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731174 上传时间:2024-04-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的周长说课稿一、 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8991页例1和做一做题目,以及练习二十三第16题。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圆的周长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掌握长(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通过圆的周长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圆周长的知识在几何初步教学中是很重要的。3、

2、教材的结构层次及编排意图 为了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教学圆的周长之前,先对长方形的周长概念进行复习,引出圆的周长,并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数学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展开教学。这不但体现了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为基础进行教学的理念,同时,也为本节课探索圆的周长指明了方向。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直观演示,使学生找出基本规律,从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了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并运用新知,在练习的设计上,除编排了巩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的练习之外,还编入了一些稍有变化的题目,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防止思维定势,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4、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喜欢

3、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他们希望能够在活动中自己去研究事物、发现问题,更渴望能在研究活动中解决自己的疑问,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教学的主要内容,本节课我着重通过开展丰富的探索实验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在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总结和运用求圆周长的计算方法。(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圆周率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学习

4、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另外,通过对有关资料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5、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学生以合作实践,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究圆周率的含义。关键: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6、教学具的准备 模型圆,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线、直尺等。二、说教法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1)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突破了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

5、操作,发现规律,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老师给予点拨引导,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2) 小组合作、实验发现法。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我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测量、计算的实验过程,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争议,有所创新,互助互学,构建活动化教学过程。三、说学法“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鉴于这样的认识,在强调教法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的学习方法:(1) 动手操作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寻求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2) 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当今数学

6、教学提倡的学习方向。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四、说教学步骤 创设情境根据本节知识认识新概念抽象的特点,在引入新课时我利用两名运动员骑车分别沿着正方形、圆形路线跑跑。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要求沿着正方形所跑的路程,实际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样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提问:如果要求沿着圆形所跑路程,实际是求圆的什么呢?让学生揭示课题:圆的周长(板书)正方形的周长我们会求,那么圆的周长该怎样求呢?利用问题设下认知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引导探索新知教具演示,直观感知,认识圆周长。心理学实验证明,“理解的知识

7、才能牢固掌握,理解的标志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通过图画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圆的周长”后,我出示教具铁丝圆、圆片,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揭示圆周长概念(板书),在揭示了圆周长概念后,接着师生合作用线绕法、滚动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指导操作要点。最后学生同桌合作用两种方法量出圆片的周长,充分认识圆周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揭示矛盾,产生探索新知欲望。我用一根绳子一端拴着一个粉笔头,一舞动就会形成一个圆,让学生说出它的周长怎么测量。很明显用刚才的线绕法、滚动法都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操作实验。第一层次:观

8、察猜想。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圆的周长会是直径的几倍呢?第二层次:量一量,验证猜想。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生应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我让学生分组做个小实验,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圆,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直径,并把数据填入下表中(见书)。通过测量,汇报。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比、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突破了本节的难点。通过第二步的教学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介绍圆周率先介绍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

9、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p)板书 再介绍p的读写法。 最后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近似值为3.14。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根据圆周长与它的直径关系,让学生思考知道圆的直径、半径怎样求圆周长。通过思考学生独立地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pd或根据直径、半径的关系写成C=2pr(板书),你会求刚才粉笔头舞动形成的圆的周长吗?通过这一步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初步运用新知 教学例1,完成课本“做一做”。 多年的小学教学经验告诉我:

10、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关键是看我们设置的情景和学生的生活是不是紧密联系,是不是唤起了学生的已有表象。所以在学习例题中我引导学生自主探讨,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独立解决问题,从而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质疑问难。 新知总结对上面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作一次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确要求圆周长时,必须设法求得圆的直径或半径。这样使学生对求圆周长有明确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重点。 新知运用 国家教委加强与改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意见中提出:基础训练是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本节练习中我以基础练习为主,适当补充了提高练习。 基础练习

11、求下列各圆的周长下面的说法对吗? 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 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p倍。()圆的直径是它的周长的p分之一。()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通过判断,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我们再来判断前面两名运动员谁先跑完全程?为什么?通过带有一定模仿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强化重难点。提高练习 在我们小学的校园里,有一棵很大的树,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到这棵大树截面的直径? 通过有一定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的亲身体验思维的乐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回归评价 提问:同学们,你有什么收获?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知识以及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