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什完小教学评估四年汇报材料.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71527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什完小教学评估四年汇报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什完小教学评估四年汇报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什完小教学评估四年汇报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什完小教学评估四年汇报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什完小教学评估四年汇报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什完小教学评估四年汇报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什完小教学评估四年汇报材料.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评估汇报材料教学评估汇报材料故城县青罕镇第什完小二一二年十月教学评估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故城县青罕镇小学的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专家来我校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校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工作有了长足发展,教育教学效果逐年提高。下面,就我校教学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一、学校基本概况青罕镇第什完小新建于1990年,占地面积6987平方米,建筑面积1384平方米,是一所花园式的完全小学。学校现有教师

2、14名,有9人获得大专学历,拥有中级职称的教师8人。我校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生239人,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教师学历达标率均达100%。我校现有多媒体室、仪器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少先队科技活动室、音乐室等,各功能室教学设施安全按河北省小学仪器器材配备目录配备。 几年来,我校投入大量经费改善办学条件:1、开通了“校校通”工程;2、我校按上级要求,投资6000元装修了卫星接收室与光盘播放室,圆满完成了农村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建设;3、2010年筹集资金10000多元建成多媒体室;4、2011年,用最基本的网络设备组成了校园网,从此我校几台微机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协同工作等基本功能;

3、为改善办公条件逐步购置了扫描仪、一体机、彩色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教学工作。为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开拓视野,学校图书室图书藏书已达到7000多册。学校在狠抓内部建设的同时,又下大力度美化校园环境,我校共购置大、中、小型雕塑16个,开辟、种植草坪近400平方米,种植绿化、美化树木十余种。其中龙爪槐、金丝垂柳、紫玉兰、紫叶蜜桃、柿子树多棵,小叶黄杨、冬青1500多棵,为使校园干净、整洁,校园内绿化带外全部硬化。并设置了8个果皮箱。现在,校园内整洁有序,绿树成荫。室内书声琅琅;室外鸟语花香。池塘内微波粼粼,蛙鸣鱼跃;池塘外垂柳轻拂,蜂逐蝶舞。一派生机盎然的校园美景尽收眼底。优美的

4、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使之成为孩子们施展天性、驰骋学海、陶养身心、快乐成长的理想乐园。学校以“发展全面、学有所长、基础扎实、习惯良好”为办学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力打造高效课堂;以感恩教育、开设国学经典课程为载体,传承民族传统,培养文化素养;以校本教研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积极学习引进各地名校的办学理念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开展研讨课、示范课、汇报课系列活动。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创造了条件。学校多年来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在县、镇教学综合评比中一直名列前茅,我校先后荣获“青罕镇各类学校综合评比第一名”、“青罕镇完小类学校

5、综合评比第二名”、“故城县校园环境建设先进单位”、“全县示范性小学”、“2011-2012学年全镇小学综合量化评估第二名”等荣誉称号。在2011年青罕镇春季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男生、女生代表队分别获得第三名和第一名的好成绩。历年来,我校师生或各种荣誉40多人次。二、评估流程及结果1.学校教学评估流程(1)学校首先成立评估领导小组,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评估标准中的教学管理、课程管理、教学条件、校本研修、评价研究的5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内容,逐条进行自我评估,总结已有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2)召开全体教师大会进行学校教学自评结果汇报;(3)通过教研组、年级组讨论等方式,让学校每位教师了解

6、学校评估的具体内容,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4)根据各方面征求的意见和建议,再次进行自我评估,统一评价结果,制定进一步提高的目标和改进措施;(5)写出本学期自我评估总结报告,填写学校教学评估等级权重表,报送县教学评估办公室(教研室)。(6)四学年学校教学评估结果:2008-2009学年89分。其中:教学管理:22分,课程管理:17分,教学条件:18分,校本研修:19分,评价研究:13分。2009-2010学年91分。其中:教学管理:23分,课程管理:17分,教学条件:20分,校本研修:16分,评价研究:15分。2010-2011学年88分。其中:教学管理:21分,课程管理:17分,教学条件

7、:20分,校本研修:14分,评价研究:15分。2011-2012学年90分。其中:教学管理:25分,课程管理:17分,教学条件:20分,校本研修:16分,评价研究:12分。2.教师教学评估流程(1)教师对照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学评估标准逐条进行自我评估;(2)以教研组长和学校领导组成的评估小组,对每位教师做出客观公正的他评,并写出他评报告;(3)学校通过个别访谈等形式征求家长意见、学生意见;(4)向教师通报最后评估结果;(5)对自评和他评差距较大的,学校领导与教师进行了谈话,帮助教师认识存在问题,培养自我反映的意识,并制定了改进和提高的措施;(6)汇总全校教师师资情况数据,撰写分析报告。(

8、7)四学年教师教学评估结果:2008-2009学年:优秀2名,占参评教师总数的14%;良好12名,占参评教师总数的86%;平均分:82分。2009-2010学年:优秀3名,占参评教师总数的21%;良好11名,占参评教师总数的79%;平均分:85分。2010-2011学年:优秀3名,占参评教师总数的3%;良好11名,占参评教师总数的79%;平均分:87分。2011-2012学年:优秀4名,占参评教师总数的29%;良好10名,占参评教师总数的71%;平均分:90分。三、学校教学工作自我评估(一)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方面,提高管理水平,落实管理目标。学校领导班子,特别是校长带头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做新

9、课改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注重学习,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定期进行领导班子学习培训,有较强的开拓进取精神,丰富的教学工作经验和教育管理经验,并经常深入教学一线,任教一门学科、分管一个年级,扎实有效的组织好教师的教学研讨工作。学校注重开展好统筹规划教学研究,严格执行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要求,重视学科教研组活动的开展。 (二)课程管理我校以课程为核心,形成高效管理机制。建立了一套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年级组长、学科教研组长的作用,各司其职,保证各项工作规范、高效进行。研究、制定校本教学计划,组织、指导教师具体落实,并且有

10、变化能及时调整计划,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为保证教学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我校制订完善了各种制度,初步形成了以课程为核心的学校教学管理运行网络和机制。严格教务管理,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努力做到“开齐、上足、教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严格课程管理,保证课程实施。学校认真抓好课程管理,严格执行上级教学主管部门课程设置方案,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共同商谈新课改实施的方案以及研究课题,并就“新课改、新理念、新教法”进行深入的探讨。为更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校教师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生活经验,让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实践和探索,孩子们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信息,通过运用观察和

11、多种调查方法和途径去研究。学校制定详细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各班抓住自己特点,有重点的开展活动。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我们针对本地区实际,开发了走进青罕镇京杭大运河等校本课程。并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让所学内容进行内化,付诸于行动中,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训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三)教学条件我校改善教学条件,盘活教育资源。我校有专职教师14人,大专及以上学历9人,一线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小学高级教师8人。能够按照教师所学专业设置岗位,为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提高了人员保证。我校加强教师培训,促进专业发展。我校在经费很紧张的情况下,派出多人次到外学习,让教师多渠道汲取营养,提高水平。先后派出4

12、8人次到教改先进学校学习,每年暑假期间派出5-6名教师到各地参加新课改培训,有效地促进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此外,我校老师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我研修,提升业务能力。同时,加强梯队建设,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开展 “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帮助新教师迅速成长。我校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力度,为图书室添置了大量图书,并通过上级验收,逐步完善了仪器室、实验室、劳动体育器材室、美术室、音乐室、图书阅览室,并做到了管理规范,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使用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为教育教学服务。与此同时注重的软投入力度,近两年用于补充教学资源库,购买教学资料、教师培训、外出学习交流等经费达到数万元。(四)校本研修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

13、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方式方法有了很大改观,这得益于我校坚持校本研训活动。各科教师深刻地意识到学习培训、参与教科研对自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对自己所教学科有着较为深刻的个人感悟,大部分教师形成了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法,能够比较准确的理解把握教材,合理使用教材,能够设计开放的教学方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学习,形成能力。尽管如此,我们认真分析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意识,教师课堂教学的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应进一步提高,应细化校本研训的规划工作,做好调研工作,针对教师存在的问题,有目的的开展研训活动。 各教研组的主题研究呈现出连续性和延伸性。语文、数学教研组的主

14、题研究保证了每位教师的参与度,突出了针对性。同时因为大家共研一题,拓宽了分析问题的视角,丰富了研究的内容。各主题在学期初制定了研究计划:总结上学期研究情况、成果确定本学期的研究方向理论学习实践总结课例研讨成果交流。依照这样的方案利用一学期的时间完成对主题的研究。交流成果时,可以看出同一个学科组确实在一学期的教学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尝试。我们按照学习,实践,总结,提炼,提升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使我们的教师不断进步着。(五)评价研究学校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学生、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评价能够体现动态性、过程性。教师有成长档案。有较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学校在每学年初制定教师考

15、核量化细则,在量化过程中发现问题做好记录,下一年进行完善和调整。家长和学生为我校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学校还没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但能够通过课堂教学、作业批改、教学检测,等评价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业成绩。通过教学批改作业、教学检测后的质量分析、交流谈心、终结性评语等关注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差距,但评价方式还仅限于应试方面方式较单一由主抓教学的校长牵头、以学科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命题小组及命题审核小组坚持以课标为基础、能力为核心的命题研究,建立命题审核制度;精选习题、考题,减轻学生负担,不出偏题,有对考试题发展趋向的研究。学科组长分析学生答题情况,与预测的差距,

16、找出原因,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形势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1、教师专业化发展迫在眉睫,实施课改实验以后,新旧教育理念发生碰撞,新课程行动研究尚待加强,在过去的实践中教师的观念普遍转变,在实践中也颇有收获,但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改进策略、管理策略、评价策略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2、地方课程的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没能总结出成功的经验,特别这两种课程的评价,可操作性不强。 3、对教师评估、学校评估经验不足,档案管理中过程性资料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改进措施 1、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