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与性病学复习要点.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76113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病与性病学复习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皮肤病与性病学复习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皮肤病与性病学复习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皮肤病与性病学复习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皮肤病与性病学复习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肤病与性病学复习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病与性病学复习要点.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用药使用原则:1、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应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等进行选择,如细菌性皮肤病宜选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可选抗真菌药物,变态反应性疾病选择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选用止痒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等。 2、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应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进行选择,原则为:(1)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2)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3)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4)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

2、酊剂等。3、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处方外用药后,应当向患者详细解释使用方法、使用时间、部位、次数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极其处理方法等。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抗细胞毒、抗休克和抗增生等多种作用。适应症:常用语药疹、多形红斑、严重的急性荨麻疹、过敏性休克、接触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天疱疮、类天疱疮和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等。 常用种类:低效,氢化可的松;中效,波尼松、泼尼松龙、甲基泼尼松龙、曲安西龙;高效,地塞米松、倍他米松。 使用方法:应根据不同疾病及个体情况决定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和疗程,即强调激素使用的个体化。糖皮质激素剂量可分为小剂量、中等剂量和大剂量。一般成人用量泼尼松3

3、0mg/d以下为小剂量,用于较轻病症如接触性皮炎、多形红斑、急性荨麻疹等;泼尼松30-60mg/d为中等剂量,多用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等的治疗;泼尼松60mg/d以上为大剂量,一般用于较严重患者如严重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天疱疮、重症药疹、中毒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冲击疗法为一种超大剂量疗法,主要用于危重患者如过敏性休克、红斑狼疮脑病等,方法为甲基泼尼松龙0.5-1g/d,加入5%或10%葡萄糖液中静滴,连用3-5天后用原剂量口服维持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天疱疮等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由于剂量较大、疗程较长,应当

4、特别注意激素不良反应,递减到维持量时可采用每日或隔日早晨顿服,以减轻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抑制。 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适用于瘢痕疙瘩、斑秃等,常用1%曲安奈德和泼尼松龙混悬液0.3-1ml加等量1%普鲁卡因注射液进行皮损内注射,可根据病情重复治疗,但不宜长期反复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有感染(病毒、细菌、结核、真菌等)、消化道溃疡或穿孔、皮质功能亢进或减退、电解质絮乱、骨质疏松或缺血性骨坏死以及对神经精神的影响等,还可加重原有的糖尿病、高血压等,不适当的停药或减量过快还可引起病情反跳。长期外用本组药物可引起局部皮肤萎缩、毛

5、细血管扩张、痤疮及毛囊炎等,故慎用于面部、外生殖器部位及婴儿、长期大面积外用还可导致系统吸收而引起全身性不良反应。 红斑狼疮:1.盘状红斑狼疮:主要累及皮肤和黏膜紫外线有关,好发于头面部,两颊和鼻背,与LP脂溢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鉴别。2.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特征性皮损:环形红斑样和丘疹鳞屑样,分别与sweet和银屑病鉴别。80%ANA阳性,抗Ro/SSA和La/SSB抗体阳性。3.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黏膜损害:面部蝶形红斑、盘状红斑、皮肤血管炎、雷诺现象等关节肌肉损害:90%关节痛肾脏损害:蛋白尿血尿心血管:心包炎呼吸:胸膜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白细胞血小板降低,溶贫。其他:口干眼干等。A

6、NA是筛选抗体,抗dsDNA和抗Sm抗体特异性高,有诊断意义。LBT:IgGAMC3沉积。诊断标准: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敏感口腔溃疡关节炎浆膜炎肾病表现:尿蛋白0.5g/d或尿蛋白+或有细胞管型神经病变:癫痫发作等血液:溶贫白细胞4000/ul淋巴小于1500血小板100000.免疫学异常:抗dsDNA或抗Sm抗体或抗心磷脂抗体阳性11ANA阳性。11项中具备4项可诊断。天疱疮:一种慢性复发性以表皮内大疱形成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机体产生抗复层鳞状细胞间基质的自身抗体(即天疱疮抗体),通过与相应抗原结合而激活表皮细胞内某些蛋白水解酶,使表皮细胞黏合质溶解,导致棘层松解。表皮内水疱,疱壁薄松弛

7、易破的水疱或大疱。临床上可分四型: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红斑型。寻常型:好发于全身而以受压及摩擦部位为主。在正常的皮肤上,出现豌豆至黄豆大或更大的水疱,初起疱液清亮,继而混浊。水疱初起紧张丰满,很快松弛、破裂,形成红色湿润的糜烂面,易出血,结黄褐色痂,常有腥臭。用指压水疱顶部,其疱向四周扩展,或用手指轻擦疱周正常皮肤时,表皮发生剥离,即尼氏征阳性。粘膜损害较皮肤损害出现为早,一般不形成水疱,多呈大片糜烂面,以口腔最常见,其次为口唇、眼结膜、鼻、咽、喉、外阴等处。病程缓慢,在病程中,新的损害不断出现,而旧的损害又不易愈合,互相融合扩大,严重者表皮呈大面积剥离。愈合后遗留色素沉着而不形成疤痕。自

8、觉瘙痒和疼痛,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食欲减退、乏力等全身症状。因慢性消耗,易继发感染,并发肺炎、败血症等。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棘层松解,有棘层松解细胞;少数病人血清中有抗表皮角朊细胞间物质特异抗体。 增殖型:好发于腋窝、腹股沟、肛门、外阴、乳房下、脐窝等处。早期损害与寻常型相同,但其特点为糜烂面上出现蕈状及乳头状增殖,周围绕有炎性红晕,表面结污秽厚痂,散发腥臭气味。周围常出现新水疱。粘膜损害与寻常型相同:尼氏征阳性。病严缓慢,自觉症状轻微,经过中常有长期缓解。组织病理检查与寻常型基本相同,但有表皮乳头瘤样增殖。 落叶型:皮损初发多在颜面、头部、胸部及背上方,皮损日渐扩大,逐渐遍及全身。皮损开始

9、为小而松弛的水疱,疱壁薄,易破裂,破后形成浅在性糜烂面。以后水疱较少发生,主要以表皮浅分离和剥脱为特征。表面有叶状鳞痂,中央粘着,边缘游离,基底潮红湿润。粘膜损害较少见,多呈浅在性糜烂面,症状轻微。自觉灼热疼痛,间有严重瘙痒。损害可长期存在而不影响健康,也有缓解期,但可复发。尼氏征阳性。组织病理检查示颗粒层及棘层松解,形成大疱,阳性皮损可有角化过度、不全,角栓形成,棘层肥厚,轻度乳头瘤样增生。并可见角化不良的谷粒细胞,真皮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免疫学检查示有角朊细胞间抗体,外周血中可测出抗角朊细胞间物质特异性抗体。 红斑型:皮损主要发生在头、面、躯干及上肢等处,粘膜及下肢一般不受侵犯。鼻及颊部出现

10、蝶形红斑,表面被有角化及脂溢性鳞屑,类似红蝴蝶疮或面游风,除去痂皮可见浅在性糜烂面。胸、背、四肢等处可见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薄壁小疱,破裂后形成鳞屑。病程缓慢,可自然缓解,但常复发,一般不影响健康。尼氏征阳性组织病理学检查与落叶型相似。诊断:1.临床表现:(1)各型天疱疮的基本损害均为皮肤松弛大疱,覆有结痂,或难治的糜烂面。(2)粘膜特别是口腔粘膜往往是寻型天疱疮的早期症状。(3)Nikolsky氏征阳性2组织病理:特点是棘细胞层松解表皮内裂隙及水疱形成。“棘层松解细胞(Tzandk细胞)”3.免疫荧光:直接免疫荧光:取水疱或其周围皮肤作冰冻切片可见棘细胞间有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C

11、3)沉积。此外大约25-30%患者可见有IgA和IgM。非病损部约60%有IgG和C3沉着;间接免疫荧光:患者血清天疱疮抗体阳性。抗体效价和病情大致是平行的。治疗:1、支持疗法 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或由静脉补充,全身衰竭者须少量多次输血。2、肾上腺皮质激素:皮损10%,30-40mg/d;30-50%,60-80mg/d;50%80-100mg/d。3-5天未控制,加原剂量的1/3-1/2,稳定并好转后1-2周即可递减,每次递减总量的1/10到1/6,低于30mg/d后减量应慎重,直到每天或隔天1次口服5-15mg为维持量。对于严重天疱疮患者,可以选用冲击疗法和间歇给药法。即大剂量给肾

12、上腺皮质激素至病情稳定(约需10周),逐渐减量至泼尼松30mg/d后,采用隔天给药或给3天药、休息4天的治疗。3、免疫抑制剂 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或甲氨蝶呤和泼尼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治疗,以达到减少后者的用量,从而降低副作用的目的。4、抗生素加用抗生素以防止并发感染。5、局部用药 口内糜烂而疼痛者,在进食前可用1%-2%丁卡因液涂搽,用0.25%四环素或金霉素含漱有助于保持口腔卫生。局部使用皮质激素软膏制剂,可促使口腔创面的愈合。6、酶抑制剂 各类蛋白分解酶的相应抑制剂已被证实能抵制棘层松解的产生,但尚无临床实际应用成功的报道。7、中医中药:补中益气汤、清脾除湿饮、黄连解毒汤等。大疱性类天疱

13、疮是一个好发于老年人的大疱性皮肤病。临床上以躯干、四肢出现张力性大疱为特点。目前认为BP是一个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老年人皮肤上出现张力性的大疱;病理检查示表皮下疱,并有嗜酸性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示基底膜带有IgG和/或C3沉积所致的线状荧光。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绝大多数是通过性途径传播,临床上可表现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和潜伏梅毒。一期梅毒:标志性临床特征是硬下疳。好发部位为:阴茎、龟头、冠状沟、包皮、尿道口;大小阴唇、阴蒂、宫颈;肛门、肛管等。也可见于唇、舌、乳房等处。a硬下疳特点为:感染TP后760天出现,大多数病人硬下疳

14、为单发、无痛无痒、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的溃疡,高出皮面,疮面较清洁,有继发感染者分泌物多。触之软骨样硬度。持续时间为46周,可自愈。硬下疳可以和二期梅毒并存,须与软下疳、生殖器疱疹、固定药疹等的局部溃疡性病损相鉴别。B硬化性淋巴管炎:出现硬下疳后12周,部分病人出现腹股沟或近卫淋巴结肿大,可单个也可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大小不等、质硬、不粘连、不破溃、无痛,穿刺可见大量TP。二期梅毒:以二期梅毒疹为特征,有全身症状,硬下疳消退后发生或重叠发生。TP随血液循环播散,引发多部位损害和多样病灶。侵犯皮肤、粘膜、骨骼、内赃、心血管、神经系统。梅毒进入二期时,所有的梅毒实验室诊断均为阳性。全身症状发生在皮

15、疹出现前,发热、头痛、骨关节酸痛、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1.皮肤损害:梅毒疹:特点为疹型多样和反复发生、 广泛而对称、不痛不痒、愈后多不留瘢痕、驱梅治疗迅速消退、皮疹富含TP。主要疹型有斑疹样、丘疹样、脓疱性梅毒疹及扁平湿疣、掌跖梅毒疹等。梅毒性脱发:虫蚀状,可再生。黏膜损害:发生在唇、口腔各部位、扁桃体及喉,为粘膜斑或粘膜炎,有渗出或灰白膜,粘膜红肿。2.骨关节损害:骨膜炎、骨炎、骨髓炎及关节炎。伴疼痛。3.眼损害:梅毒性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视网膜炎等。常为双侧。4. 神经梅毒:多无明显症状,脑脊液异常,脑脊液RPR阳性。可有脑膜炎症状。5.多发性硬化性淋巴结炎: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6内脏梅毒。 三期梅毒:40%的显性TP感染发生三期梅毒。1.皮肤粘膜损害:结节性梅毒疹:好发于头皮、肩胛、背部及四肢的伸侧,簇集排列铜红色浸润性结节。梅毒性树胶肿:常发生在小腿部,为深溃疡形成,萎缩样瘢痕;发生在上额部时,组织坏死,穿孔;发生于鼻中膈者形成马鞍鼻;舌部者为穿凿性溃疡;阴道损害为出现溃疡,可形成膀胱阴道漏或直肠阴道漏等。2骨梅毒3.眼梅毒4心血管梅毒:主要侵犯主动脉弓部位,发生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即梅毒性心脏病。5.神经梅毒:发生率约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