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毁堤防修复工程实施方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736292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8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毁堤防修复工程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水毁堤防修复工程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水毁堤防修复工程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水毁堤防修复工程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水毁堤防修复工程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毁堤防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毁堤防修复工程实施方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 综合说明11.1 绪言11.2水文11.3工程地质21.4 工程任务和规模3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41.6施工组织设计51.7环境影响评价51.8工程管理51.x投资概算62 水文62.1流域概况62.2气象72.3水文基本资料72.4径流、泥沙82.5暴雨洪水特性x2.6设计洪水x3 工程地质153.1区域地质概况153. 2堤防主要工程地质问题163.3料场选择163.4结论与建议164 工程任务和规模174.1社会经济概况及防洪要求174.2堤防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184.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x4.4工程规模及防洪标准1x4.5设计洪水水面线计算204.6堤距计算214.7堤

2、线布置225 工程设计235.1设计依据235.2技术规范及标准235.3前期规划及参考资料235.4堤防工程设计246 施工组织设计306.1 施工条件306.2施工导、截流316.3主体工程施工316.4施工总进度326.5施工管理327 工程占地及拆迁337.1工程永久占地337.2临时工程占地338 环境保护设计338.1 设计依据338.2 环境保护目标338.3工程对环境的影响34x 工程预算35x.1工程概况35x.2投资主要指标35x.3编制原则和依据35附:(1)设计图纸4张。37(2)项目预算书一份。37 工 程 特 性 表序号及名称单位数量备 注一、水文泥沙1、流域面积k

3、m22x.61xxx河工况区以上2、治理河道长度m1503、河道平均比降263、10年一遇洪水设计流量m3/s180二、工程规模m工程设计总长度1、修复堤防m150左岸150m2、围堰m160三、主要工程量1、土石方开挖m3325x2、土石方回填压实m315403、土石方回填m5284、C15埋石混凝土m32655、浆砌石挡墙m35106、伸缩缝m2857、排水管m2160四、工程投资预算1、建筑工程万元25.582、临时工程万元1.223、费用万元2.6x4、预备费万元1.475、投资万元30.x61 综合说明1.1 绪言1.1.1工程建设背景xxxx河xxxx集镇水毁堤防修复工程位于xxx

4、x河xxxx集镇段左岸无堤段,为了确保当地的居民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计划将该段的xxx河左岸河堤进行治理,通过治理,保护沿河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地区防洪能力,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均有重要意义。x年x月xxx江河管理站委托xxxx对xxxx河xxxx集镇水毁堤防修复工程实施方案进行编制。xxxx在已确定总体治理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汉中市水利局、汉中市财政局汉水发 x316号文关于下达x年省级防汛救灾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依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等相关规范,编制完成xxxxxxx河xxxx集镇水毁堤防修复工程实施方案。本次水毁修复河段范围为:修复加固堤防

5、150m。1.2水文1.2.1气象特征 xxx河为x右岸一级支流濂水河的上游段,发源于米仓山北麓红庙镇五里浸,至项目区出口段主河道全长x.43km,控制流域面积2x.61km2,河道平均比降28。流域两岸山势陡峻,灌木丛生,总体植被良好。该河系山溪性河流,发源地红庙镇五里浸为暴雨多发地带,汛期洪水陡涨陡落,非汛期水质良好,清澈见底,泥沙含量较小。xxx河由于流域面积较小,均无水文、雨量及气象站,实测资料相对缺乏,故本次设计选用的水文资料以xxx河下游的xxx河江西营水文站为依据,同时参照实地走访调查了部分暴雨洪水资料,并对计划治理段河道地形地貌进行了实地测量。工程所在流域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

6、候区。由于受地形条件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秦巴山区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季降雨集中,时有暴雨发生,易造成洪、涝等自然灾害;秋凉湿润,多连阴雨。降水具有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的特点。据xxx气象站1x662002年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4.4,极端最高气温为38.5(2002年7月13日),极端最低气温为8.x(1xx1年12月28日)。多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力78级,最大风速17.0m/s,最大风速相应风向为ES。1.2.2 设计洪水xxx河工程区下游设有江西营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84.3 km2,水文站以上河道平均比降为26。本次设计

7、洪水以江西营水文站作为参证站,采用面积比拟法计算了设计洪水流量,并和暴雨洪水法和经验公式法计算成果进行比较。经分析,选应经验公式法计算成果作为本次设计依据,工程区xxx河1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80 m3/s。1.3工程地质1.3.1区域地质概况工程区地处秦岭褶皱系和扬子地台的接触部位,处于一系列走向东西的紧密褶皱和压性断裂组成的强烈挤压带内,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多深大断裂,且具活动期长,产状、性质变化大等特点。区内第四纪以来地壳活动剧烈,新构造活动特征明显,差异性活动幅度大,形成构造盆地与褶皱、断块山系相间出现的地貌格局。拟建xxx河集镇堤防水毁修复工程区位于汉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南缘与杨子地台北

8、缘的过渡地带,地表虽未见断裂构造迹象,但新生代以来形成的巨大地形差异表明,沿盆地南缘与基岩山系之间必有隐伏断裂通过。勘察区主要断裂都有不同程度的活动性,且与地震活动有关,属华南地震区的秦岭大巴山地震分区汉中地震带,最大震级6.0级 ,主要发生于宁强、南郑一带,1x57年以来小震达24次。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工程区地震基本裂度为度。1.3.2堤防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xxx河项目区段均为无堤段,属于自然形成的坎式岸坡,成分以粘壤土为主。治理段自然岸坡洪水季节经常出现漫顶的现象,经过多年来的洪水侵蚀,局部地区被冲刷出凹口,所形成的自然岸坡线不甚平滑。治理段自然岸坡的稳定情况较好,经过历次大洪水的检验

9、,并未出现大规模垮塌等现象。堤基表层多为粒径较大的卵石层覆盖,局部区域基岩出露,堤基土层结构为上粗粒土下细粒土或上粗粒土下岩石的双层结构,洪水期会有较大的冲刷,因此挡墙基础应深入河流冲刷深度以下,以保证堤防挡墙的整体稳定性。经过现场踏勘发现,河道左岸没有较大的冲坑,深泓线靠近河道右岸边界。1.3.3建筑材料片石料:由于xxx河滩面孤石储量无法满足工程砌石要求,加固用石料可选用红庙一带灰岩块石料,该类石料为硬质岩石,抗风化能力强,距离工程区运距约1015km,交通方便,完全满足工程砌石要求。砂料:x河砂石砂料储量较大,指标符合规范要求,料场距施工现场45km能够满足本工程所需;水泥:工程所在地距

10、离梁山水泥厂较近,有45km,指标符合规范要求,储量能够满足本工程所需。1.4 工程任务和规模1.4.1工程级别和防洪标准本段防洪工程保护范围内总人口不足1千人,耕地20余亩。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x4)该段属于以乡村为主的防护区,防护区人口小于20万,防护区耕地面积小于30万亩,防洪标准为1020年一遇。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确定堤防工程的级别为5级,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1.4.2工程规模本次工程位于xxx河上游平川段,本次修建防洪工程总长为150m。主要建设规模为:xxx河左岸新建堤防150m。1.4.3堤顶高程确定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x

11、8)要求,设计堤顶高程为设计洪水位加堤顶超高,超高为波浪爬高、风壅增高及安全加高三者之和。经计算,本次堤顶超高采用1.1m。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5.1工程平面布置xxx河现状自然岸坡的平面形态基本顺畅,现状堤距在1537m之间,桩号x左0+000为一石拱桥,为治理段现状堤距最窄处。从石拱桥往下游,除在桩号x左0+43.6x左0+101.1之间现状河道有一明显的窄口外,其余位置均没有突扩或突缩,现状堤距基本上属于平顺变化。xxx河本次治理段左岸为无堤段,右岸为当地居民自建房,侵占河道后利用房屋及其基础充当挡水建筑物。根据造床流量下的堤距计算,xxx河桩号x左0+000x左0+101.1

12、段计算堤距为15.8m,桩号x左0+101.1x左0+150段计算堤距为15.3m。根据堤距计算分析可知,现状堤距基本满足构成稳定河相关系的条件。从实际情况看,本段河道的河槽没有较大的冲坑,也没有产生明显的淤积,说明现状堤距是可以维持河势稳定的。本次堤线布设的原则是堤线与大洪水的主流线大致平行,结合现状堤线及计算堤距,新布设的堤线应满足整个河势发展的需要,要从全局出发,兼顾左右岸、上下游,避免为局部利益而影响河势稳定。xxx河本次治理段的设计堤线基本沿着原堤线布设,除在桩号x左0+43.6x左0+101.1对原自然河道的窄口进行扩展堤距的处理之外,本次设计堤线基本沿着原堤线布设,设计堤距在15

13、37m之间,基本符合设计堤距计算成果的要求。1.5.2堤防横断面设计xxx河左岸(桩号x左0+000x左0+150)段,根据河道左岸现状地形及道路情况,确定采用迎水坡坡比1:0.25,背坡为直墙的M7.5浆砌石挡墙。挡墙顶宽0.4m,底宽1.4m、1.28m;基础采用C15埋石混凝土,底宽1.8m、1.68m,高1.0m(详见设计图),堤顶高程按10年一遇洪水位加1.1m超高确定。1.6施工组织设计项目区位于xxx红庙镇xxxx村,即原xxxx乡集镇所在地,211省道穿村而过,且有水泥路直接从211省道通往施工区,交通较为便利。本次工程按机械施工为主,人工施工为辅的原则进行安排。主体工程包括新

14、修护岸工程、堤防加高加固工程等。初步拟定工期为x年12月至2017年1月,总工期为2个月。1.7环境影响评价防洪工程的实施,对增强当地防洪安全,减少洪灾风险、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将会具有明显的作用。虽然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会有些不利影响,但是施工期较短,影响是暂时的,采用适当的环保措施是可以降低、避免的。特别是河堤治理后,该段河床通过综合整治疏浚,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和安置区的防洪标准,从长远角度考虑,工程建设对当地环境是有利的。所以本工程在施工中应该注重施工环境保护,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但不作环境保护投资计算。1.8工程管理工程建成后移交红庙镇镇政府负责进行统一管理,具体由红庙镇镇政府负责日常管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本次工程建成后,为红庙镇镇政府增设运行、观测岗位1人,季节性工作临时雇佣人员。1.x投资概算工程概算执行陕西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概算编制年为x年;材料价格采用工程所在地市场价。本次工程需完成的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325x m3,土石方回填2068m3,浆砌石510m3,C20埋石砼265m3。主要材料需用量为:水泥104t、块石6x0m3、碎石185m3、砂子32xm3。工程需要劳力15x3工日,其中普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