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苏辙专题练.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727490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苏辙专题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苏辙专题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苏辙专题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苏辙专题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苏辙专题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苏辙专题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苏辙专题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辙专题练黄州快哉亭记(宋)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见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国。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风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

2、,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看夫风无雌雄之是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慧王之所以为乐与底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注)沔(min):古代对汉江的通称。9对下列

3、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名:命名B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几:很多C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 牖:窗户D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濯:清洗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吾其还也,亦去之B以览观江流之胜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C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徘徊于斗牛之间D此独大王之雄风耳 填然鼓之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记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却先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淼水面和壮阔气势,描绘江流之三变,点出造亭的目的和文章题意。B文章第二段写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写:一是可以多

4、角度观赏山川美景;二是可以凭吊古迹。C本文是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并融为一体的好文章,表面是写黄州快哉享,实写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张梦得主动辞官归隐、寄情山水的赞赏之情。D文章自然引录楚襄王和宋玉的故事,不仅交代了“快哉”两字的来历,而且还从宋玉将风分为雌雄,极其自然地引向了下文文章主旨的讨论。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玉之言盖有讽看夫风无雌雄之是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慧王之所以为乐与底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答案】9B本题

5、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B项,“几:很多”理解错误。“几”应为“名词,小桌子”。故选B。10C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A项,第一个“其”是代词,译为“它的”;第二个“其”是副词,表商量语气,译为“还是”。意义和用法均不相同,错误。11CB项,第一个“以”是介词,译为“用来”;第二个“以”是介词,译为“因为”。意义不同,错误。C项,两个“于”都是介词,译为“在”。正确。D项,第一个 “之”是助词,译为“的”;第二个“之”是音节助词,意义不同,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能力。C项,“主动辞官归隐”理解错误。由原文“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

6、者”可知,张君是被贬至此的。故选C。12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焉”是句末语气词,“夫”是句首发语词,所以此处断开;“风无雌雄之异”成分完整,其后的“而”又是表转折的连词,所以“而”处断开;“楚王”是专有名词,是下一句的主语,与后文联系紧密,“楚王”前面断开;“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是并列结构,“与”前断开;“此也”是判断句式,“也”处断开。这句话的意思是: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

7、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正确断句应为: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13(1)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2)这些景物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原因,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1)“使”:如果;“坦然”:心情舒畅;“以”:因为;“何适”宾语前置,译为“到什么地方”。(2)“胜”:忍受;“乌”:乌,哪里。“乌哉”:哪里呢;“快”:畅快。【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

8、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

9、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参考译文:长江出了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令人惊心骇目,不能长久地欣赏。能够在几案旁边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

10、消云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数清。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到了长江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驰骋战场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

11、,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张梦得不以贬官为忧,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景物都是伤感

12、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原因,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隋论苏辙人之于物,听其自附,而信其自去,则人重而物轻。人重而物轻,则物之附人也坚。物之所以去人,分裂四出而不可禁者,物重而人轻也。故夫智者或可与取天下矣,而不可与守天下。守天下则必有大度者也。何者?非有大度之人,则常恐天下之去我,而以术留天下。以术留天下,而天下始去之矣。秦、隋之亡,其弊果安在哉?自周失其政,诸侯用事,而秦独得山西之地,不过千里。韩、魏压其冲,楚胁其肩,燕、赵伺其北,而齐掉其东。秦人被甲持兵,七世而不得解,寸攘尺取,至始皇然后合而为一。秦见其取天下若此其难也,而以为不急持之,则

13、后世且复割裂以为敌国。是以毁名城,杀豪杰,销锋镝,以绝天下之望。其所以备虑而固守之者甚密如此,然而海内无聊,莫有不忍去之意。是以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长呼起兵。岂非其重失天下,而防之太过之弊欤?今夫隋文之世,其亦见天下之久不定,而重失其定也。彼见天下之久不定也,是以既得天下之众,而恐其失之;享天下之乐,而惧其不久;立于万民之上,而常有猜防不安之心,以为举世之人,皆有曩者英雄割据之怀,制为严法峻令,以杜天下之变。谋臣旧将,诛灭略尽,而独死于杨素之手,以及于大故。终于炀帝之际,天下大乱,涂地而莫之救,则夫隋之所以亡者,无以异于秦也。悲夫!古之圣人,修德以来天下。天下之所为去就者,莫不在我,故其视失

14、天下甚轻。夫惟视失天下甚轻,是故其心舒缓,而其为政也宽。宽者生于无忧,而惨急者生于无聊耳。及观秦、隋,唯不忍失之而至于亡,然后知圣人之为是宽缓不速之行者,乃其所以深取天下者也。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韩、魏压其冲冲:要塞B其弊果安在哉果:到底C寸攘尺取攘:通“壤” ,土壤D诛灭略尽略:全,皆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答案】D【解析】攘:夺取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燕、赵伺其北,而齐掉其东剑阁峥嵘而崔嵬B. 以绝天下之望微以自文于君亲C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项王因留沛公于饮D. 独死于杨素之手

1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答案】A【考点】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解析】A 连词,表并列B连词,表目的/介词,用来; C连词,趁着/于是; D介词,在/对于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 其所以备虑而固守之者甚密如此,然而海内无聊,莫有不忍去之意(4分)(2) 涂地而莫之救,则夫隋之所以亡者,无以异于秦也。(4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文言理解与翻译的能力。【答案】(1)他们想到用来坚固地守护天下的办法是这么的周密、严谨。但是百姓没有依靠,不堪忍受怀有离秦而去的念头。(2)(天下)一败涂地而没有办法挽救。这样看来,隋朝灭亡的原因,和秦朝没有什么两样。【解析】第句中的“所以”“ 甚密如此”“ 无聊”是翻译中的难点,。第句中的“莫之救”“ 则”“ 无以”。9.请简要概括苏辙认为秦隋统治者失去天下的主观原因有哪些?(4分)【命题意图】筛选文中的信息,并进行概括【答案】过于紧张害怕失去天下的心理;采用惨急的政策,不够宽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