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768091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提高生产设施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生产设施的“安、稳、长、满、优”,明确生产设施管理职责,确保生产设施满足各工序生产能力要求,确保生产设施的完好、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保护职工生命安全,结合公司生产实际,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类生产设施的安全管理。3、引用文件/标准(1)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3)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4)焦化安全规程(GB12710-2008)4、职责4.1设备处负责设备设施的管理,各使用部门负责维

2、护保养。4.2机械、设备上的安全装置(如压力容器上的安全阀、压力表等)由设备处负责管理,使用部门负责维护保养。4.3电气方面的安全保护装置(如各种继电保护装置和避雷装置等)由电仪维修负责管理和维护保养。4.4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液面等显示装置、超限报警装置和安全连锁装置由设备处负责管理,电仪维修负责维护保养。4. 5生产过程中佩戴和使用的保护个人安全的用品和器具,由各车间和部门负责管理,各使用部门负责维护保养。5. 6安监处负责安全装置(附件)的管理和维护保养情况的监督检查。5、生产设施管理5.1 各单位应建立生产设施台帐,对生产设施进行规范管理,保证生产设施的安全运行。6. 2各种安全设

3、施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生产设施运行与维护坚持“生产设施专人负责,共同管理”的原则精心养护,保证生产设施安全,负责人调离,立即配备新人。安全设施应编入设备检修计划,定期检修。6.1 安全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和弃置不用,因检修拆除的,检修完毕应立即恢复。6.2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储存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防爆、泄压、防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5.5特种设备应建立特种设备台帐和档案,定期检测

4、,证件齐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5.6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应执行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并保存校准和维护活动的记录。5.7电气设备和线路应符合公司内防火防爆区域场所电气设备安装的有关安全规定。电气设备应有可熔保险和漏电保护,绝缘必须良好,并有可靠的接地或接零保护措施。产生大量蒸气、腐蚀性气体或可燃气体的工作场所,应使用密闭型电气设备。有易燃易爆危险的工作场所,应配备防爆型电气设备。潮湿场所和移动式电气设备,应采用安全电压。5.8对压力容器要严格执行压力容器操作规程,安全附件要齐全,灵敏。6、设备的维修

5、保养6.1精心维护好设备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种类维修工作量、降低维修引用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为此必须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6.2开展“完好设备”及“设备无泄漏”活动,对各单位所有设备实行岗位双包制度。做到所有设备、管道、阀门、法兰、考克、动静密封点等都落实到人,真正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道、个个阀门、块块仪表都有专人管理。6.3操作人员必须按操作规程,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正确使用和维护好设备。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应持有有效的操作资格证书,否则不准上岗。6.4操作人员对所有使用的设备,应做至Ir四懂”、“三会”和“四个过得硬”,经考试合格,

6、持证上岗操作。(即:懂设备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6.5所有操作人员,必须做好下列主要工作:6.5.1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启动运行和停车。6.5.2必须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6.5.3认真做好设备润滑工作,坚持润滑油过滤制度。6.5.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达到设备无杂音,仪表准确、灵敏。6.5.5保持设备整洁,及时消除跑冒滴漏,做到设备见本色,无油污,使设备运行正常。6.6各车间所有备用设备,由车间和工段负责派专人管理(最好指派工段长),做到定期检查维护,注意防尘、防潮、防冻、防腐蚀,对于转动设备还应定期进行盘车和切换,使所

7、有备用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6.7操作人员如发现设备有异常情况,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并即刻上报和通知值班长、调度员、有关岗位和保全维护工,不弄清楚原因、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开车。未处理的缺陷需记录在运行记录本上,并向下班交待清楚。6.8维修工(机、电、仪)应做好下列主要工作:6.8.1定期按规范化考核要求上岗检查,并主动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6.8.2发现缺陷及时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缺陷要详细记录,及时向班长或车间上报,车间应结合设备检修予以消除。6.8.3在完成检修任务后,必须在设备检修栏内如实、及时地填写检修记录(包括损坏部件、更

8、换零部件名称、数量、检修人员及检修日期等项),并按要求报设备处。6.8.4按质按量完成维修任务。6.9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应对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提高。6 .10不经公司领导批准,不得擅自将配套设备、备用设备拆除或拆件使用。7 .11公司建立生产设施管理制度,实行日常检维修和定期检维修管理。6. 12在进行检维修前,应对检维修作业进行风险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7、操作人员维护保养标准操作人员做“四懂”、“三会”,(即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并做好下列工作:7.1严格按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启动、运行与停车。7.2必

9、须坚守岗位,严格执行按规范化考核规定巡回检查制度,认真填写运行记录。7. 3认真做好设备润滑工作。7.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7. 5保持设备整洁,及时消除跑冒滴漏。7. 6发现设备不正常,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并逐级上报。不弄清原因,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开车。7. 7对备用转动设备每班进行一至二次检查、盘车。8、维修人员维护保养标准维修工人(机、电、仪)要明确分工,对本人负责包干的设备,负有保证维修质量的责任,做到:7.1 按规范化考核规定时间进行定时定点检查,主动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8. 2发现缺陷及时消除,不能及时消除的缺陷,要详细记录,

10、及时上报,并结合检修予以消除。9、生产设施的闲置、封存、启封管理制度8.1 已经安装验收,投产使用,而生产上暂时不用的设备均为备用设备,应在设备台帐中注明为“备用”,并在设备上悬挂“备用设备”牌给予标识。9. 2闲置三个月的以上的设备,由使用单位对设备进行就地封存,并做好防腐工作,对备用设备进行定期保养。10. 封存设备启用时,由使用单位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压力容器在封存期间未定期检验的,在启用前进行内外部检验。在进行全面检验确认没有影响生产安全的问题后,封存设备才能投入生产使用。10生产设施的报废和拆除10.1生产设施需要拆除、报废的由使用单位填写拆除、报废申请单交设备处,设备处组织有

11、关人员鉴定,提出意见,然后交安监处同意后,报生产副总经理审批。10.2报废的设施应予拆除,在拆除作业前,应有作业单位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对拆除施工进行风险分析,评价拆除作业过程可能发生的风险,然后由施工单位制定拆除计划或拆除方案,并制定出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10.3拆除的容器、设备和管道内存有危险化学品的,应先清洗干净,由设备处及相关部门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报废,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废弃的危险化学品和清洗产生的废水应按照公司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10.4由于革新、挖潜、改造后拆除的仍有使用价值的设备,由使用单位办理退库,仓库妥善保管,设备处负责变更处理。11、设备的更新11.1为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不断发

12、展和技术进步,保证生产安全和隐患整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必须重视和抓好设备的更新工作。11.2生产设施更新要持谨慎负责的态度,不能轻易蛮干,必须按照申请、论证、批准的基本程序运行。首先更新计划由设备处根据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编制,在每年4月份制定出更新计划,报生产副总经理,由公司研究确定。11.3使用单位根据确定的更新计划及具体情况,做好每年度大修更换准备工作。12、设备的管理档案建立生产设施技术管理档案,记载生产设施全过程的状态。按照生产设施选购,生产设施维护保养、检修、更新改造、报废处理等程序运行。每个环节的责任人都要填写规定的管理表格或图表,负责人和主管领导签名确认后保存。13、相关文件/记录(1)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2)生产设施台帐(3)特种设备台帐及档案(4)生产设施维护保养记录(5)拆除、报废申请单(6)拆除、报废批准单(7)生产设施检维修计划(8)八大作业许可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