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与《老人与海》.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749630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明威与《老人与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海明威与《老人与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海明威与《老人与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海明威与《老人与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海明威与《老人与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明威与《老人与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明威与《老人与海》.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明威与老人与海海明威与老人与海一、生平和创作 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一1961)是20世纪美国小说家,他所创作的独具风格的作品具有世界影响。 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于伊利诺伊斯州芝加哥附近的橡树园镇。他的父亲是医生。小时候,海明威经常随父外出行医及捕鱼打猎,对游泳、钓鱼、拳击、踢球有特殊爱好,同时也练就了他强健的体魄和刚强的性格。母亲是位虔诚的教徒,喜爱艺术,她经常带孩子们去芝加哥看画展。海明威自幼受到音乐和美术的熏陶。这对他日后的创作有很深刻的影响。1917年,海明威在中学毕业前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报名参战,因眼疾未能如愿。同年10月,他担任了堪萨斯市星报见习记者。

2、严格的新闻写作训练,为形成他简洁、明快、活泼的写作语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18年,海明威作为救护车队的中尉,到意大利前线参战,被炮击受伤,住院治疗三个月,医生从他身上取出277块弹片。意大利政府授予他军功奖章、银质奖章和勇敢奖章各一枚,但战争给他的心灵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同时也为他后来创作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提供了素材。1919年冬,海明威任多伦多明星报驻巴黎记者,结识旅居巴黎的美国著名女作家斯泰恩、诗人庞德和爱尔兰小说家乔伊斯。在他们的鼓励与帮助下,海明威于1922年开始在大西洋月刊等杂志上发表作品。1923年他的第一本集子三个短篇和十首诗、1924年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和1926年

3、的长篇小说春潮相继出版。1926年太阳照旧升起;1929年永别了,武器迷惘的一代主题。四十年代“西班牙时期”。 二战爆发后,海明威又积极投入了反法西斯的斗争。40年代初,他曾以记者身份来中国报道中国抗日战争的战况。战后,他长期居住古巴,写出长篇小说过河入林(1950),并不成功。1952年,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出版,震动文坛。1954年,海明威因“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突出表现在其近作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取材于作者早年听一个老渔夫叙述他在海上跟踪鲨鱼并与之搏斗几天的故事。小说情节十分简单,写一个古巴老渔夫在海上三天的捕鱼经历。主人公桑提亚哥

4、是一位老迈倔强的古巴渔民,可出海84天打鱼却空手而归。第85天,他去远海捕到一条比船还长的马林鱼,于是人与鱼展开了一场生死的搏斗,经过一夜的苦战,桑地亚哥才把大马林鱼弄死,系在小船边。可是在返航途中,筋疲力尽的老人受到成群的鲨鱼攻击,马林鱼被完全撕食,最后靠岸时,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鱼骨。而疲惫不堪的老人在船上睡着了,再次梦见那威武雄壮的狮子。可这个简单的故事,海明威却构思了十几年。凭他长期在海上捕鱼的亲身经历,采用细致具体的景物描写与人物刻画等传统写实手法为基础,又巧妙地借用内心独自、象征、梦幻以及印象派绘画技巧等现代表现手法,使这个简短的故事反映了具有深刻哲理性的主题:人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逃避

5、不了失败的命运,但面对失败,人仍要不失尊严、勇敢、决不妥协。正如小说中的一句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作者把老迈却刚毅,孤寂却内心无比坚强的主人公桑地亚哥置于广袤无边的大海中,只身与强大的马林鱼、凶恶的鲨鱼进行殊死搏斗,使得小说这一寓意深刻的主题与人物和环境显得无与伦比的和谐,再加上叙述的简洁凝炼,语言的朴实简短,使小说既具有寓言般的含蓄,又有圣经般的庄重,成为世界中篇小说的珍品,在海明威的整个创作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海明威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他的婚姻多变,一生结过4次婚;他也曾在战争中、狩猎中、飞机失事中多次身负重伤,却都幸免于难。1954

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没有亲去领奖,而是委托美国大使代为受奖,自己匆匆出海捕鱼去了。同年,去非洲狩猎,途中飞机失事,摔进尼罗河,幸好被人救起。肝部受了伤。第二天,飞机又出了事,舱内起火,门被夹住,海明威用头撞门,头部又受了伤。伤好后,留下了不少后遗症。但早年精神和身体上的创伤,导致他晚年病魔缠身,精神抑郁,创作力严重下降,他曾多次试图自杀。1961年7月2日,他最终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海明威死后留有大量遗稿,由他夫人玛丽威尔士整理,先后出版的有不固定的圣节和海流中的岛屿。二、海明威的创作个性第一,“迷惘的一代”与“迷惘”的文学主题。1926年,海明威将斯泰恩的一句话作为太阳照样升起一书

7、的题词:“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后来,“迷惘的一代”就成了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专门名词,用来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作家。“迷惘的一代”并非文学实体,它既无组织,又无纲领,但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曾经盛行过一二十年的文学流派,它是对战后一代美国青年厌恶、恐惧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而痛苦迷惘的集中反映,对当时的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坛产生过很大影响。海明威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海明威对待战争的态度:二、三十年代的反战;四十年代能够区分正义与非正义战争。永别了,武器海明威在他的第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间接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主人公杰克巴恩斯侨居巴黎的生活描述,揭示

8、了战争在整个年轻一代当中所造成的绝望和幻灭感,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这部小说中则直接描写了这场战争。小说中明显地带有自传色彩:海明威像他的主人公亨利一样,在意军中服过役,开过车,腿部受过重伤,对战争的厌恶与恐惧有其切身的体验,因此,这部小说无论是思想性与艺术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青年亨利志愿到意大利军队里服役。在奥地利前线,他经人介绍认识了英国籍护士凯瑟琳。起初亨利并不真心爱凯瑟琳,认为与她交往不过是一场用无聊的话语而不是用纸牌来进行的赌博,是逢场作戏。后来在一次炮击中,亨利腿部受伤,去米兰治疗,由凯瑟琳看护。亨利在凯瑟琳的细心照料下恢复了健康,他们之间产生了真正的

9、爱情,两人在米兰度过了一个幸福的夏天。亨利急于想结婚,但凯瑟琳考虑到,如果结婚,她就得回英国,便没有同意,希望战后再建家庭。秋季亨利被召回部队,正赶上德军反攻,意军败退卡波瑞托,亨利在撤退的路上,因有外国口音被保安部队误认为是德国间谍而被捕。亨利看到意大利宪兵胡乱枪杀撤退中的意军军官,于是伺机逃跑,找到了凯瑟琳,一起逃往瑞士。在那里,他们度过了一段最愉快的生活。冬季,他们来到洛桑,以便凯瑟琳分娩时能及时送医院。不幸的是,凯瑟琳因剖腹产大出血,大人小孩一起离开了人间。亨利麻木地告别了“石像”似的凯瑟琳,离开医院,绝望地回到旅馆。 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战场为背景,描写了战争如何毁灭人的精神

10、,扼杀人的爱情以及人与人之间无谓地相互残杀,小说无疑贯穿了反战的主题。特别是小说通过爱情与战争这对矛盾对照来展开,描写战争是怎样摧毁亨利与凯瑟琳的爱情和个人幸福,并通过士兵之口喊出了“打倒军官!和平万岁!”的口号,深刻地反映了这场战争的反动本质和当时人民的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永别了,武器与当时一般的反战小说所不同的是,海明威没有重弹尚武的老调,而是辛辣地揭露了狂热的战争宣传,小说借亨利之口剥开了战争宣传的假面具:“什么神圣、光荣、牺牲这些空泛的字眼儿,我一听就害臊,我可没有神圣的东西,光荣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光荣,至于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不同的是把肉拿来埋掉罢了。”当然,海明威的战争

11、观也有其局限性,他除了诅咒战争之外,并没有对战争的深刻根源进行剖析,也根本无法指出消灭战争的正确途径。亨利逃避战争,纯粹是个人行为,只是一种求生本能的需要。同时,海明威也没有像当时一般的反战作家那样,把希望寄托在战后的和平生活上,而是给小说涂上一层深重的迷惘和悲剧色彩。他曾在1948年插图版小说的序言中写道:“这本书是一部悲剧,这个事实并没有使我不愉快,因为我相信,人生就是一部悲剧,也知道人生只能有一个结局。”小说中,亨利不少善良勇敢的意大利同伴都死于炮火,他心爱的人凯瑟琳好容易熬过战争这一难关,却难逃死亡的厄运,亨利最后也只不过是留着一个躯壳活在这世上,生不如死。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整个人类文

12、明的悲观失望情绪,反映了“迷惘的一代”的心声。此外,永别了,武器的悲剧色彩还集中表现在主人公亨利身上。亨利是世界大战的反对者,同时又是消极的和平主义者。他不仅从战场上逃跑,而且逃离社会,满怀沮丧绝望的情绪。在他看来,任何信仰、任何理智上的思考,都没有实际的用处,都是虚妄的,只有个人的幸福才是看得见、摸得着、靠得住的东西。特别是在这场灾难面前,他认为孤独的个人是无能为力的,“世界颠倒了”,但他不想“把它整好”。他也不去追究这场战争是怎么回事,而只是逃避社会,躲进自我的小天地。因此,他能做的、想做的事情唯有“吃饭、喝酒、同凯瑟琳睡觉”。这是资产阶级道德崩溃时期的一个“英雄”形象,也是“迷惘的一代”

13、的一个典型代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海明威的悲观主义思想也反映了作者世界观的局限和认识的片面性,他把自己笔下的“英雄”所看到的那小部分现实当作现实的全部,把资本主义国家的危机看成是人类的末日。丧钟为谁而鸣罗伯特乔丹具有三十年代硬汉特征。“迷惘”是海明威创作个性的显著特征,是笼罩他全部作品的统一风格:他的许多作品、许多主人公都给人以迷惑、怅然若失的印象,即使在那些现实性和倾向性很强的作品里,也涂上了浓重的迷惘色彩。早期作品在我们的时代里的尼克形象,表现了一个青年初次接触到一个充满暴力和性的邪恶世界的那种本能的恐惧与困惑不解,这也正是青年海明威的心灵创伤和迷惘。战争使海明威迷惘的心理素质发展成为基本

14、的个性特征。1918年,海明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身负重伤,他清楚地看到战争摧毁了人类文明,摧毁了青年对生活美好的幻想,摧毁了建立在人道主义基础上的道德和价值观念。战争给海明威的精神和肉体以巨大创伤,促使他最终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言人。总之,从在我们的时代里到老人与海,海明威迷惘的创作个性特征始终存在着,以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宿命论、逃避、悲剧、放纵、毁灭。在海明威看来,人好比“着了火的木头上的蚂蚁:有的逃了出来,烧得焦头烂额,不知往哪儿逃的好。但是多数都往火里跑,接着掉过头来朝尾端逃,挤在凉快的顶端,末了还是烧死在火里”。在这个世界末日面前,再好的人都免不了一死,“世界杀死最善良的人,最

15、和气的人,最勇敢的人。” 第二,“硬汉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海明威的作品里,最富有魅力和打动人心的,是他塑造了众多的在迷惘中顽强拼搏的“硬汉子”形象。海明威在选择人物时特别喜欢斗牛士、拳击家、猎人、渔夫、士兵,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旺盛的精力,在同充满敌意的世界对抗中殊死搏斗,表现出共同的性格特征:坚强刚毅、勇敢正直,无畏地面对痛苦和死亡,他们都处在尖锐剧烈的外部和内心冲突中,他们都有共同严酷的悲剧命运,但无论情况多么严重,困难多么巨大,死神多么可怕,他们都不失人的尊严,不失勇气和决心,表现出临危时的优雅风度。“硬汉子”形象随着海明威思想和创作观的发展变化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在的表现,大致可分

16、三类:早期的硬汉子多出现在斗牛场或拳击场上,他们孤独、倔强、争强好胜,为了人格尊严和职业的荣誉不惜孤注一掷,以死相搏,夺取胜利。在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中,这种硬汉精神表现得尤为突出,年老的斗牛士曼努尔,青年时曾以武艺超群和刚勇顽强而威震斗牛场:但青春的大好时光一经消逝,他便不再受到青睐。为了保住青年时代的荣誉,他执意再上斗牛场,与公牛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鏖战,以压倒一切的精神力战公牛,终于把利剑戳进了公牛的身躯,从而保住了“打不败的人”的称号。中期的“硬汉子”有了新的发展,以丧钟为谁而鸣的主人公乔丹为代表,这个形象已经不是为了个人荣辱奋斗的勇士,而是为人民事业献身的英雄,他已经摆脱了孤立主义,而为正义、民主而战,与人民生死与共,他的对手也不是一般的邪恶势力,而是法西斯主义。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