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_复习习题.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699419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_复习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_复习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_复习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_复习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_复习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_复习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_复习习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总汇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终极真理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论B。不可知论C。诡辩论D。二元论4.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5.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2、唯物主义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的哲学 B。中世纪经院哲学 C十七、十八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D。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7.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A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B。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D。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8.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整体与局部关系 B。一般与个别关系 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关系9.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A阶级

3、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D。实践性10.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 )A客观唯心论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一切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1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和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这两种观点 (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D。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1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

4、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13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 )A是客观的 B。是有限的 C。是可知的 D。是相对的1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种观点是(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15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化16 一些地方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然而却造成草原植被被破坏,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

5、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D只看到物与物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17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辩证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1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19唯物辩证法认为,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 )A它们出现时间的先后B。它们在形式上是否新颖C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6、D。人们是否认可它们20“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21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22我们国家依据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互相关系原理制定的方针是 ( ) A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 B。既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又坚持精神文明建设 C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 D。既抓经济建设,又抓阶级23主要矛盾和非主

7、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 )A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24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 )A矛盾 B。普遍矛盾 C。特殊矛盾 D。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25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的关系 A同一性和斗争性 B。共性和个性 C内因和外因 D。两点论和重点论26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事物双方间相互斗争 B客观力量推动C矛盾双方之间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间斗争性和同一性相结合27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是( )A内部矛盾 B。外部矛盾 C。主要矛盾 D

8、。特殊矛盾28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浮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D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29、“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辩证唯物论和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30、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 ) A人们的一切活动 B。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C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D。人们的精神活动3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A唯物主义

9、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普遍联系的观点 3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33、“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思想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理论来源于实践 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34、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种观点是( ) A相对主义 B。绝对主义 C。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35、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真理是主观和客观

10、相符合 B。真理的客观性 C真理的辩证法 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36、“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辩证唯物论和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37、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 ) A人们的一切活动 B。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C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D。人们的精神活动38、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地一次完成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两次飞跃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多次

11、反复3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40、“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思想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理论来源于实践 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41、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进程是( ) A积极能动的过程 B。消极被动的过程 C完全自发的过程 D。主观随意的过程42、强调理性认知依赖于感性认知,这是( ) A认识论的辩证法 B。认识论的唯物论 C认识论的唯理论 D。认识论的经验论43、承认我们的

12、一切知识具有相对性,就会( ) A陷入诡辩论 B。导致怀疑主义 C。防止相对主义 D。防止绝对主义44、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种观点是( ) A相对主义 B。绝对主义 C。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45、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真理的客观性 C真理的辩证法 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46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47生产资料包括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D。一切劳动产品48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 ) A人与自然界

13、的关系 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49。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主要是( ) 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的高低 B。劳动产品质量的好坏 C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 D。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5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能起促进作用是因为( ) 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 B。它有相对独立性 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 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5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52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这三大形态是( )A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B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C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D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