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管理.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754385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企业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际企业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际企业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际企业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际企业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际企业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企业管理.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第45届众议院选举开始正式投票,日本结束半个多世纪以来自民党掌权的局面,实现“万众期待”的变革:即民主党上台。此前的一系列民调显示,民主党的支持率远远高于自民党,这意味着此次轮替已成定局。选前,民主党代表鸠山由纪夫成为日本下任首相几乎毫无悬念。(8月30日中国新闻网)日本民众之所以选择民主党执政,是因为人们早已对自民党“审美”疲劳了。我们从日本自民党的下台,可以总结出它长期执政以来存在以下弊病:首先,自民党由于长期执政普遍存在腐败丑闻,激起国民的强烈不满。尤其在经济危机的过程中,民众往往对腐败的容忍程度会大大的降低,人们会将许多社会问题与腐败联系在一起,在日本自民党执政的这些年里,官商相互

2、勾结,贪赃敛财的腐败丑闻屡屡曝光,加上自民党国会议员中世袭的问题又相当严重,人们对这些“太子党”们长期养尊处优的表现已经忍无可忍。尤其日本的年轻一代,他们更渴望日本政坛出现新的气象,让大家呼吸到新鲜的政治空气。所以把自民党拉下马的呼声,成了万众的期待,也不难被人理解。其次,自民党长期只照顾某些集团的利益而忽略民生问题,导致日本国民怨声载道。日本自民党这些年一直罔顾民生、一味照顾既得利益集团,即使在经济危机面前,推出的经济政策,仍然仅是着眼于为企业输血、松绑,民众对此很有意见。而民主党在这次选举中一直抓住“民生”议题不放。例如,提出要给有孩子家庭发放育儿补贴,以及给农户发补贴,取消高速公路通行费

3、及废除退休官僚体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很顺乎民意,深得民众的拥戴,不管这些承诺能不能实现,但至少给大多人以希望,所以民众热情高涨,踊跃投票,希望民主党获胜。还有,自民党长期执政经常出现“老人”政治,国民不喜欢。近年来,日本政坛的老朽化问题严重,七十多岁当首相,老人内阁官员一大堆的现象比比皆是,这致使年轻一代的日本选民无法对政治产生兴趣,也让日本政坛失去了活力。环顾许多新当选的大国领导人,如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他们都是正当英年的人物。而现在已经68岁的麻生太郎首相与现年62岁的鸠山由纪夫相比,显然在年龄上没有优势,此次选举,日本民众期待“改革”,不仅是政权交替,也是世代交替。可以

4、看出,日本自民党下台是迟早的事,是本身问题积重难返的结果。正如学者刘柠所言:“日本民主党之被接受,并非是自己干得好,而是由于自民党干得太烂所致,是自民党失政的收益。”自民党应该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唯有实行变革才有重掌政权的可能。政党轮替带来的巨变,势必体现到施政理念和政策上,这也是此次大选将给日本带来的另一重大变化。与自民党相比,民主党在内政上主张改变日本出口导向型的传统增长战略,转向以扩大内需为主的战略;宣称通过削减预算和动用政府账户中的“隐形储备”,来出台新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此外,还有高速公路免费化,扩大儿童福利以鼓励生育等政策纲领。在外交上,与自民党的日美同盟轴心战略不同,民主党主张日

5、美、日中并重,强调在保持日美同盟的同时突出日本的独立和主体地位等。此次日本选民的热情投票,正是人心思变的集中体现,也是这次大选带来的另一变化。此前5次常规大选,日本选民的投票率均在50%到60%之间。2005年以小泉纯一郎以邮政民营化为主题的临时选举,因其“剧场政治”效应发酵,投票率曾上升至67.5%。而民调显示,此次选民投票率估计将达到69.52%。由于普遍蔓延的“政治无力感”,日本年轻人历来被视为“沉默的少数派”,历次大选中的投票率均未超过40%,2005年大选也仅为46%。在这次大选中,不少日本青年也开始走上街头,以奥巴马式的“变革”口号动员民众参选,投票率也超过了以往。从表面上看,此次

6、大选的确给长期近乎铁板一块的日本政坛带来了诸多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巨变背后仍有诸多不难发现的“不变”。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不变”,是高呼“变革”的民主党其实是和自民党一样的保守政党,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改头换面的自民党。不仅其党首鸠山由纪夫、背后“教父”小泽一郎等高层均是自民党出身,将来组阁中也不排除大力任用自民党旧将,而且其政治理念所谓的“中间偏左”,也不过是右翼保守政党中的“中间偏左”,一如美国民主党之与共和党。在谋求日本成为所谓“普通国家”及政治大国地位等方面,民主党的雄心较之自民党有过之而无不及。另外的“不变”则集中体现在政策上。民主党在经济政策上与自民党有太多相似,在对外政策上也不

7、会从根本上动摇日美同盟的基石地位,执政初期甚至还会“萧规曹随”。总之,此次日本大选无疑是其政治发展史上的转折性事件。但对中国而言,看透这种所谓“巨变”后的“不变”,恐怕显得更为重要。经济环境分析政府以资本扶持工业与企业、强大的劳动力、高科技的发展以及较低的军事预算比例(占GDP的1%),帮助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并成为当今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强国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系。日本的经济特点是生产商、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紧密结合、强大的企业联盟、紧密的团队合作、年功序列制、终身雇用制等 。最近,日本的企业为了谋求更多的利润已经开始部分放弃这些制度。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

8、DP占最大比重,而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东京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东京证券交易所年交易量在全世界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2006年东京证券交易所总市值达549.7兆日圆,也是世界第二。自二次大战后,日本的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电子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日本的电子产业和高科技著名制造商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夏普、东芝、日立等公司。汽车业方面,日本公司的汽车生产量超越美国和德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其中丰田、本田、日产和 铃木等制造商,均有出产汽车行销全球。日本拥有世界资产最庞大的银行邮储银行,三菱UFJ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在

9、世界金融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经济自1960年代到1980年代保持了20多年的高度成长,被誉为奇迹:1960年代池田勇人内阁提出“所得倍增计划”,经济出现平均10%的增长;1970年代初期虽然遇到石油危机,平均仍有5%的增长;1980年代则为平均4%的增长。而从19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趋于不景气,主要是由于1980年代末的过度投资所造成的资产膨胀,以及证券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最终在逾放比过高与日圆不断升值下,泡沫经济瓦解。政府改革经济的努力也没有立竿见影的成效。2002年2月以来日本的景气一直扩大,创下了战后最长的景气复苏期纪录,不少企业创造了历史最好业绩。经济泡沫破灭以来,日本经

10、历了近30年的消沉,经济停滞,政治动荡,民心不稳,国际竞争力减弱。而今,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日本的出口经济遭受重挫,失业率大幅攀升,重整经济恐怕是鸠山面临的首要难题。幸好当前国际经济环境有所好转,新兴经济体复苏明显,美欧经济也正在解冻,而国际贸易往往是经济复苏的最大受益者,日本或可借此机会走出经济低谷。倘能如此,民众可能乐见民主党继续执政。日本人心里明白,他们承受不起下一个沦落的30年,若真如此,日本的国际话语权恐丢失殆尽。此外,堪称身处全球最严重老龄化危机的日本受制于国土面积的狭小、资源的稀缺以及文化的相对封闭,一直对海外移民持排斥态度。此举不仅加剧了日本国内的人口危机,也阻碍了海外人才

11、引进,这或许是90年代以来美日科技差距日益扩大的主因,也间接导致了经济的徘徊。因此,鸠山内阁如何化解(至少是缓解)老龄化危机不仅关系到社会保障改革尤其是养老金改革的成败,还涉及增强人才竞争力等国计大政。当然,如果日本的主要矛盾一时间无法解决,鸠山也可能效法福田、麻生,淡而化之,转移国民焦点于海外,以外交环境的改善掩盖内政改革的停滞。不过,前车之鉴已然不少,外交加分并不能持续吸引民众的目光。对他们来说,到手的收入、福利才最为实际,军事、外交、国际影响力等都太过遥远,这些只能抚慰创伤,却无法使其愈合。经济衰退、人口危机、世袭政治、福利下降、领土之争,这些都可能令日本新政府焦头烂额,而要协调好诸多矛

12、盾,给选民以真正的生活品质的“更迭”殊为不易。鉴于近年来日本首相“流动性过剩”,如果鸠山的当选不能带给日本民众以新的气象,其是否能跳出“年任制”还有待观察。回到文章开头,此间观察人士的两种观点或许就是鸠山内阁的两种极端归属。一言以概之:日本的政治生态何去何从,有待民主党执政实绩检验。文化环境分析日本作为“东方的西方”, 日本民族是个极有特点的民族。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化人类学者本尼狄克特指出:“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 既尚武又爱美, 既蛮横又文雅, 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 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 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 既勇敢又胆怯, 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 而且这一切相互矛盾的气质都是在最高的程

13、度上表现出来(一)日本文化的特点吸收性有如一位日本学者所说:“日本人对于外国的文化, 并不视为异端, 不抱抵触情绪和偏见, 坦率承认它的优越性, 竭力引进和移植。”日本对中国文化、日本文化、印度文化、南蛮(以葡萄牙为主)文化、红毛(以荷兰为主)文化、西欧文化、美国文化的吸收就是如此。其中, 大化改新前后对隋唐文化, 明治时期对西欧文化, 二战后对美国文化的吸收, 可以说是外来文化吸收的三大高潮, 其特点是以整个国家的规模进行全方位的吸收。像这样酣畅的文化吸收在世界历史上是不多见的。日本地处岛国, 经常遇到台风的袭击, 加上频繁的地震和火山爆发等, 使日本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原始日本人以游牧和鱼

14、猎为生, 面对野兽越来越少的现实, 民族生存成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海洋把日本隔离起来, 但海洋又把日本同外界联系了起来。日本海由于里漫海流和对马海流, 出现了大体上沿着周围陆地向左旋的环流, 形成漂流性的航路。在造船和航海还不发达的远古时代, 这是由朝鲜航行到日本的最方便的路线。通过它, 中国的古老文明很早就传到日本。稻子是公元前3世纪传到九州的, 把种稻的方法传给那些还完全依靠渔猎为生的人们, 同时, 还传来了青铜器、铁制农具和新的陶器等。可见, 受恶劣的自然条件所决定, 日本要创造自己的物质文和精神文明是很困难的, 这就使日本存在着向外学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而自然航路又提供了向外学习的可

15、能性, 这一切就决定了日本文化的吸收性。由于日本社会长期吸收外来文化, 在对外来文化崇尚、认同中, 自然形成拿来主义价值观, 即利用现代文明为我所用的功利主义态度。( 二) 独特的“耻”的文化日本地理的封闭性形成了家本位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反映在思想文化上, 就是其独特的“耻”的文化。所谓“耻”, 即是“礼义廉耻”之“耻”, 这是中国儒教文化抽象出的一个文化原素, 成为儒教伦理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因其独特的社会背景与文化传统,耻在日本文化中, 从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强化和放大, 成为日本的文化积淀, 溶入了民族灵魂的深处”。日本是一个“集团型”的社会。个人的价值必须所属集团中得到证实

16、认可后才能实现。因此, 日本人十分注重自己的集团中的位置, 非常计较集团对自己的评价。为了取得团体对自己的认可, 他们不得不以集团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 以集团的利益为自己的第一目的。因此, 当自己做错了事, 给集团的利益造成了损失时, 他们便会产生一种无法忍受的羞耻感,甚至走上自杀的极端之路。当然, 不否认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它的影响, 但日本的“耻”的文化的独特性却是因为其地理所造成的民性。另外, 日本独特的政治制度与军人思想, 也是这种“耻”的文化的形成原因。在武士阶层中, 名誉是极其重要的,在战场中挫败受辱, 必使武士感到极大羞耻, 从而激发起以雪耻为目的的报复心理, 以此维系着武士集团的战斗意志。也因此,“耻”的观念备受推崇。在现代,“耻”文化与“武士道”的结合, 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构成了“武士道”的精神新体系,强调“耻”应该成为日本“武士”乃至普通国民必须讲求的伦理之道, 若要振兴日本传统, 必先兴知耻之道德。因此,“耻”文化这种传统的伦理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