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2乡下人家获奖说课导学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735295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2乡下人家获奖说课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2乡下人家获奖说课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2乡下人家获奖说课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2乡下人家获奖说课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2乡下人家获奖说课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2乡下人家获奖说课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2乡下人家获奖说课导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2乡下人家获奖说课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天高地阔”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自主学习】 一、自主梳理1.我能大声朗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读通顺。2.我能读准生字,并把重要的基础知识整理到下面(提示:字音、字形、多音字、好词等)字音: 字形: 多音字: 好词: 二、整体感知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找出依据。2.课文描写

2、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写在相关的文段旁。. 三、我的疑问 导学航线: 1.独学 2.对学 3.组内分享学习成果【合作探究】 1.朗读第14自然段,说说乡下人家的房前与屋后都有哪些美丽的风景?找出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再美美地读一读。2.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说说夏天和秋天这两个季节又有哪些迷人的风景?请你找出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读了课文,我知道: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 ,都有一道 、 的风景。【拓展延伸】 冬天的乡下人家,会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发挥你的想象,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 导学航线:

3、1.独学 2.小组群学,交流、讨论,准备展示 温馨提示: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画画、表演等方式进行展示。加油!老师期待你的精彩展示哦!3.组内展示 4.全班展示 【达标检测】 1.听写词语: 2.填上恰当的词语一群( ) 一道( ) 一派( ) ( )的装饰3.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并把它摘抄到“采蜜本”。(对子互相检查,过关的在书上画 做标记。) 【自我评价】 1.我展示了( )2.我补充了( )3.我质疑了( )4.我点评了( ) 5.我达标了( )阅读理解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彭几剃眉彭几是一个喜欢崇拜名人的读书人。有一天,彭几初次看见宋朝大文学家范仲淹的画像,便连连拱手拜谒

4、。接着,他对着画像仔仔细细地看了一番,说:“一点不错,有大智慧的人,相貌也一定与众不同!回家之后,他拿起镜子照照自己的脸,捋捋自己的胡须得意地说:“我与他大致上是很相像的了,只是我这耳朵里少了几根毫毛!不过,这不要紧,等到年纪大了,自然会有的。”后来,他到庐山的太平观去游玩,看见了唐朝名臣狄仁杰的画像。他恭恭敬敬地拜了几拜,口中还念念有词:“宋朝进士彭几谨谒!”之后,他自然又对画像仔仔细细地看上一番。这次却有些不一样。原来,狄仁杰的眉毛长得很长,眉梢一直插到鬓边;而他自己的眉梢却是向下弯的。回家以后,他就拿剃刀把眉梢修得尖尖的,好像正要向鬓边斜刺上去的样子。家人见了他那副怪相,不禁觉得好笑。这

5、使彭几大为光火,他说:“这有什么可笑的?我没有耳毫,这是天生的。至于修剃眉毛,我是想让它向上生长,不要弯下来,就像狄仁杰一样,一直插向鬓边!”(选自中国趣味寓言故事3,译林出版社)(1)结合上下文,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拱手:两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B.谨谒:谨慎、小心地拜见。C.光火:恼火,发怒。D.怪相:做出脸部奇怪样式的表情。(2)“这有什么可笑的?”这是一个_句,彭几说这句话时的态度是_。 (3)文中的彭几看见了哪些名人的画像?看后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4)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1)B(2)反问;非常生气(3)文中的彭几看见了范仲淹和狄仁杰的画像

6、。看了范仲淹的画像后,彭几照镜子觉得很相像,只是自己耳朵里少了几根毫毛,不过等到年纪大了自然会有的。看了狄仁杰的画像后,他拿剃刀把眉梢修得尖尖的,向鬓边斜刺上去的样子。(4)我们在学习别人长处的时候,首先应该注意事物的内容,而不要只注意形式而忽视内容。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然后再判断。(2)这句话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是反问句。(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

7、,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故答案为:B;反问;非常生气;文中的彭几看见了范仲淹和狄仁杰的画像。看了范仲淹的画像后,彭几照镜子觉得很相像,只是自己耳朵里少了几根毫毛,不过等到年纪大了自然会有的。看了狄仁杰的画像后,他拿剃刀把眉梢修得尖尖的,向鬓边斜刺上去的样子。我们在学习别人长处的时候,首先应该注意事物的内容,而不要只注意形式而忽视内容。【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2)考查学生对反问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8、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捐赠爱子器官,延续生命传奇小阎靖3岁被诊断脑部恶情肿瘤,他的生命即将被带走。他伟大的父亲决定,要看到儿子鲜活的心脏跳动在美丽的人间,要让儿子的眼睛观望大海,要让儿子永远活在人间。父亲的大手握住阎靖的小手,对他说:“儿子,我和你妈救不了你,现代的医学也救不了你,我想把你的器官捐赠给正等待拯救生命的人,你要是同意就点头,( )不愿意就摇头。”孩子处于昏迷状态,连睁开眼睛的力气都没有,( )小阎靖内心灵魂似乎听懂了爸爸的意思,两行热泪顺着瘦弱的脸颊滑落下来。小阎靖临行前带着童真听完了妈妈最后一个故事,他走得那么安祥,只带走他枕边的小台灯,这只台灯将照亮他通往天堂的路。谁会把自

9、己的灯借给你?谁的灯又能够温暖你?是小阎靖这盏灯,照亮了他人的生命。他的心脏在另一个身躯里鲜活跳动,他的肝脏在另一个人的身躯里新陈代谢,他的肾脏在另一人身躯里循环,他的角膜带给他人光明小阎靖,( )你走了,可你的灵魂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你依然鲜活地活在人世间,在你短短生命里程中体味生命的延续,写满了生命、生命、生命、生命更多生命的延续。(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小阎靖对于捐赠自己的器官的态度是( )。 A.不同意B.同意(3)从短文中可以看出小阎靖的遗体捐赠包括:_。 (4)小阎靖的爸爸为什么决定捐赠小阎靖的器官? (5)读了短文的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 (1)如果;

10、但;虽然(2)B(3)心脏、肝脏、肾脏、角膜(4)因为要看到儿子鲜活的心脏跳动在美丽的人间,要让儿子的眼睛观望大海,要让儿子永远活在人间。(5)我被小阎靖深深感动了,他虽然走了,但他的生命在别人的生命中得到了延续,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处分句前后是假设关系。故选“如果”;处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故选“但”;处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故选“但是”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

11、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谈自己的感想,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如果;但;虽然;B;心脏、肝脏、肾脏、角膜;因为要看到儿子鲜活的心脏跳动在美丽的人间,要让儿子的眼睛观望大海,要让儿子永远活在人间。示例:我被小阎靖深深感动了,他虽然走了,但他的生命在别人的生命中得到了延续,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

12、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看尘埃飞舞在非洲大陆,动物一旦被舌蝇叮咬,就可能因染上“昏睡病”而死亡。科学家发现,舌蝇的视觉,一般只会被颜色一致的大块面积所吸引,舌蝇从不叮斑马,因为它对斑马一身黑白相间(jin jin)的斑纹,往往视而不见。然而,斑马身上色彩对比强烈的斑纹,却使它很容易受到狮子之类的捕食性动物的攻击。又如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尘埃,它污染空气,但又把我们的天空渲(xun xun)染得更蓝。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阳光照进室内,会有许许多多细小的尘埃在反射和散(sn sn)射着阳光,使阳光变得柔和、舒适。尘埃还有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