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行香子·过七里濑》原文译文赏析.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70972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诗词《行香子·过七里濑》原文译文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轼诗词《行香子·过七里濑》原文译文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轼诗词《行香子·过七里濑》原文译文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轼诗词《行香子·过七里濑》原文译文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轼诗词《行香子·过七里濑》原文译文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轼诗词《行香子·过七里濑》原文译文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诗词《行香子·过七里濑》原文译文赏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苏轼诗词行香子过七里濑原文译文赏析 行香子过七里濑 宋代: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译文】 乘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速地拂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水中游鱼,清楚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闲适得意。白天之溪,清亮而见沙底;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光明的水晶世界。 两岸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笑严光当年白白地在此终老,不曾

2、真正领会到山水佳处。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逝,只留下空名而已。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幻;晓山晨曦,青翠欲滴。 【解释】 行香子:词牌名。 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城南三十里。钱塘江两岸山峦夹峙,水流湍急,连绵七里,故名七里濑。濑,沙石上流过的急水。 一叶:舟轻小如叶,故称“一叶”。 湛(zhn):清亮。 藻鉴:亦称藻镜,指反面刻有鱼、藻之类纹饰的铜镜,这里比方像镜子一样平的水面。藻,生活在水中的一种隐花植物。鉴,镜子。 鹭:一种水鸟。汀(tng):水中或水边的平地,小洲。 屏:屏风,室内用具,用以挡风或障蔽。 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人,曾与刘秀

3、同学,并帮忙刘秀打天下。刘秀称帝后,他改名隐居。刘秀三次派人才把他召到京师。授谏议大夫,他不愿承受,归隐富春江,终日钓鱼。 君臣:君指刘秀,臣指严光。 空名:世人多认为严光钓鱼是假,“钓名”是真。这里指刘秀称帝和严光垂钓都不过是梦一般的空名而已。 【赏析】 此词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中,寄寓了因缘自适、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浩叹。 上阕头六句描写清亮安静的江水之美: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速地拂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水中游鱼,清楚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闲适得意。词人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

4、顾地描绘诞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表达出喜爱自然、喜爱生活的情趣。 接下来“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节奏轻快。沙溪,是白天之溪,清亮而见沙底;霜溪,是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光明的水晶世界。词人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制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况味,为下片抒写人生感慨作了铺垫。 词的下阕,首先由写江水之清明转写夹岸的奇山异景“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两岸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词写水则特详,写山则至简,章法变化,表达了在江上舟中观看景物近则精细远则粗略的特点。 “算当年,虚老严陵

5、。”东汉初年的严子陵,辅佐刘秀打天下以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昔人多说严光垂钓实是“钓名”,东坡在此,也笑严光当年白白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会到山水佳处。“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表达出浮生若梦的感慨: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逝,只留下空名而已。那么真正能永恒留传的实体是什么呢?“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形;晓山晨曦,青翠欲滴。意思是说,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只有大自然之美才是永恒的。这是苏轼的一贯思想,正如他在前赤壁赋中所感慨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无竭” 下半阕以山起,以山结,中间插入谈论

6、感慨,而以“虚老”粘上文,“但”字转下意,连接自然。结尾用一“但”字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三个跳动的短句,又与上半阕“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遥相照应。前面写水,后面写山,异曲同工,以景结情。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深思,都溶化在一片流淌闪耀、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苏轼因与朝廷掌权者意见不合,而贬谪杭州任通判期间,尽管仕途不顺,却仍旧生活得轻松闲适。他好佛老而不溺于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厌倦生活,擅长将沉重的荣辱得失化为过眼云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安静与劝慰。词中那生意盎然、活泼清灵的风光中,融注着词人肤浅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索。 苏东坡常常发出“人

7、生如梦”的感慨,有的评论家便批判苏东坡消极、悲观,但人们仍旧爱苏词。人们从苏词中得到的,不是灰色的颓唐,而是绿色的欢欣,是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 扩展阅读:苏轼轶事之修养 朝廷保守派复辟后,以砸缸的北宋文学家司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盘被废。此时,同为保守派的苏轼却主见对新法不能全盘否认,应存良箅渣区分对待,因此与司马光发生剧烈冲突,再度被贬瓜州。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 闻得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打算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和尚悄悄听着,苏轼见佛印始终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 心里想:大家都说

8、他有本领,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话题渐渐的就扯到了佛事上,这时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领,但那是由于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 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愧不如!”佛印答道。 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 “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 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今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