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76764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原因1. 新中国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必然维护人民的根本利 益,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完整, 故而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方针。2旧中国采取屈辱的外交政策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新 中国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必然要废除旧中国的屈辱外交, 也必然要 求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3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始 了独立发展的新时期, 这为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提供了可二、理解新中国三大外交政策1“一边倒”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初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 新中国明确地宣 布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世界无产 阶级

2、革命的一部分, 为了保护革命的胜利果实, 中国必须站在世 界无产阶级一边, 共同抵制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扰和破坏。 该外交 方针的实行, 抵制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干扰 和破坏,使人民革命的胜利果实得以巩固。2“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外交关系,而要在 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对于驻守在旧中国的 各国使节, 人民政府把他们当做普通侨民对待, 不当作外交代表 对待。这一政策清除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政治经济势力, 做到 了真正的独立自主。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就是先把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清除掉。 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 力对中国社会存在一定影响,这

3、对新中国的独立必然会产生影 响。因此,在建立外交关系之前有步骤地把“屋子”打扫一下, 然后再“请客”是十分必要的。三、新中国初期实施“一边倒”的原因:(1) 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 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 经济上封锁、 军事上威 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2) 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 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3) 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 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 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仅不相 悖,反而是独立自主

4、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1) 国际:苏联等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随着民族解放运 动的高涨,许多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纷纷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两大阵营尖锐对立和激烈斗争,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 敌视态度。(2) 国内:新生人民民主政权得到巩固,需要加强和发展同邻 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需要为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 平的国际环境。2相互关系(1)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 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其中, 尊重主权是主权国家独立 处理本国内政的前提,领土完整则是主权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 互不侵犯

5、、互不干涉内政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体现。(2) 平等互利是各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国家间处 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3) 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 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和平共处。 3主要特点(1) 包容性: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 于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2) 开放性:能够在不同历史时期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3) 平等性: 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 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6、。(4) 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 系史上的伟大创举。4作用:(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 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 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 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从影响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 可,成为解决国与国

7、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 影响。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的“三大政策”的不同 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 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从影响上 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成为解决 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外交 政策的实质上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 政策的成熟。六“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解1同:中国和亚非国家都曾遭受殖民统治;都面临反对新老殖 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维护世 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2异:中国和亚非一些国家社会制

8、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七数字法巧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一个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两次会议: 1954 年日内瓦会议和 1955 年万隆会议。 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 倒”。四点成就:与苏联等 17 个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八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革命性主要原则在中国革命的思想理论指导下产生,对帝国 主义“不承认”同盟 性“一边倒”最具代表性,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 边内向性外交决策往往受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过渡性其形成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这一转变完成的重要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