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10篇).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725990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科学教案(10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班科学教案(10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班科学教案(10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班科学教案(10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班科学教案(10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班科学教案(10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科学教案(10篇).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班科学教案(10篇) 活动目标: 初步感知溶解的现象。通过想想、猜猜、试验知道果珍会在水里溶解,面粉、油不会在水里溶解的。 活动预备: 果珍 水 操作纸 勺子 面粉 记号笔 油 去油渍的方法制作成PPT 活动过程: 一、幼儿探究:果珍和水 1、教师出示果珍和水。小朋友你们想一想,把水和果珍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幼儿猜想并做出答复。(教师边出示操作纸,记录孩子猜想的结果。) 2、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并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幼儿用勺子搅拌。果珍它偷偷地在告知我,它想在水里跳跳舞,请小朋友用勺子搅拌一下好吗?) 3、师小结:果珍和水相互溶解,果珍溶解到水里,变成了橘子水。(教师在操作纸上记录幼儿操作的结果

2、。) 二、幼儿探究:面粉和水 1、教师出示面粉和水。刚刚面粉观察了果珍和水在一起,它也想和水一起玩一玩,你们想一想,把面粉和水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幼儿猜想并做出答复。(教师边出示操作纸,记录孩子猜想的结果。) 2、幼儿试验:操作方法同上。(教师记录幼儿动手操作的结果。) 3、师小结:小朋友你们说面粉溶解到水里,变成了白颜色的水,可是丁教师早上也操作了一次把面粉放在水里,水是变白了,而且面粉也没有了,可是等我过了一会去看的时候,面粉沉在了水下面。(教师在幼儿动手操作的结果上打上问号)要不我们等一下去观看一下好吗? 三、幼儿探究:油和水 1、请幼儿猜油和水放在一起会怎样?幼儿自由答复 2、幼儿试验:

3、操作方法同上 3、师小结:水和油互不相溶,无论用什么方法,总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教师记录幼儿动手操作的结果。) 4、刚刚我们知道糖能溶解在水中,而现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可是假如我们的衣服不当心粘上了油,变的脏脏的了,有什么方法可以把油渍去掉。 5、除了小朋友想的,教师这里也有很多平常爸爸妈妈不怎么用到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看PPT) 四、活动延长 刚刚周教师把我们操作的面粉和水放到教室里了,我们一起去看看面粉究竟是沉下去了,还是溶解在水里了呢?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二 活动设计背景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拿着风车正玩得快乐,突然一阵风吹来使孩子们非常兴奋,大家都在比拟站着不动谁的风车转的快,为

4、此争辩不休,可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谁也不理解?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以激发孩子对四周事物、现象的奇怪心及探究四周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育幼儿关怀、爱惜自然地乐观情感和态度。为了让孩子清楚地了解这一现象,特设计本节课。 活动目标 1、感受风吹来的方向。 2、了解风为自己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3、能观看、比拟出不同的风。 4、通过观看记录和动手操作活动,容幼儿尝试产生风的各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5、初步了解风力有大小之分,风力大小与人们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风的方向。 难点:观看、比拟不同的风。 活动预备 风车、扇子、风筝、小盘子、图书、纸张、泡泡水、纸飞机、纸飞镖、羽

5、毛、电风扇、课本(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教师:“谁也看不到我的影子,谁也捉不住我的身子,沙沙沙,有时我只摇摇树枝,哗哗哗,有时我要推倒房子,请你猜猜我的名字?”(风)还有什么方法能使风儿消失? 幼儿探究各种可以起风的方法。 2、有关风的图片(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 (1)嬉戏:我们会制造风通过幼儿自由玩风车、吹泡泡、玩纸飞机、纸飞镖等各种活动体验风的方向、风力,进一步提高幼儿嬉戏兴趣。 (2)探究怎样让风为我们做好事?让幼儿了解植树造林可以削减风沙的常识,强化幼儿爱惜树林,不乱让垃圾的行为。 3、争论沟通。 (1)观看课本了解风吹来的方向是四周八方的。 (2)嬉戏:查找风吹来的方向

6、 在嬉戏中感受不同方向吹来的风,我们身上的衣物也会朝另一个方向摇摆,查找户外还有哪些东西告知我们风来了 (3)教师也可以在电风扇上绑上长纸条,然后转变电风扇方向,再请幼儿观看纸条飘动的方向。 (4)活动完毕 延长活动: 小朋友连续尝试用长纸条在有风的地方找“风”。 教学反思 1、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参加度很高,承受的也很快,但好像教师的期望值太高,孩子们始终答不出来,这时教师的主导性就加强了,应当赐予孩子足够的思索空间,答案会不行思议的。 2、事先对幼儿的已有阅历了解不够,导致课堂上有些被动。 3、师幼协作的相当默契,但是一再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样孩子的思维有些局限。 4、科学课要求教师的语言组织

7、要相当严谨,流程之间的连接要过渡自然,今后上课我会多留意。 5、提示孩子在回答下列问题时完整句的表达。 6、科学课重在让孩子操作,教师的准时总结,帮忙孩子清晰地理解这一现象,假如重新上,我会多预备些材料,让大家自主分组争论操作,然后师幼共同验证,只有孩子亲自操作才会把试验结论清晰地记住。 中班科学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记录和动手操作活动,容幼儿尝试产生风的各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2、初步了解风力有大小之分,风力大小与人们的关系。 重点、难点: 产生风的各种方法,风力的大小。 活动预备 幼儿感受过风,并有过观看记录,供应产生风的有关操作材料,风与人们关系的图片。 活动

8、过程1、看看说说,风在哪里? 教师:“前几天,我们到户外去查找风娃娃,并画了观看记录。请你轻轻地告知旁边的朋友,你在哪里找到风娃娃?”。张贴个别幼儿的观看记录,请幼儿说出记录的内容。 小结:当我们看到树叶摇、红旗飘的时候就知道风吹来了,还可以听到“呼呼”的声音,风吹到我们的身上感觉是凉凉的。 2、探究感受风的产生。 1)出示静止的纸条和风车,引导幼儿思索:“怎样才能使纸条、风车动起来呢?”“你有什么方法变出风娃娃来呢?” 2)介绍各种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用教师给的各种材料和用具去试试,能不能变出风娃娃?看谁想的方法最多。”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你用什么方法让这些纸条、布条、风

9、车动起来呢?”“除了教师给的这些用具,你还有什么方法能使这些东西动起来?”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发觉和探究的结果。 4)比拟风的大小:教师用扇子动风车,引导幼儿观看:“为什么风车有时候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由于扇子轻轻地扇,产生的风力小,风车转得慢;要是用力地扇扇子,产生的风力大,风车也转得快。) 5)小结:用扇子、纸板扇的时候,空气流淌了,变出了风娃娃:用口吹的时候,也吹出了空气,变成了风;跑动的时候,也产生了风。风是有大有小的,适当的风力可以利用来为人们做事,是有益的,风力太大,产生危害,是有害的风。 3、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1)玩嬉戏: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 让幼儿观看图片,说出哪些风是有

10、害的?哪些风是有益的?依据风的好处和害处,贴上快乐和不快乐的娃娃。 2)请幼儿想想,风还有哪些好处和害处。 4、总结,牢固活动。 教学反思: 1、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参加度很高,承受的也很快,但好像教师的期望值太高,孩子们始终答不出来,这时教师的主导性就加强了,应当赐予孩子足够的思索空间,答案会不行思议的。 2、事先对幼儿的已有阅历了解不够,导致课堂上有些被动。 3、师幼协作的相当默契,但是一再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样孩子的思维有些局限。 4、科学课要求教师的语言组织要相当严谨,流程之间的连接要过渡自然,今后上课我会多留意。 5、提示孩子在回答下列问题时完整句的表达。 6、科学课重在让孩子操作,教师

11、的准时总结,帮忙孩子清晰地理解这一现象,假如重新上,我会多预备些材料,让大家自主分组争论操作,然后师幼共同验证,只有孩子亲自操作才会把试验结论清晰地记住。 中班科学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动手动脑,探究轮子的特征,并愿意与他人共享探究的过程与结果。 2、幼儿通过观看生活中常见物体上的轮子,对轮子在生活中的运用产生奇怪心。 3、幼儿在活动中养成关注四周事物的乐观情感和态度。 活动预备: 1、大班幼儿竞赛搬书的录像带、轮子的图片等。 2、各种外形的积木人手一份、轮子一个。 3、公路背景图、没有轮子的交通工具图片和水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1、观看大班

12、幼儿搬书竞赛录像幼儿观看竞赛前半局部,猜测哪一队会取得成功。 2、幼儿连续观看录像,初步了解轮子的功能。 师:最终谁取得了成功?为什么使用整理箱会取得成功? 二、动手动脑,探究轮子的特性。 1、幼儿玩各种外形的积木玩具,尝试哪些外形的积木玩具可以做轮子,哪些外形积木玩具不行以做轮子? 2、同伴沟通:玩的是什么外形的玩具?可以做轮子吗?为什么? 3、请幼儿叙述并演示可以做轮子的积木与不行以做轮子的积木。 4、教师小结:原来轮子是圆形的,只有圆形做的轮子才能连续不断的滚动,其他外形的积木不行以做轮子。 三、联系生活,拓宽幼儿视野幼儿回忆生活中见到过有轮子的物体,并通过观看有轮子物体的图片,进一步了

13、解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对轮子产生奇怪心。 1、师:你在生活中见过那些东西是有轮子的? 2、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有轮子的物体图片,进一步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涂涂画画,学做设计师 1、幼儿给没有轮子的交通工具设计适宜的轮子。 2、幼儿将画好的交通工具展现到公路背景图上并相互沟通。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五 设计思路: 训练即生活,生活即训练。生活中有许多元素都可以纳入到学前训练幼儿园的课程中,往往看似常见、简洁的小事,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学问和训练价值。“糖不见了”这种现象在幼儿生活中常常可以观察,但是幼儿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这种现象后的科学道理。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给孩子供应一次实践操作的时机。既

14、满意幼儿动手操作探究的欲望,又能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积存阅历,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日常生活中得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进展探究的兴趣。 在本次活动中,先通过嬉戏法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紧着,由教师示范溶解这一科学活动的操作过程,让幼儿把握搅一搅的方法,并在搅一搅的过程中去观看物体的溶解;最终,让每个孩子操作,在操作中去观看溶解这一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对溶解的现象产生深厚的观看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能用搅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些东西可以在水里溶解,有些不行以。 3、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真观看发觉现象,并能以实证讨论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