,继承和发展这一画派艺术的,有方人定、黎雄才、关山月、赵少昴、杨善深等。广府民系的工艺美术,品类繁多,有的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如肇庆端砚;广州的象牙雕刻、玉器、红木家具、积金彩瓷、朱义盛首饰和广绣等;佛山
16、陶瓷、木版年画、剪纸、金银铜锡箔、染色纸、狮头、彩扎灯色;新会葵扇;东莞和南海烟花炮竹以及各地在建筑装饰中的木雕、泥塑、灰塑、砖雕等,其中以端砚、粤绣、雕刻、陶瓷最具特色。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民系文化不是一天之中形成,民系群体的特点也不会在瞬间变化。在岭南三大民系中,相对于不同的特征而言,广府人更容易与世界潮流接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正是由于开放、务实、善变的特征,使广府文化在经济建设与思想文化的发展中后来居上。在时代大潮中如鱼得水。广府文化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腾飞相辅相成,成为当代中国最强势的地域文化。广府文化在新时代的走向,应当为当局的导向所关注,也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所关注。如何认识广府文化的优点与缺点,如何认识民系文化对现实社会生活发生的影响,保护和发掘广府文化中的健康因素,正确对待民系特质的短处并加以克服。学术界应该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提出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