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731250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发生: (1)、物体的振动产生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的传播: (1)、声音以气体、液体、固体作介质,通过声波形式传播 (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4)、声速跟介质种类、介质温度有关。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340m/s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三个阶段发声体 介质 耳朵(振动发声)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接收到声波引起听觉)声音特性(1)、音调:声音高低叫音调 音调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大小与发声体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3)、音色:音色决定于发声体本身。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音色不同。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2)、噪声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3)、噪声的控制: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声的利用:(1)、声能传递信息 (2)、声波传递能量声能传递信息: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下大雨;用声呐可以帮渔民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蝙蝠是利用回声定位来确定位置和距离、水手能通过号角的回声判断悬崖的距离;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前一段时间病人心

3、、肺的状况;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B“超探 病声波传递能量:用超声波清除眼镜片上的垢迹、清洗精细的机械、;医生用超声波为病人除去体内的结石回声声音(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2)、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3)、回声利用:加强原声、测距离一、选配与选择1、为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 )A 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C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

4、不同的声音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 A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 B枕着牛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 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真空也能传声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xl08ms4、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制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 )A、传声 B、传热 C、响度 D、通风5、听音乐时,要判断是什么乐器在

5、演奏,依据的是(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音乐的节奏6、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发生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在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7、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有以下几个按钮(图标),其中控制音量(响度)大小的是:()A B C D8、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1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 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D

6、乐器商店的标志9、你的邻居搞装修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无效的()A赶快将门窗关紧 B用棉花塞住耳朵C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 D将棉被挂在窗户上10、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种花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11、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 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加装消声器 B. 在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 C. 用外罩把噪声源罩起来 D. 戴上防噪声耳塞12、对人较为理想安

7、静环境,声强大约为( ) A、70-90db B 130-150db C 30-40db D 0db13、以下各组中全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A、蝙蝠是利用回声定位来确定位置和距离;用超声波清除眼镜片上的垢迹B、用声呐可以帮渔民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C、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前一段时间病人心、肺的状况;医生用超声波为病人除去体内的结石D、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B“超探病14、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B蝙蝠的眼睛会发

8、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15、下列连线中完全正确的组合是( )男低音、女高音 响度轻弹陶瓷碗分辨好坏 音调声音频率在20HZ以下 次声波高声大叫与低声说悄悄话 音色 地震、台风、火山喷发 超声波 A、1、2、3、4、5 B、1、3、4 C、1、2、3、4 D、3、4二、完形与填空( 15分)16蝴蝶在空中飞行,翅膀不停地振动,人为什么没有听到这个声音?下面的句子是对该问题的解释,其正确顺序是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为每秒20至20000次蝴蝶翅膀振动所产生的声波在人耳听觉范围以

9、外,所以人无法听到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每秒36次17.一物体每秒振动6次,那么,它振动的频率是_赫兹(Hz);发出的声音的是_(填写“超声”或“次声”)。18.一则材料上面写着“潜艇是靠发射超声波来发现敌舰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合理解释一下潜艇“发现”敌舰的过程_。19.按住尺子的一端,拨弄另一端,尺子发生振动,越长的尺子振动幅度越大,所以尺子越长,发出声音的_越大。(响度、音调或音色)20下列各小题中各包含了声音特征的物理知识,请你补充完整(1)“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_大;(2)“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_好;(3)“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_高。21下列现象、事实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隔墙有耳

10、_,震耳欲聋_,百米跑终点计时员,是从看到发令枪的白烟开始记时,而不是从听到枪声开始记时_。甲同学在一空水管一端敲一下,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贴着水管听到两声_22将机械手表放在桌面上,做作业时听不到手表的声音,若将耳朵贴近桌面,便可以听到清晰的手表“嘀嗒”声,这一现象说明了:(1)_,(2)_23收音机音量开关开得越大,喇叭的纸盆振动得越厉害,说明响度的大小与声源的_有关;离收音机越近,感觉声音越响,这又说明响度与_有关。24图3和图4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是乐音的波形,图_是噪声的波形。25连线: 市区路段,禁鸣喇叭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摩托车的消声器 防止噪声产生 城市道路旁加

11、装隔声板 阻断噪声的传播 机场地勤人员戴耳罩26根据回声定位原理,利用声呐测海洋的深度,需要测或已知哪些物理量_、_,测得海洋深度的表达式_三、论证与计算(15分)27、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 数(声速是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某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马赫数为25,那么它的飞行速度是多少ms?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00k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多少时间?28向阳红10号科学探测船为了测量南沙群岛附近的海水深度,将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 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波所用的时间是4s,这海底深度是多少?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 ms)解:28国庆

12、期间,杨大伟和父母一起到黄山旅游。他们所乘坐的小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汽车鸣笛5秒后,杨大伟听到了回声。当天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汽车行使的速度是10m/s,求汽车发出声音的地点与山崖之间的距离。29经济广播电台正在对一场大型歌舞晚会进行现场直播。演员在台上的歌声通过空气传向观众,同时通过无线电波100km外的听众。如果无线电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00000km/s,当天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那么,离演出台1m的听众和100km外通过收音机收听的听众谁先听到演员的歌声?(6分)四、测量与实验(22分)30小明、小华和小强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小强正在弹吉他1、他们在探究什么问题? 2、对上面面的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你也来设计这个实验 ,写出做法 31下面是初二(3)班学生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时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