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文化对女性传媒形象的影响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713811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国文化对女性传媒形象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谈中国文化对女性传媒形象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谈中国文化对女性传媒形象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谈中国文化对女性传媒形象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谈中国文化对女性传媒形象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文化对女性传媒形象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国文化对女性传媒形象的影响(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国文化对女性传媒形象的影响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女性传媒形象论文提要: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文化,是一种男权文化,是禁锢女性的枷锁:而现代文化追求平等与自由,对男女两性平等具有推动意义。女性的传媒形象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对女性的性别期盼,以及特定时代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目前大众传媒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仍然是将其固定在传统角色中,并突出了女性的身体上的观赏价值,将女性物品化和商业化。中国文化中的男权思想依然存在于人们心中,并且体现在传染力极强的大众传媒上。现代文化要得以健康发展就必然需要淘汰落后腐朽的传统文化糟粕,女性传媒形象的塑造必将会有新的开创与发展。现在我们所说的中国文化,绝大部分源

2、自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说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形成于封建社会的中国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男权文化。男性是社会的主导是历史的执笔人,也是传统道德的主要缔造者而女性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客体,是历史的配角。在以小农生产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体力上占优势的男性是财富,即物质文化的主要创造者从象形字“男”上就可看到男性这一“养家糊口者”的形象。相对于男性的家外形象,女性则是被眷养、被征服的家内形象。男性是独立而强势的,女性是依附和柔弱的。为什么“奴”字是女子旁的?因为奴隶是最卑下的,而女性是毫无地位可言的,换言之,女人像奴隶一样没有自己的尊严、没有独立的身份,更加没有所谓的权利。奴隶是

3、主人的私有财产,女人是男人的专属;奴隶为主人做牛做马卑躬屈膝,女人为男人生儿育女鞠躬尽瘁;奴隶若是造反便会受到制度的制裁,女人稍有反抗就要受到社会的鞭笞。男人从来不会是社会的最底层。因为男奴的妻子比他更低贱!女人是侍奉者,是理所当然的贡献者,男人是主导者,也是理所当然的享受者。裹小脚是为了取悦男人。这畸形的审美延续了近半个封建时期。“三从四德”、“七出之条”,这些又是男权社会赋予女性的精神和制度上的“小脚”。传统文化对一名优秀女性的最高赞誉。归纳起来无非四个字贤妻良母,倘若加些个定语,也无非是贤良淑德,贞俭恭顺。简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创造出来的女性形象,是美丽而顺从,柔弱而善良,贤惠而非聪颖,

4、迷人却不媚惑。这是个供男人欣赏的形象,一切以不超越男尊女卑的思想为限,以烘托男性阳刚之气为主。而这种男权思想,伴随着数千年的封建社会而根扎人心。现代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也愈发成熟和开明,自由与平等的口号一次次响起。现代文化提倡男女平等,现代女性解放了然而真的解放了?中国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传媒文化。也产生了无法忽视的影响。众所周知,飞速发展的大众传媒对现代社会日益具有影响力。历史已然进入21世纪虽然今天的女性在家庭角色、社会活动、职业平等、政治参与等各方面都有跨时代的进步。但在大众传媒中,女性的形象与角色,仍然存在被异化的状况。女性在传媒里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具有什么样的形象?这些对于研究

5、当代女性地位。倡导男女平等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拟从报刊杂志、影视作品、商业广告、文学作品及网络等现今主要的传媒人手分析其构建的女性形象以及中国文化对女性传媒形象的影响。一、报刊杂志报刊上的专门针对女性的报道明显比男性的少。1996年首都女性新闻工作者协会所属的妇女媒介监测网络对首都8家中央级大报(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的要闻版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要闻版报道的主要新闻人物中男性占83。女性仅占17;在新闻照片拍摄的主要新闻人物中男性占7l,女性占29;8家报纸的女记者在要闻版上发稿的比例以中国日报最高,仅占26。而在这些为数不多的针对女性的报道中,也多强调女性的社会发展意义,或是将女性作为国家进

6、步的一个象征符号,而并不关注女性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意义。翻开今天的报刊,关于女性的报道不少属于“哗众取宠”的,例如“女大学生”、“女明星”,仅仅抓住“女”字就大做文章,异化女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女性本身就是报刊关注的新闻点,或者说是“卖点”。相较于报刊,时尚杂志上的女性更是人们关注的对象。仅从封面来看,大部分时尚杂志的封面至少会有一个衣着时尚、打扮靓丽的年轻女性,通过突出体现其“可观赏性”来吸引读者眼球。很多时尚杂志是专门针对女性消费者的,比如时尚、世界时装之苑ELLE),精品、新时代画报等,它们教会女人如何打扮、着装,以及如何在身体上紧跟时尚,获得身材的自信。女性读者常常会下意识地去模仿这些时

7、尚杂志所构建出来的女性形象,强化自身的女性意识,试图通过着装、化妆、美容、减肥等活动达到所谓的美和时尚的标准,而这些标准,恰恰是迎合了男性的审美角度。可见,男权意识仍然渗透在现代女性的思想意识当中,女性的魅力必须通过男性的欣赏与肯定,女性自发自动地强调外表的修饰,也正反映了社会文化中女性的客体和被动角色的规范。二、影视作品在众多传媒中,覆盖面极广的影视传播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毫无疑问地担当了重要角色,其传播和解读女性的方式、构建的女性形象,形成了对女性社会行为的隐性支配。不难发现,银屏女性最普遍的特征是动人的面容、妖烧的身材以及青春靓丽,这也是女明星成名的必备条件。很少有女明星只是凭借自己的实力

8、而不是外表出名。在这点上,男明星可能无需要求如此之高,毕竟演艺对于男性是可以长久的事业,对于女性却更像是“吃青春饭”,甚至不少女明星从艺之后便寻找豪门而嫁。因为人们相信岁月使男人沉淀,使女人憔悴。而这句话的后设则是:男人拥有内涵,女人拥有外貌,所以女人害怕老去。换言之,女人没有内涵。当然,现代女性越来越重视自身修养,慢慢地这种观点将会退出历史舞台,但至少目前而言,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轻视女性价值的观念仍存在于社会,并且为数不少。在当前的影视作品中,女性形象多姿多彩,她们在银屏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仔细看来,以女性为核心的影视作品少之又少,绝大部分的银屏女性是男性的配角,主要用来衬托男性形象。在许多

9、高收视率的青春偶像剧中甚至不断出现将女性虚弱化甚至弱智化的情况,女主角只需美貌与纯真,自有一名身怀绝技或身家过亿的白马王子来爱护她;女主角的幼稚可笑被视为纯真如纸;她们可以无限次犯错,因为总有一个强有力的靠山(当然是男性)来善后;她们可以蛮不讲理,因为总有宽广的胸怀(还是男性)来包容;她们对男性的依赖显得如此娇柔可爱。而这种角色设定的背后,又一次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男权思想:男性天生就是中流砒柱,女性天生就应该依附于男性。女性切莫强于男性,君不见银屏之上多少弱女强男,倘若有一强女弱男的情侣,那该多惊奇?最重要的是,还有人看吗?这就是为什么灰姑娘满天下,公主却一定要配王子。中国文化完全接受女性的

10、依赖,却绝不能容忍男人不够强大,因为中国文化对男性的期望远远高于女性,而女性只需陪衬或反衬男性的高大形象。因此比起女强人,小鸟依人更受青睐!女性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有相当比例的负面形象,例如“婚外情”、“第三者插足”、“恶毒的破坏者”、“歇斯底里者”,即使一些反腐败的正剧,也有意无意地把女性作为腐败的诱饵、权色交易的工具。这些女性形象均表现为缺乏理智与长远的目光,而仅仅纠缠于个人利益和恩怨之中。这些角色背后隐然突显的是女性被工具化了的性别价值。当然,不能否认有些描述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些女性真实的再现,但问题是应该怎么表现,是单纯个别故事反映,还是定型化塑造;是迎合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还是突破传统

11、,以反映现代女性的真实生活,引导新的性别理念。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影视题材开始探索女性的世界,思考女性的价值。女性题材的影视作品也逐渐引起人们注意,对于女性形象的演绎与淦释也开始多样化和公正化。三、商业广告商业广告在现代生活中的流行程度可以用泛滥来形容,而女性正是商业广告的重要载体。商业广告的目的是销售和推广,女性正好成为了他们的最佳工具。香车美人,才能意气风发,有车却无美女,其广告效应绝对不如前者。因为买车者多是男性,与其花时间讲述性能功效来吸引男性消费者,浪费唇舌,不如置一美人于车畔抓人眼球,耐人寻味。毕竟,广告的直接目的是让人停下脚步产生好奇。而这恰恰体现出女性在商业广告中扮演的

12、“被观赏”的角色,女性被商品化的形象。另外,满世界的减肥瘦身丰胸广告,重在塑造充满性感魅力而非健康的“苗条身材”。这种狭隘的审美理想几乎压倒了其它各种对女性身体美的文化理解,导致了对女性形体审美上狭隘乃至病态的社会追求。而这种广告的泛滥恰恰反映出取悦男性的审美追求,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裹脚”。再有,商业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许多体现为传统的贤妻良母的形象。家务事总是女人做的,洗浴用品、厨房用品的广告几乎都是女性为主角,女性被设定在一个屋子里,洗衣拖地做饭刷碗,带孩子。而与之相比,许多药品、通讯设备以及和科学技术相关的广告,则是男性衣冠楚楚地健步登上讲台,举行新闻发布会,台下是热烈的掌声、不断的提问

13、,新闻记者的镁光灯频频闪亮。广告中的女性忙碌于洗衣机前、煤气灶前、菜市场上,而男性大多则是惬意舒适地端坐于沙发中、饭桌前,享受着劳动的成果。这就是中国文化下的传统的男女角色分工的典型体现。男性的家外形象、女性的家内形象仿佛是人们潜意识中的必然形象,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男主女从思想。四、文学作品女性是文学的永恒话题,她们多姿多彩的倩影将文学世界装扮得摇曳多姿、异彩纷呈。然而女性却似乎永远也无法逃脱非神即妖的文化宿命。在中国文学中,倾城倾国的“祸水”与纯洁美丽的“女神”是女性形象的两极,文学作品中女性的角色常常是在女神与女妖这两极间摇摆。无论是贬损还是赞誉,均出自以男性为中心的标准。女性不仅在被丑化中

14、失去本真,同时也在被神化中丢失了自己。当女性像子女恭孝父辈、像丫头服侍主人一样恭奉男性时,她们就被戴以贤慧、柔顺、善良的神冠,成为良母、贤妻淑女;当女性冲破男权制定的伦理规范,追寻自我理想与价值时,就会被罩上镇妖法塔,成为泼妇和妖孽。归其原因,女性在文学上话语权的丧失、男权主义建构起来的文学体系,都导致了文学世界中缺乏女性的声音。随着女性的文学话语权的逐渐提高,现代社会却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美女作家”。也许追求女性解放与性别平等是美女作家崛起的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但在更多批评家眼中,她们的创作充满商业炒作的性质,“女性写作”、“身体写作”这些使人触目惊心的词语成为美女作家宣传自己的名词。她们拥

15、有固定的读者,在当前文坛上作为一支异军存在着。这些作家的作品一般都为描写都市日常生活的小说,故事性并不强,更注重对一些自然细节的描写。且不论“美女作家”的“身体写作”是否真的能产生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单是这种哗众取宠,贩卖文字的行为,就注定不可能成为文学的主流,只能作为一个争议性的话题存在。女性不应当在追求女性解放和性别平等的旗号下,将自己的身体至于情色与色情之间,这看似自我选择的体现身体自由的方式,其实恰恰是落入了男权文化与社会经济联手合谋的新的消费文化的“温柔的圈套”。五、网络互联网对于今天的中国,从使用方式、使用群体、权威性等方面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媒介,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以其发展速度

16、之迅猛、信息传播之广、速度之迅捷,都不得不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打开浏览率最高的合法的综合网站新浪网,首页明显位置就有女性专题频道,而没有相似的男性专题频道。可见即使在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女性仍然属于一个特殊群体。点击进人后,呈现在眼前的除了美容、美体、服饰、化妆品等方面内容,就是情感、两性和育儿,找不到任何关于女性事业和理想的内容。网络上女性形象之浅薄可见一斑,深层次的女性主题并没有在互联网中得以传播与发挥。另外,一些网站中呈现的女性形象与现实中的女性有很大的偏差,对女性的贬抑也比现实世界更露骨、更严重。例如.一些网站把贬抑女性、报道女性的隐私或啡闻作为“卖点”,诱使网民频频访问该网站;手法隐蔽一点的则用“以案说法”或“维权”等冠冕堂皇的形式,把这种“卖点”包装一下,以增加网站访问率或网页、广告的点击率;刊登的有关女性的文章充满了玩弄、歧视的色彩;有些网站甚至还与国外色情网站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