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通关秘籍.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735823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通关秘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针灸学通关秘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针灸学通关秘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针灸学通关秘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针灸学通关秘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学通关秘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通关秘籍.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经路。经,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为经脉之分支。2、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门学说。3、正经指十二经脉,包括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它们构成经络系统的主体。4、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阳跷脉、阴跷脉。5、十四经十二经脉加上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和称“十四经脉”,它们均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和所属腧穴,是经络系统的主体部分。6、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

2、大络,总计十五条,称十五络脉。7、十二经别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合出入的别行部分,十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8、一源三歧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故称为“一源三歧”。9、六合十二经别浅出于头项部,在此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经脉,阴经的经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由此将十二经脉汇合成组,称为“六合”。10、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十附属于十二经的筋膜系统。11、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经络之气散布之所在。12、经隧即静脉循行的道路。13、经脉是全身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主要有正经和奇经两大类,此外,还有行于身体深部的经别和行于经脉循行外部

3、相联系的经筋。14、经气运行于经脉中之气,也称脉气。是后天精气的结合物。它运行输布全身,是整体生命功能的表现。素问离合真邪论:“真气者,经气也”。15、经穴(1)五腧穴的一种,“所行为经”,经穴就是十二经脉流行经过的穴,大多在腕、踝关节附近。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经穴。(2)循行体表十四经脉上的穴称为经穴。16、气功是一种养生学,是通过自我锻炼达到健身、祛病、延年的方法。所谓“气”,包括呼吸的气和人体内的先天真气。气功是人体养生固本的功夫。素问遗篇刺法论上提到的“神守天息,返元归宗”的修养理论,当是气功的最早记载。17、脑髓脑与脊髓的合称。18、经络之气即经气。19、孙脉即孙络。20、孙络指络脉之

4、细小者,又名孙脉。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孙”。21、标本根结“标本”主要指经脉腧穴分布的上下对应关系。“标”原意是树梢,在上部,与人体头面胸背的位置相对应;“本”是树根,在下部,与人体四肢下端相应。“根结”指经气的所起所归,“根”指根本、开始,即四肢末端的井穴;“结”指结聚、归结,即头、胸、腹部,标幽赋谓之“四根三结”。22、气街是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通路,头、胸、腹(背)、胫等处,是经气流行、集中和布散的主要部位,即“气街”。23、四海是指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海”有百川归聚之意。经络学中认为十二经脉内流行的气血象大地上的水流一样,如百川归海,故灵枢海论“人有髓海、有血海

5、、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24、腧穴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它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25、经穴是指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循行线上的腧穴,有固定的名称、位置和归经,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是腧穴的主要部分。26、奇穴又名“经外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或不便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包括近代发现认可的新穴)。此类穴位主治作用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的疗效。27、阿是穴即“天应穴”、“压痛点”,这类腧穴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28、特定穴指十四经穴中的一部分腧穴,

6、它们除具有经穴的共同主治特点外,还有其特殊的性能和主治作用,并有特定的称号。29、五腧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腧穴”。30、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穴”。“原”即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之根本。31、络穴“络”有联络和散布之意,络脉在其别出正经处各有以腧穴,称络穴。十二经脉各有一个络穴,再加上任脉络、督脉络及脾之大络,合称“十五络穴”。32、郄穴“郄”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33、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34、背俞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

7、又称背腧穴。35、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36、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骨、脉、髓之气所聚会的八个腧穴。37、八脉交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能主治奇经病症,均位于腕踝以下。38、交会穴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多分布于头面部。39、自然标志定位法十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即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40、骨度分寸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输血定位的方法,即骨度折量定位法。41、指寸定位法是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42、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相屈成环形)之

8、间的距离作为1寸。43、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44、一夫法令患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一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45、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即需要采取相应的活动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46、天灸又称药物灸,发泡灸。是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充血,发泡,犹如灸疮,故名天灸。47、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感觉剧痛的显现。48、浮络络脉分出的浮行于浅表部位的分支。49、刺手针刺操作时,持针的手。50、押手配合刺手进针及实行一

9、些辅助手法的手。51、得气亦称针感,是指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所产生的经气感应。52、角法拔罐法的古称。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53、合治内府临床上六腑相关的疾病常选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54、四根三结指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以头,胸,腹三部为结。55、温针法是针刺与艾条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条的病症。56、主客原络配穴法临床上把先病经脉的原穴和后病的相表里的经脉络穴相配合。1胃火牙痛者选取内庭,二间属于选穴原则中的(辩证)

10、选穴。2针灸治疗作用包括(疏通经络)(调和阴阳)和扶正祛邪。3治疗小儿疳积的经验穴是(四缝)艾灸治疗崩漏的经验穴是(隐白)。4素有血海和阴脉之海之称谓的分别是(冲脉)(任脉)。5行针辅助手法中可以用于缓解滞针的是(刮柄和弹柄法)6我国现有的最早的经穴著作乃甘肃人(黄甫谧)。7四总穴指的是(足三里)(委中)(合谷)(列缺)。8腧穴的主治作用可概括为(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9四关穴是指(太冲)(合谷)。10两肩胛下角连线中点正好通过第(7)胸椎棘突,岗下窝中央凹陷处的腧穴是(天宗)。11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献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络经)和(阴阳十一脉络经)12四海是人

11、体气血精微物质汇聚之所,脑为(髓海)胸为(气海)胃为(水谷之海)冲脉为(血海)。13按照骨度折量定位法,前发髻之后发髻为(12)寸,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为(8)寸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为(18)寸。14十二正经中联系脏腑最多的经脉是(足少阴肾经)分支最多的经脉是(足阳明胃经)15基本的针刺手法包括(提插法)(捻转法)16痹证的针灸治疗,除了循经取穴外,寒痹常加(肾俞)(关元)17晋代皇甫谧所著的针灸甲乙经记载周身经穴(319)个清代李学川所著的针灸逢源记载周身经穴(361)个。18十二别经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别行部分19腧穴的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相对的特

12、异治疗作用)。20针灸处方的两大要素包括(穴位)(刺灸法)。21中风见脱证,针灸治疗常取穴(关元)(气海)。22常用的间接灸有(姜)(盐)(蒜)(附子饼)23针灸被称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是在(唐代)24十二正经中在下肢股部位没有穴位的是(足少阴肾经)在上肢上臂部没有穴位的是(手太阳小肠经)25在肘横纹上,肺经的穴位是(尺泽)大肠经的穴位是(曲池)心包经的穴位是(曲泽)小肠经的穴位是(小海)。26针灸的补泻原则是盛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27胃痛患者选取足三里属于选穴原则中(远部选穴)。28化痰的经验穴是(丰隆),治疗疝气的经验穴是(大敦)通乳的最佳穴是(少泽

13、)。29足三里定位在(犊鼻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30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经穴著作是(针灸甲乙经)31腰痛选精灵,威灵穴,哮喘选哮喘穴属于(对症选穴)。32胆的下合穴是(阳陵泉)小肠的下合穴是(下巨虚)胃的下合穴是(足三里)大肠的下合穴是(上巨虚)33人体的腧穴可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34泄泻患者上取百会温灸属于(辩证)选穴。针具雏形应以(砭石)为最。35与神阙在同一水平线上,旁开任脉0.5,2,4寸的腧穴分别是(盲枢)(天枢)(大横)。36八脉交会穴中通阴跷脉,冲脉的腧穴是(照海)(公孙)。1、 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部分?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

14、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2、试述八脉交会的内容及其应用特点!答:内容:公孙通过足太阴脾经入腹会于关元,与冲脉相通;内关通过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与阴维脉相通;外关通过手少阳三焦经上肩循天,与阳维脉相通;临泣通过足少阳胆经过季胁,与带脉相通;申脉通过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跷脉相通;后溪通过手太阳小肠经交肩会于大椎,与督脉相通;照海通过足少阴肾经循阴股入腹达胸,与阴跷脉相通;列缺通过手太阴肺经循喉咙,与任脉相通。其相通的意义,应当理解作是通过各穴本身所属经脉而通向奇经八脉,所以称作“八脉交会穴”。八穴始载于针经指南,标幽赋说的“阳跷,阳维并督

15、、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即指此八穴的治疗作用而言。临床运用时,对于“四阴同施,四阳同治”的原则可灵活选穴。如左上配左下,右上配右下,左上配右下,右上配左下,或左右上下共同施针。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八脉交会穴的取穴方法,其实也是根结本标的临床应用。根据经脉气血的交会相通关系,用以治疗全身疾病;取穴操作方便,疗效显著。3、试述针刺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答:1、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需待其恢复后再治疗。2、体质虚弱的患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采用卧位。3、避开血管针刺,以防出血。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4、皮肤之感染、溃疡、瘢痕部位,不宜针刺。5、进针时有触电感,疼痛明显或针尖触及坚硬组织时,应退针而不宜继续进针。6、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等部位穴位,应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7、孕妇3个月以内者,小腹及腰骶部穴位禁针;3个月以上者,上腹部及某些针感强烈的穴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