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索在体验中获取新知(杜萍).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73331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主探索在体验中获取新知(杜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自主探索在体验中获取新知(杜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自主探索在体验中获取新知(杜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自主探索在体验中获取新知(杜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主探索在体验中获取新知(杜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探索在体验中获取新知(杜萍).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主探索在体验中获取新知(使用人教版数学教材的几点体会 ) 利通八小 杜萍 新的课程标准由“情景串”引出“问题串”,倡导数学课堂生活化,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人教版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采用教材中的教学情境,将课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尽量创设生活化的的课堂情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开放的“生活化“教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我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的数学。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引领学生不断经历艰辛的自主探索学习过程,让学生亲历数学的

2、“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不仅仅学会了知识,更主要让学生感受如何学习,实现了数学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的特点。 应该说,人教版教材色彩丰富、贴近生活、编排有新意,深受小学生喜爱。但总体看新增加了不少知识点,原有的内容也并未减少,课时数也增加不少。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我们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新时期的数学教育,旨在培养每个公民所必须的数学,同时又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必须“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因此新的教学更

3、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努力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主动探究的材料和环境,如何利用好材料所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的奥秘,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独特体验并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构建一个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环境,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深入探讨研究的问题。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一些尝试和体会。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人教版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为学生提供了富有情趣并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

4、设计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这些内容蕴涵着许多奇妙的知识。首先,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呈现手段,辅之以言语引导,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强烈兴趣,使之产生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持续愿望。但是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有时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三年级几分之一大小比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境我说:“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八戒分西瓜,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上风餐露宿,受尽了磨难,一天中午,烈日当头他们越走越累,于是派孙悟空去化斋,不一会儿,孙悟空就扛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只有一个大西瓜,我们四人分着吃吧!”八

5、戒一听连忙抢着说:大师兄,让我来分吧,我饭量最大,吃得特多,所以我吃这个西 瓜的五分之一,师傅吃四分之一 ,沙师弟吃三分之一 ,大师兄的饭量最小吃二分之一吧!听完八戒的话,他们三人都哈哈大笑,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这个情境由学生熟悉和喜欢的西游记故事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了起来,兴致高昂的带着疑问,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教学内容的探索中去,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发现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

6、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期望,有证实自己智慧力量的期望,同时还希望体会到创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新的教学方法所倡导的解题策略多样化,答案的不唯一性,就是要促进学生尽快形成探究式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喜欢的 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究,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这时我们就应大胆放手,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中,学生对于二分之一已有初步的认识,从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出发,教学时我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拿起教师发给每人的正方形纸(这些纸形状、大小一样)可以四人合作看看怎样折出它的

7、 四分之一, 有几种折法,比一比哪组方法多,我没有做提示,学生拿起手中的 纸折了起来,一开始四人都折的是先对折再对折。学生一看这才是一种方法“不行”,于是四人商量再想其他的方法,在他们的探索中一共折出了许多种方法,并说出了自己的道理。在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折的方法虽然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但是它们都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 ,所以它们的每一份的大小是一样的。当我说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来展示自己的折法时。他们一个个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争先恐后的汇报自己探索的结果我选了两个小组的同学汇报,然后让学生告诉自己“我能行”。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又调动了起来,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既学会了四分之一的认识,又体会到

8、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数学三年级上册中“长方形周长计算”时 ,我先引导学生理解了周长的含义,然后,让他们看一个长是13厘米,宽是12厘米的长方形应怎样计算它的周长,我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计算方法 ,而是通过观察、思考自己想出好办法,结果学生的办法还真多,第一种 :13+13=26 12+12=24 26+24=50 ; 第二种:12+13=25 25+25=50 ;第三种:12+13=25 25 2=50这时我灵机一动,用学生的名字给这三种方法命名,( 第一种是陈悦飞法,第二种是李荣法,第三种是周慧敏法),并且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三种方法哪一种最简

9、便,最好记,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明了理由,多数说第三种方法最简便。最后,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在学生探讨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去实地测量教室的地面、门、窗户,黑板等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周长,学生纷纷活动起来,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测量的,读数的,记录的,计算周长的,学生分工合作,忙的不亦乐乎,同学们在紧张的气氛中,愉快的心情中,很快记住了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成功的欲望得到了满足,充分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三、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奥秘我曾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你听了,但是你忘了

10、;你看了,把它记住了,你做了,你理解了。”对学生应加强数学的体验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把一些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学习“再创造”的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实践,体验直接经验。 例如,教学五年级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时,在学生对体积单位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学生学习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我根据当地学生家家都种胡萝卜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回去把胡萝卜切成一个大的长方体,然后再分成若干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为了使它不变形用水泡上),第二天用塑料袋装上拿到学校上课时用,教学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小正方体拼摆成一个长方体,看一看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地计算出这些小正方体的个数,结果学生很

11、快发表意见说:“用一行的个数乘以行数就是每一层的个数,再乘以层数就是总共的个数,也就是这个大长方体的体积。这时我又引导学生观察,每一行的个数,行数以及层数与拼成的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发现,每一行的个数是长方体的长,行数是长方体的宽,层数是长方体的高,这样学生很快推算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节课学生对于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的很透彻。通过实践应用,学生充分理解了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历。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人教版教材新、理念新,为我们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作为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应相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体验中索取更多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多一点自信,多一点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