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实录+反思.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738632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实录+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实录+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实录+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实录+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实录+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实录+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实录+反思.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实录+反思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3、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教学重点: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并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教学难点: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教学准备:蜻蜓眼睛、尾巴、翅膀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回顾文本。1、(投影出示)慈 爱抚摸 商量七嘴八舌 入 神 放飞结构复杂 保持平衡

2、 掌握方向(1)指名读。(2)集体读。2、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轻声读一读第一行词语,你能发现什么呢?第二行词语、第三行词语又会让你想到课文中的谁?(指名回答)过渡:课文讲述的就是陶行知先生和孩子们一起放飞蜻蜓的故事。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走近我们的好朋友蜻蜓。(相机板书:好朋友)二、自主阅读,互动交流。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710节,从陶先生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2、生自主阅读。3、组织交流。(1)阳光下,它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2)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

3、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3)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4、指导朗读。三、感悟写法,迁移练习。1、(投影出示)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1、默读比较,发现课文中描写蜻蜓尾巴和眼睛的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1)指名回答。(2)小结:描写蜻蜓眼睛和尾巴,都是先写样子,再写作用。3、过渡:蜻蜓被称为“除害飞行家”,这和它有一对神奇的翅膀是分不开的。(投影出示蜻蜓翅膀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翅膀的外形。(1)观

4、察图片,指名交流。(2)师结合资料介绍蜻蜓翅膀的作用。(3)迁移练习:(课堂小练笔)学习课文的写法,介绍蜻蜓的翅膀。(4)组织交流,进行评议。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过渡:在陶先生的启发下,孩子们放飞了手中的蜻蜓。重新获得自由的小蜻蜓在空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如果你就是这只蜻蜓,此刻,你想说些什么?1、(投影出示)童心留言:如果你就是蜻蜓,你想对人们说:(相机板书:)保护动物2 、再读课题,放飞蜻蜓,放飞的仅仅是蜻蜓吗?放飞的是真情,是爱心,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让我们用心去呼唤:保护动物 珍爱生命五、课后实践。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学习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板书设计:19 放 飞 蜻 蜓

5、好朋友保护动物 珍爱生命放飞蜻蜓课堂实录一、复习词语,回顾文本。1、(投影出示)慈爱 抚摸 商量七嘴八舌 入神 放飞结构复杂 保持平衡 掌握方向(1)指名读,强调读音注意点。(2)集体读。2、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轻声读一读第一行词语,你发现什么呢?第二行词语、第三行词语又会让你想到课文中的谁?生:第一行词语让我想到了课文中的陶行知先生。生:第二行词语让我想到了课文中的小朋友们。生;第三行词语让我想到了蜻蜓师:课文讲述的就是陶行知先生和孩子们一起放飞蜻蜓的故事。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走近我们的好朋友蜻蜓。(相机板书:好朋友)二、自主阅读,互动交流。1、提出读

6、书要求。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710自然段,想一想,从陶先生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生自主阅读课文,师深入指导。)2、师:把你的收获先和同桌进行交流。(生同桌交流)3、组织集体交流。师:谁愿意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分享。生:我知道蜻蜓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师:(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蜻蜓的眼睛。你看到一双怎样的眼睛呢?生:它的眼睛很大。师:是呀,大约占了头的一半。生:眼睛里有很多小亮点。师:原来蜻蜓的一只眼睛里面就有许多只小眼睛,所以说它的眼睛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师:这么奇特的眼睛本领可大啦!它能生

7、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师:老师发现,这句话的末尾用了一个省略号,这是让同学们来补充的。谁来为我们补充介绍蜻蜓眼睛的作用。生:它的眼睛能看到九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生:蜻蜓的眼睛能看到千米之外飞行的同类。师:蜻蜓的眼睛这么奇特,谁能把这句话读好,表现出蜻蜓眼睛的特点。(指导感情朗读)师:继续交流,你对蜻蜓还有哪些了解?生:我知道蜻蜓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师(出示图片)蜻蜓的尾巴是什么样的?生: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师:谁能通过读让大家看到这样的尾巴。生:读(突出“一节节”“ 又细又长”

8、)师:读书就应该这样,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蜻蜓的尾巴又有怎样的作用呢?生: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师:蜻蜓的尾巴在飞行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书上却说蜻蜓在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掉一截,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生(议论纷纷,说法不一):师:为什么我们不能得出肯定的答案呢?生:因为这句话前面有一个“据说”。师:“据说”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生:据说就是听别人说,在课文中不能去掉,去掉意思就不一样了。生:陶先生是听别人说的,他自己也不敢肯定,所以要加上“据说”。师: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求真求实的人。看来,准确用词很重要。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正确呢?老师查了资料,蜻蜓并没有吃尾巴,而是由于生殖的需要,会

9、咬自己的尾巴。师:继续交流。生:我知道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师:“一闪一闪”让你想到了什么?生;想到了星星、钻石、金子师:蜻蜓的眼睛在阳光下就像星星、钻石一样闪亮,多美丽呀!谁能通过读让老师看到这样美丽的眼睛。(指名练读)师:“一撅一撅”用手做一做这个动作,瞧,小蜻蜓多可爱呀1你能把你对它的喜爱表现出来吗?(指名练读)师:用上“一闪一闪” “一撅一撅”这样的词语,小蜻蜓显得格外可爱与活泼。同学们在说话时,也可以用上这样的词语:如小鸭走路一扭一扭的,青蛙的肚皮(生接说)一鼓一鼓的这样语句会更生动。师:谁还有自己的收获?生:蜻蜓的尾巴会点水。师:谁给大家说一说,蜻蜓真的是在

10、点水吗?生:蜻蜓点水其实是蜻蜓在产卵。三、感悟写法,迁移练习。1、(投影出示)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师:再读一读这两句话,你会发现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吗?生:都是先写样子再写作用。生:都写出了样子的奇特和作用大。师:孩子们,蜻蜓是昆虫世界最出色的“飞行家”,它不光有神奇的眼睛和翅膀,还有一对了不起的翅膀,。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蜻蜓的翅膀。(出示图片)先观察翅膀的样子。生:蜻蜓的翅膀是透明的。生:蜻蜓的翅膀很薄很薄,生:蜻蜓有两对翅膀,对称。生:蜻蜓的翅膀上有一些黑色的点。师:大家

11、观察得很仔细。那么,它的翅膀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结合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来谈一谈。生;蜻蜓的翅膀能连续飞行一个小时。生:翅膀上黑色的部分是翅痣,有了它蜻蜓在飞行时,翅膀不会被折断。师:请同学们模仿课文中描写蜻蜓尾巴和眼睛的句子,写一写蜻蜓的翅膀。(生动笔写话。)师:谁愿意读一读你写的片段。(组织交流,进行评议。)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师:(过渡)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蜻蜓却如此神奇,孩子们听得都入神了。(引读最后一节)(投影出示)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师:“口吻”可以换成什么词?生:口气。师:谁来用商量的口气读一读这句话?生:(读)评价。师:孩子们纷纷说:生接: 放了它,放了它

12、,让它回家去。师: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生接: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师:(出示图片,音乐响起)在陶先生的启发下,孩子们放飞了手中的蜻蜓。重新获得自由的小蜻蜓在空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如果你就是这只蜻蜓,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投影出示)童心留言:如果你就是蜻蜓,你想对人们说:生:谢谢你们让我重新回到大自然。生;我们是你们人类的好朋友,请不要再捕捉我们了。生;希望你们能和我们友好相处。生:保护我们,不要再伤害我们。师;你们道出了所有动物的心声。(相机板书:)保护动物师:(音乐响起)再读课题,放飞蜻蜓,孩子们,放飞的仅仅是蜻蜓吗?放飞的是真情,是爱心,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让我们用心去呼唤

13、:保护动物 珍爱生命(投影出示)五、课后实践。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学习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板书设计:19 放飞蜻蜓好朋友保护动物 珍爱生命放飞蜻蜓教学反思每一节课都是学生成长历程中不可重复的经历,作为教师应努力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拿到课题后,我反复思考: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又能获得什么?放飞蜻蜓一文讲述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凭借自主阅读完全能掌握关于蜻蜓的知识,并不需要教师花费过多时间去分析、讲解。因此,在课堂上,如果仅仅围绕教材分析教材,无疑是在浪费时间

14、,教学显然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反复研读文本,结合文本的特点,遵循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为本节课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并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3、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围绕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努力淡化自己,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扎扎实实地引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读为主线,以读促悟。二、感悟写法,读写结合。语文课应摒弃追求表面热闹的课堂形式,去除“泛语文”“非语文”的教学内容,踏踏实实地引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学习课文不仅应感知课文“写什么”,还应感悟“怎么写”,从而发挥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