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710440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田二河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题号一二三 四总分得分一、触摸感悟(24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欲信大义于天下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将军身被坚执锐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2下列古词文语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为报倾城随太守,西北望,射天狼。 B天下苦秦久矣。 C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D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

2、,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 C隆中对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字承祚,东汉人。 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 4选择正确的译文。(4分)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A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该有不同 B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相同 C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A先帝不认为我品质行为恶劣,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B先帝不因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自己委屈别人,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C先帝不认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

3、来拜访我 5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卫国的愿望多么迫切! B“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泛指多种乐器:“翻”,演奏。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该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良马,用着很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 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了。6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题为“壮词”,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壮就壮在词中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志;壮就壮在道出了词人的一

4、颗壮心。 B“沙场秋点兵”五个字,使人感受了战场气氛,又看到了雄壮威武的阵容:“点兵”二字也透出战事即将开始之意。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下跌落下来,尽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D这首词首句和后两句写实,中间三句写梦,上阕与下阕之间没有一个明显界限,使不可遏制的激情直泻而下,打破了常规的分阕写法。7填空。(10分)(1)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用“ ” 来形容。(用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2)古诗文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3)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 , , ”。(4)苏轼评价 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能写出该

5、作者体现这一风格的诗句吗?(至少两句)诗句 (5)陈涉太息日:“ ! !”(6) ,燕然未勒归无计。二、理解运用(分)(一) (1分)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8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会天大雨 会:适逢 B上使外将兵 将:带领 C

6、为天下唱 唱:倡导 D宜多应者 应:回答9“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字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分 A把 B因为 C认为 D凭借10文中画线语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正确的一项译文是( )分 A现在要灭亡了,是死,举行大计也是死,等于都是死。 B现在逃跑也是死,举行大事也是死,大家都等着死。 C现在逃跑也要死,发动大计也要死,不如都去死。 D现在逃跑也会死,发动大事也会死,同样都是死。11对文中画线句子“或以为死,或以为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度A认为项燕已经战死了,或者可能逃亡了。 B认为项燕不是已经战死了,而是已经逃亡了。 C有的认为项燕战死了,有的认为项燕逃走

7、了。 D或者认为项燕可能战死了,或者认为可能逃走了。12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括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记叙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B记叙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C记叙陈胜吴广起义的全部经过。 D记叙陈胜吴广起义前的谋划。13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3分)(1)陈涉世家中表现全文主旨体现作者抱负的名句是 (2)出师表中诸葛亮总结先汉兴隆的原因的原句是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二)(分)【甲】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 室 倾 颓 奸 臣 窃 命 主上 蒙 尘 孤 不 度 德 量 力 欲 信 大 义 于 天 下 而 智 术 浅 短 遂 用 猖 蹶至 于 今 日 然 志

8、 犹 未 已 君 谓 计 将 安 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

9、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选自隆中对)【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

10、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选自出师表)1. 请在第一段中用“/”给引号内的语句断句。(分)1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此皆良实 用心良苦 B晓畅军事 家喻户晓C死节之臣 节衣缩食 D计日而待 千方百计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分)臣本布衣布衣: 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遂许先产以驱驰驱驰:深入不毛不毛:.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1、?译: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译:.联系两段文字来看,甲段中的“将军”就是乙段中的 。(分)【甲】文中写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又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一席话,【乙】文中也写到“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表明刘备是个 的人。(2分)阅读两篇选文,从诸葛亮向刘氏父子的进言中,可以看出他是个 的人。(2分)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分)答:.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诗词及俗语还有很多,请列举出三个(句、对)。(3分)答: (三)平分

12、生命(11分)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