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校在校大学生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745078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高校在校大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合肥高校在校大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合肥高校在校大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合肥高校在校大学生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合肥高校在校大学生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高校在校大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高校在校大学生(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在校大学生考研情况调查 2012- 2013学年度第一 学期学院:经济学院专业:经济统计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指导教师:周文洋目录前言一调研概要二调研结果(一) 考研动因及近年动态(二) 考研的盲点与读研的弊端(三) 考研过程(四) 正确对待考研与就业三意见与建议四完毕语1:20012010年研究生报考以及录取人数情况变化表2:1997-2011年考研人数统计与录取人数比例统计前言又是一年考研季。在度过无忧无虑的大一,即将完毕大二的很多同学都在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大学之后是考研还是工作,同学们开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进展取舍,国家对研究生招收政策的放宽,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很多大学

2、生开场迷茫。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就成了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据了解,在前几年的高校研究生扩招背景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仅放宽了考研的政策,还放宽了考研能力的要求,而对体检的放宽及自主招生的相关规定也无疑刺激了招生规模的增长。随着大学的扩招,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社会竞争日益剧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即将走向社会抑或在校学习的大学生都将目光瞄向了考研。考研升温已成了不争的事实,有人将其称作中国高考之后的第二大考试。今日,我们安大的九名大一学生来到*各所高校进展深入调研,深入了解考研背后我们所不知的秘密。一 调研概要2012考研战争已经落下帷幕,2013考研正在如火如荼的进展。面对考研,备战的同学应

3、该以怎样的姿态和心态来面对.观战的同学又该怎么去思量.针对2013考研问题,我们展开此次调研活动。小组成员:蔡静44周四3,4节胡乐轩75周五1,2节钱锐76周五1,2节 邵艺桥77周五1,2节田理78周五1,2节曾永凤79周五1,2节王梦婕80周五1,2节陈志奇81周五1,2节林子欣82周五1,2节调查对象:*高校*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工业大学,*农业大学,*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和实地询问调查时间:2012年10月二调研结果一考研动因及近年动态经过调查,我们总结了以下4个考研类型和主要动因。1.功利考研型:考研目的明确为了找一条更好的路。典型的答复是:“就业难、“为了找一份

4、好工作2.非功利考研型:考研由兴趣主导,态度比拟轻松。典型的答复是:“想换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实现当初的梦想、“权当大学的一种经历吧,考着试试3.盲目考研型:职业目标不够清晰,人云亦云。典型的答复是:“还不知道以后做什么,看到很多同学在考,我也就先考吧。主要动因1. 适应时代的步伐,提高自身进入社会的起点。随着知识经济的开展, 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十年前也许本科生就是社会的骄子,然而走到今天,本科生已经不是则受宠和独占鳌头,如果不继续深造,不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专门人才,就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就会时刻有危机感和落伍感。为了能在知识时代把握住时代的潮流,不被时代边缘化,进

5、一步学习和深造显得尤为必要。如果经过研究生阶段的深入系统的学习,获得研究生学历,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的天平上增加砝码。2. 通过学位的快速提升,缩短走向成功的路径。空间距离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然而一个人从立志到成功是找不到一条最短路径的,正所谓“没有最短,只有更短,这取决于一个人的主观努力程度和应对世间万物的灵活性和创新性。通过个人的主观作为,走向成功的路径确实可以缩短,考研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如果一个本科生毕业后出去打工,要谋取一个较为理想的职位,至少要58年,如果要生活得更好,则需要10年甚至20年。而考研、读博士和博士后,毕业后,其社会地位则可以迅速得到提升,尤其是在知识成为社会最重要的

6、稀缺品的时候,更是如此。加上目前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层知识层次普遍偏低,更强化了这种学历的价值。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靠做学问走向成功压缩的是时间而不是过程,这其间需要相当的毅力和极大的付出。路径压缩也不仅是限于做学问这一条道路,如何压缩一般取决于个人的智慧。3.拓宽了交际面,开阔了人生的视野。研究生阶段正是大学生思想开场独立,人生观、价值观趋于稳定成熟的阶段。在这个时期,能结识来自全国各地的具有一定知识积累的同学和朋友,其文化、性格、思维方式与知识构造上的互补和交流等都能更进一步增强研究生的待人处事的能力, 不同人的不同人生经历又相互给了关于人生思考的素材。一个人接触得越多,思考得越深,则越趋于成

7、熟和越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研究生彼此之间的感染和熏陶就能开阔视野,提升人生的品位,思考人生的真正价值,以及形成对真理和幸福美好的忘我追求。4.为全面认识社会提供了一个缓冲的时间。本科生阶段所学的知识主要是理论知识,是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跟社会实践的结合比拟少,而且在本科生阶段知识比拟零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尚不能形成关于对社会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一方面因为知识存量及深度有限,另一方面是还没有经历社会实践的洗礼这一环节,这个时候进入社会,有激情有冲动,心有余而力缺乏,导致力不从心。如果继续读研,则可以在这段自由时间里,在学习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的根底上,密切关注社会的各个层面,把自己放到社会

8、中去锻炼,逐步完善知识构造,形成对社会的全面和比拟深刻的认识。近年考研动态研究生报考出现降温迹象,始自2007年。专业人士分析:以下几种情况均可能是导致考研人数减少的原因。:一、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 二、研究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 三、公务员考试趋热。四、考研本钱增高。五、社会进入相对稳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但是,研究生报考新一轮升温迹象,始自2008年,专业人士分析:2008年的金融危机直接致使考研人数增加,就业难,忙考研。2010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140万人走进考场,创下了200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由此可见,理性选择考研是很重要的。从表1可以看出,在这十年里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增长了将近10

9、0万, 每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在不断增加,考研的规模不断地扩大。社会上有关考研的批判与质疑之声有也越来越多。眼下的“考研,值得我们思考。1:2001-2010年研究生报考以及录取人数情况变化表2:1997-2011年考研人数统计与录取人数比例统计二考研的盲点与读研的弊端考研盲点通过我们的调查问卷,我们总结了以下3点考研盲点。l 盲点一:先考研,再择业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观点:就业形势严峻,先考研当个过度,反正学位高了,就算就业门槛提高,自己也有备无患! l 盲点二:一味准备考研,忽略全面开展 许多同学在进入本科学习阶段就立下誓愿一定要考研究生,提升自己的学位层次,考到一个自己心仪的学校,

10、重新开场大学生活。研究生以研究为主,但也要兼顾毕业之后的很多事情,结合自身的特点为将来继续研究或者走向职场做充足的准备。l 盲点三:过分美化内心中的专业前景*个专业是不是适合自己,不能只用“实用主义来衡量。时机要靠自己来创造,换专业之前就应该思考自己是否要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以及如何通过该专业的学习来获取接触工作的相关途径。 读研弊端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目前还是一种精英教育, 培养的是高级人才, 大量的大学生涌入考研队伍中来无疑是为人才的选拔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但是随着大学生考研队伍的越来越庞大,一些新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1.加剧了竞争,打乱了本科教学秩序。“考研热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加剧了学生的

11、竞争压力。很多大三的学生提前参战,实施考研方案,摒弃一切与考研无关的活动,整天忙于考研功课的学习。此外考研生还要忙于了解和联系招研的学校和导师, 自然使正常的本科教学秩序被打乱,大三、大四的正常教学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完*被应付了事。很多考研生利用参加毕业实习的时间去参加考研辅导班,这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因此正常的本科教学制度必然受到冲击。不仅如此,一些大学生如同高考一般专事考研,为了能够自由秉烛夜读,避开学校不同意学生外租的规定,学校的住宿费照交,个人却外出租房,这也增加了学校住宿管理的难度。2.考研动机过于功利,备考过程应试化。许多人为学位而不是为学问来考研,有些人把考

12、研当作通往成功的捷径,备考过程应试化,只靠突击复习,题海战术,死记硬背,无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即使考上研究生也只能在专业研究的边缘徘徊。由于考研目的不明确、不端正,导致考研虽“热但学术却“冷,未能水涨船高地随着考研人数和录取名额的增多而相应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学术层次。三考研过程经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以及网上查阅,我们总结出以下阶段。l 起跑期-7月前4-6l 强化期-78月l 稳固期-911月l 冲刺期-12月-考前l 考试期-1-5月同时我们发现许多在校大学生在面对考研问题时存在着以下疑问。1 是否一定要与导师联系2 如何做好考研的总体安排3 怎样选择好复习资料 4 怎样安排各科目的

13、复习5 如何安排有效的复习方法6 如何有效地安排复习时间7 何时开场复习8 复习传统科目应注意哪些问题9 专业课应该如何复习10 如何有效地复习形势与政策11 复习期间如何保持充分精力和体力以下我们通过,调查以及网上查阅对以上几个问题作了答复,希望能给正在考研以及准备考研的同学给予帮助。1 是否一定要与导师联系能有时机获得导师的指导固然好,但如果没有时机与导师取得联系,也不要有思想顾虑,导师在录取中并不起关键作用。因为,出题导师不确定,阅卷导师更是随机,录取时由院系与研究生院双层把关,所以一般情况下,导师不起决定作用。但是,与导师的学生联系还是有必要的,他们对导师的研究领域、近期主要成果、该学

14、科有价值的参考文献,甚至导师的出题方式都十分清楚,所以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得许多珍贵的信息。如果你已取得突出的科研成果,发表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的话,不妨写一封信给导师,在信中写明你的科研成果,导师也许有兴趣见你,实在联系不上就努力学习吧。再者,即使与导师联系,如果考试分数不够,也不能被录取。但必须注意的是,个别学校对有些专业要求填报导师名,所以这些专业的考生要提前和导师联系。2 如何做好考研的总体安排考研,不管是对应届本科生还是在职人员,都是一个重大的举措,务求必胜,因此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整体安排。首先,有强烈的自信心。无志则事不成。考研准备时间一般至少长达5个月,有的还会更长。这么长时间的准备过程

15、是体力和精力的巨大付出。如果没有强烈的自信心,不但不能承受考研所固有的精神压力和各方面的干扰,而且还会胆小怕事,庸人自扰,增添不少烦恼,干扰复习工作的正常进展。其次,要做好物质、人事等各方面的安排,尽量减少后顾之忧,以平和的心态进入复习。最后,一定要制定一个复习方案。考研需要复习的功课很多,功课之外的事情也千头万绪,不形成一个方案,凡事靠临时决定,难免顾此失彼。因此在进入考研复习之前一定要抽一定的时间制定一个复习方案。对各门功课的时间分配、复习方式,对复习的进度,对各种相关事情的处理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免临阵磨枪,自乱阵脚。3 怎样选择好复习资料自己就行使用一套正确的,对口的书籍是相当重要的。开场复习前,最好能搞到近几年的考试样卷与指定教材,以及当年的招生简章。根据样题分析考题特点,出题形式,拟定该门课程的复习思路与复习侧重点,根据招生简章,弄清所报考专业备考的教材。公共课程在考研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政治英语辅导教材一定要用国家教育部统一颁发的大纲与复习指南。选准专业课参考教材,复习时才能有处下手。尽管国家教育部要求各招生单位不得给考生划*围,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