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卫生用具文化的缩影——唾壶的演变史 (2).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69875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卫生用具文化的缩影——唾壶的演变史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卫生用具文化的缩影——唾壶的演变史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卫生用具文化的缩影——唾壶的演变史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卫生用具文化的缩影——唾壶的演变史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卫生用具文化的缩影——唾壶的演变史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卫生用具文化的缩影——唾壶的演变史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卫生用具文化的缩影——唾壶的演变史 (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卫生用具文化的缩影唾壶的演变史(陈海宏,浙江省瑞安市)唾壶又称“唾盂”、“渣斗”、“唾器”,为古代贵族宴饮时盛放唾弃鱼骨或兽骨的容器,一般置放在桌子上,体形轻巧而美观,既卫生又实用,为今日痰盂之前身。在冯先铭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上,对唾壶的诠注为:“古代贵族宴饮时唾鱼骨或兽骨的承器,故又有渣斗之称”。东汉时,唾壶不多见,浙江上虞出土的一件褐釉唾壶,可视为瓷质唾壶的早期造型。三国、西晋时,青瓷唾壶大量出现,青瓷唾壶三国至西晋时的造型多为撇口、扁腹、高圈足。东晋时则渐成盘口、垂肩、圆腹、平底或假圈足。南朝至隋代的唾壶器身较扁,盘口增大,有的还配以壶盖和托盘,更符合卫生要求,见图1。唐、五代

2、的唾壶又逐步演变成撇口,但撇口更大,已明显大于壶身,见图2、图3;宋、辽恢复为盘口,扁腹、圈足,不过一般口径大于器腹,早期圈足外撇,见图4。到明代则进化为大敞口,短颈,扁腹,圈足外撇,明清时期的外形与近代置放在地上的痰盂已十分相似了。历朝唾壶的器型、材质和纹饰演变情况见表1。图1隋青釉印花带盖唾壶,高14.2cm,口径8.4cm,足径10.6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图2 唐定窑白釉唾壶,高9.1厘米 口径1.9厘米 足径6.2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图3 唐越窑青瓷唾壶,高:11.3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7.1厘米,现藏浙江省博物院表1 唾壶的器型、材质和纹饰演变表 唾壶材质多为瓷质,但

3、也有漆唾器被发现,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所出漆唾器的底部署“女阴侯唾器六年女阴库訢工延造”等铭文。至今还没有发现青铜唾壶。青瓷唾壶是卫生用具中流行时间较长的一个品种。青瓷唾壶始自东汉,三国、两晋、六朝时期颇为流行,故在当时的墓葬中常有出土。东晋时期以青釉唾壶较为多见,但也有少量黑釉唾壶,其中以德清窑最精美,见图4。隋、唐、宋、辽除青瓷外新添白釉器,见宋白瓷唾壶见图5,造型基本沿袭南朝旧制。明清时期则出现青花唾壶,见图6、图7。历朝历代的帝王、王侯更使用了金、银、玉等材质的唾壶,以显其显赫。晋人葛洪的西京杂记卷六记载:“魏壤王床上有玉唾壶一枚。”晋人郭缘生的述征记云:“吴主以潘夫人为神女,与

4、游绍宣之台,即尽酣醉,吐于玉壶中。”由此可见,当时帝王所用的唾壶已经用玉做成。而对一般的官僚和平民百姓来说,既价廉又物美的则莫过于青瓷唾壶了。图4 东晋德清窑黑釉唾壶,高9.9cm,口径8.9cm,底径9.4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图5 宋定窑白釉唾壶图6 明正德青花龙戏莲纹唾壶图7 清龙纹青花唾壶三国、西晋时,青瓷唾壶器身上大都装饰压印的网格带纹,擢印的联珠纹和印贴的辟邪、神人瑞兽、铺首等,见图8、图9。东晋南朝时,青瓷唾壶的装饰趋于简化,有不少是素面的,另有一部分饰有褐色点彩和刻划莲瓣纹,见图10。唐代越窑的青瓷唾壶以碧玉般的釉色而成为同类器具中的上品。图8 西晋越窑青瓷贴辟邪纹唾壶,高1

5、0.4厘米,口径8.6厘米,底径7.2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院馆图9 西晋越窑青瓷贴神人瑞兽纹唾壶图10 南朝青釉刻莲瓣纹唾壶, 高17.8厘米,口径11.8厘米,底径13.2厘米,现藏浙江省余姚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笔者收藏的这件青瓷唾壶盘口,短粗颈,腹扁,无圈足;尺寸:高8.2厘米,口径7厘米,腹径9.5厘米,底部直径6厘米。通有体施青釉,釉不及底,外壁施青釉因釉层在高温熔融状态下产生垂流,致使器物下部积釉处釉层较厚,堆积欲滴。釉面滋润,开有片纹。底部不挂釉,胎质黑白,有垫烧红色痕迹,为烧制过程中红色氧化铁凝聚渗出所至,为典型的东晋越窑器物。越窑青瓷以其胎质细腻、造型典雅、青釉晶莹而著称于世。唐代诗

6、人陆羽在茶经中评越瓷为天下第一瓷器。越窑器物品种丰富,种类齐全。卫生用具除唾壶外还有熏炉、虎子等。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唾壶还曾被赋予古人抒发心情、借物表志之物。世说新语豪爽载:“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唐人独孤及对此有诗云:“长啸林木动,高歌唾壶缺。” 后人于是便用“击碎唾壶”作激赏诗文、感慨心情之词。作为我国古代卫生用具文化的一个缩影,从上文所表述唾壶的器型、材质和纹饰等的演变,可以看出古人审美观的变化和对实用性追求的过程。唾壶是古代的一种卫生器具,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讲卫生习惯的实物证据,对研究我国悠久的医学史、防疫史也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